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时,身体最需要这6类营养素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压力大就容易发脾气?或者深夜一个人在家独自难受,因为压力大失眠、暴饮暴食……心情不好的,很多人会选择用“食物”安慰自己:一块蛋糕、一杯奶茶、一顿火锅……不行的话,两顿。
调整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不过,相比美味的蛋糕,长期处于压力下时,你的身体更需要这些食物和营养——
图片
1.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压力会使得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维生素的消耗增加。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维生素,无法在体内储存,因此非常依赖每日的饮食补充。
研究发现,维生素B6摄入量越高的女性,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越低[1]。除了维生素B6,其他B族维生素在管理压力和神经系统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图片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列表很长,而且食物都很常见。那些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的人,往往存在总体热量摄入偏低或饮食不均衡的问题。
吃什么?
瘦猪肉、鸡肉、蛋类、内脏肉、水产品、坚果、全谷物、豆类
2. 富含Omega-3的食物
Omega-3抗炎、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发现,Omega-3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和情绪障碍也有辅助治疗作用[2-5]。
吃什么?
多脂海鱼、海产品:如鲭鱼、鲑鱼、沙丁鱼、秋刀鱼等
坚果和种子:亚麻籽、核桃、奇亚籽
植物油: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紫苏油
绿叶菜:菠菜、毛豆等
图片
毛豆、以及菠菜等绿叶菜的亚麻酸(可在体内转化为omega-3),虽然远不如坚果、植物油丰富,但对于不吃鱼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来源。
多脂海鱼还有比较多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缺乏也和压力有关。
3. 富含镁的食物
压力状态会使镁等矿物质的流失增加,而镁不足反过来又会降低机体对压力的耐受能力[6,7];镁对于缓解疲劳、帮助睡眠也有帮助。
吃什么?
豆类:大豆、红豆、鹰嘴豆、花生等
坚果:葵花籽、芝麻、巴旦木等
全谷物:藜麦、糙米、玉米、荞麦等
深绿色叶菜:菠菜、西兰花等
海产品:蛤蜊、牡蛎、扇贝等
可可制品:黑巧克力、可可饮品。
4. 蛋白质、色氨酸
压力状态下蛋白质分解增加,所以长期压力状态下,蛋白质一定不能缺。
我们摄入蛋白质,其实是摄入组织蛋白质的氨基酸,其中一些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
图片
比如色氨酸。
色氨酸会影响血清素的水平。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之间用血清素作为相互交换、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神经递质受到干扰时,压力水平难以得到调节,就会进入压力的恶性循环。
一个小规模临床试验发现,高色氨酸饮食可以改善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8]。
吃什么?
肉类和鱼
蛋类、蛋白
乳制品;
种子:南瓜子、葵花子、芝麻等
豆类:大豆、花生等
图片
5.有益肠道的食物
肠道的健康状况也跟你的精神状态密不可分,比如很多人一紧张、焦虑就会拉肚子,或便秘。
目前认为“脑-肠轴”在维持大脑健康和压力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菌是重要的调节工具。
肠道菌群可以诱导产生多种神经递质,比如血清素,95% 的血清素是在肠道中产生的。
所以,吃一些肠道有益菌喜欢的食物,能帮助你提高抗压能力。
吃什么?
1. 多样化的饮食:多样化的饮食促进肠道微生物的多样化。
2.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3. 发酵食物:比如酸奶、酸菜等。发酵食品都含有健康的菌群(主要是乳酸杆菌杆菌),并且可以减少肠道中致病菌的数量[9]
6. 抗氧化物质
压力状态会引起炎症反应上升,身体自由基产生增加;过量的自由基诱发机体氧化反应,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所以需要供应更多的抗氧化物质。
吃什么?
颜色深浓的蔬菜、水果、豆类;香辛料:姜、蒜、丁香、辣椒、茴香、罗勒等;咖啡、茶、可可制品等,都是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
图片
不要只依赖食物
调整饮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改善情绪,但它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舒缓压力,不能只依赖食物,尤其是借吃消愁。
除了调整饮食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能帮助缓解压力,比如[10]:
⦁ 放松肌肉(如按摩、拉伸、泡澡)
⦁ 锻炼运动
⦁ 保证高质量睡眠
⦁ 正念/冥想
⦁ 其自然的过渡压力感
⦁ 听让人愉悦放松的歌
⦁做开心的事
⦁ 调整思考角度
⦁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咨询师)
⦁ 消除压力源(比如,更合理的时间管理)
⦁ 和喜欢的家人/朋友相处,等
参考资料
[1] Kafeshani M, Feizi A, Esmaillzadeh A, et al. Higher vitamin B6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isk in women but not in men: A larg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J Vitam Nutr Res. 2020;90(5-6):484-492. doi:10.1024/0300-9831/a000589
[2] Grosso G, Galvano F, Marventano S, et al. Omega-3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o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4;2014:313570. doi:10.1155/2014/313570
[3] Jacka FN, Pasco JA, Williams LJ, Meyer BJ, Digger R, Berk M. Dietary intake of fish and PUFA, and clinical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women. Br J Nutr. 2013;109(11):2059-2066. doi:10.1017/S0007114512004102
[4] Lindsay KL, Buss C, Wadhwa PD, Entringer S.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ternal Nutrition and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Ann Nutr Metab. 2017;70(3):191-200. doi:10.1159/000457136
[5] Fazelian S, Amani R, Paknahad Z, Kheiri S, Khajehali L.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 on Mood Status and Inflammation in Vitamin D Deficient Type 2 Diabetic Women with Anxie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 J Prev Med. 2019;10:17. Published 2019 Feb 12. doi:10.4103/ijpvm.IJPVM_174_18
[6]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Magnesium-HealthProfessional/
[7] Pouteau E, Kabir-Ahmadi M, Noah L, et al. Superiority of magnesium and vitamin B6 over magnesium alone on severe stress in healthy adults with low magnesemia: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linical trial. PLoS One. 2018;13(12):e0208454. Published 2018 Dec 18. doi:10.1371/journal.pone.0208454
[8]Lindseth G, Helland B, Caspers J. The effects of dietary tryptophan on affective disorders. Arch Psychiatr Nurs. 2015;29(2):102-107. doi:10.1016/j.apnu.2014.11.008
[9] Alvaro E, Andrieux C, Rochet V, et al.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sm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onsumers and non-consumers of yogurt. Br J Nutr. 2007;97(1):126-133. doi:10.1017/S0007114507243065
[10] APA Convention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