苏联元帅阿赫罗德耶夫:苏联解体前自杀,只有几个老兵给他送葬

1991年8月24日,苏联总统军事顾问、苏联元帅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德耶夫在办公室自缢而亡。然而,这位为国家服役半个多世纪,曾在卫国战争立下赫赫功勋的“苏联英雄”去世后,不仅没能享受到该有的隆重葬礼,甚至连来参加葬礼的人都寥寥无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阿赫罗德耶夫
一、失败的政变。
就在阿赫罗德耶夫自杀前5天,苏联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那就是由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副总理亚纳耶夫牵头发起的“八一九事件”。
之所以会发起政变,还得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说起。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曾经与美国并称世界强国的苏联不仅经济凋敝、财政拮据,特权阶级的腐败更是让苏联政权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为了扭转局势,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他的改革却因为偏离方向,从意识形态上摧毁了民族信仰,导致经济滑坡、体制僵化、军队迷茫、民众不满等各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一心想要颠覆苏联的西方国家也乘虚而入,不断进行渗透,以至于苏联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在他的核心领导圈里,也有很多官员反对他的改革,这些官员多次提醒他,一定要警惕西方国家的阴谋。他们在发现雅科夫列夫私通美国的罪行后,还建议戈尔巴乔夫对雅科夫列夫进行调查。但是戈尔巴乔夫不仅听不进去,还阻止相关部门调查雅科夫列夫。
眼看苏联数十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等人决定发动政变,挽救苏联。
然而,历史的趋势非人力可阻。这场政变,仅维持了3天就以失败告终,发动政变的组织者则以“叛国罪”的名义遭到逮捕。
8月23日,苏共中央大楼前的党旗,已经被前俄罗斯红白蓝三色旗替代。尽管戈尔巴乔夫还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可是此时的苏联已经大权旁落,苏联解体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这一灾难的局面,让一生都在维护苏联和社会主义的阿赫罗德耶夫悲愤不已,决定以死殉国。他在遗书上写道:“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死的权利,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
随后,阿赫罗德耶夫将绳子系在窗框的把手上,并将另一头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等到警卫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气绝身亡。
图片
▲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二、无能为力的吹哨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阿赫罗德耶夫被提拔为苏军总参谋长,这也是他事业的巅峰时刻。
原本,戈尔巴乔夫想让阿赫罗德耶夫成为他的左右手,可是阿赫罗德耶夫却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持反对意见。比如戈尔巴乔夫以苏军坦克过多为由,准备减少苏联军事装备时,阿赫罗德耶夫当即反问道:“您是想在战争发生时,让士兵赤手空拳上战场吗?我们不想再死人了!”一句话怼得戈尔巴乔夫哑口无言。这样几个回合后,戈尔巴乔夫就以“年纪过高”为由,解除了阿赫罗德耶夫的职务,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阿赫罗德耶夫虽然退休了,可是他还是密切关注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影响和破坏。他曾多次发表文章,对反苏的自由派进行批判和痛斥。当有人批判军队将领搞特权住别墅时,他专门强调,那些将领住别墅都是付过费的,何况他们在保卫国家上立有大功,本身也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1989年,阿赫罗德耶夫看到国家越来越混乱,反对势力越来越猖獗的时候,他感慨道:“毁掉共产党的不是美国,而是我们自己。只要这个过程不停止,我的心脏一天就要爆炸一千次。当有人对你说,你为之奋斗50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时候,你是多么的苦恼啊!”
1991年6月19日,阿赫罗德耶夫在参加卫国战争爆发50周年纪念活动的记者招待会上十分严厉地提醒道:“苏联今天的形势和1941年有点相似。当年苏联军民以2700万人牺牲的代价捍卫的社会主义大厦有可能崩塌,希特勒几百万大军未能达到的意图,今天却有可能实现。”
他还当着众人的面,对自由派代表叶利钦厉声指责道:“你对待我国的宪法太轻率了。对于你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句话;而对于我来说,它是我国人民70年的生活和斗争。”
然而,毕竟是退了休的老人,尽管他不断高声呼吁,但在多数人看来,他已经是不合时宜的老顽固,因此谁也不把他的呼吁放在心上。
图片
▲年少时期的阿赫罗德耶夫
三、苏联给了我一切。
阿赫罗德耶夫一直对苏联怀有最为真挚的感情。
在阿赫罗德耶夫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他的童年是在孤儿院里度过的。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阿赫罗德耶夫不仅得到了较好的照顾,而且还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苏德战争爆发时,17岁的阿赫罗德耶夫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随后他考入海军学院。毕业后,他以基层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卫国战争,先后转战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南乌克兰。原本他有机会转入司令部或者后方工作,可是他认为他必须守在前线,他得为国而战。
据阿赫罗德耶夫回忆,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列宁格勒约35英里的地方,结果被德军围困了872天,战死或冻饿而死的人数,高达150万人之多。
阿赫罗德耶夫说,那场战役实在太残酷了,他和许多士兵一样,为了防范德军,整整18个月没有进屋。哪怕在零下50℃的时候,他们也坚守在外面。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不断顽强地和德军作战。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和他同去的32名中学同学,仅剩下他和另一个人活了下来。
在残酷的战争中,无惧生死,一直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他,获得了不少勋章,而他也因此升任坦克营营长,但恶劣的环境和长期作战,也摧毁了他的健康。那时他体重只有38公斤,并且还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战争结束后,阿赫罗德耶夫从坦克团参谋长一路晋升,到1979年的时候,他已经升为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军衔也晋升为大将。
也是这一年,阿赫罗德耶夫制定了入侵阿富汗的全面计划,并且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指挥者之一。
其实,按阿赫罗德耶夫的构想。占领阿富汗后,应该乘胜追击,拿下巴基斯坦西部,这样就能得到印度的出海口。这样做不光能阻断阿富汗游击的后勤增援,而且还能确保苏联拥有出海口,为以后的国家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不过,他的建议遭到了时任苏联元首的勃列日涅夫反对,再加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不断对苏联这场不义之战进行抨击,因此这项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在2年多的阿富汗战争期间,阿赫罗德耶夫一直在前线负责指挥,没有休息过一天。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他在苏联军队拥有了极高的威望。
战争结束后,苏联对阿赫罗德耶夫进行表彰,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晋升他为苏联元帅,并担任国防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对于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阿赫罗德耶夫不无感慨地表示,这一切都是苏联给他的,是苏联成就了他。
图片
▲正在发言的阿赫罗德耶夫
四、以死殉国。
“八一九事件”爆发后,阿赫罗德耶夫虽然没有参与这场政变,但是他从内心里是支持这场政变的。他希望政变成功,这样就能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逮捕判刑,从而守住苏联政权。
然而由于在政变的过程中,发起政变的组织者优柔寡断,最终功亏一篑。
1991年8月23日,已经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签署了《关于中止苏联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活动》的总统令。随后,苏共中央大楼也被叶利钦的支持者占领。
目睹了这一切的阿赫罗德耶夫,不愿意看到苏联被解体的那一天,于是他在写下遗书后,用颤抖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赫罗德耶夫去世后,苏联政府和军队都佯装不知。没有人为他举行追悼会,也没有人给予他该有的评价。
阿赫罗德耶夫下葬的那天,除了几个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老兵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出现。
更为可悲的是,阿赫罗德耶夫下葬的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墓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的遗体被拖了出来,身上的元帅服和所获得的勋章全都不翼而飞。
纵然如此,苏联政府的官员亦没有人追查此事。阿赫罗德耶夫的家人,承受着无尽的悲痛,只得再次给他穿上一件普通的葬礼服,将他重新安葬于地下。
五、美国将军的评价。
尽管苏联政府和军方对阿赫罗德耶夫的死表现得十分冷漠,但讽刺的是,曾经和阿赫罗德耶夫在谈判桌上激烈交锋的美国将领克罗乌弗将军,在听闻噩耗后,亲自为他写下了一篇悼念他的长文,发表在《时代》周刊上。
克罗乌弗将军在悼文中评论道:“他自杀身亡是一个灾难,它折射出震荡整个苏联的抽搐。阿赫罗德耶夫是一个共产党人、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