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世界记录TOP10竟然没有马拉松选手?用这个指标评估耐力精准吗

图片
我们在搜集跑步资料时,发现了最大摄氧量也有世界最佳成绩排名,先横屏看看这张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最大摄氧量的经典定义是: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图片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的经典指标,也是最精准的指标,最大摄氧量越大,则代表有氧耐力越好。
最大摄氧量没有上限,越大越好,下表是美国运动医学会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
男性最大摄氧量一般在35-45 ml/kg/min,女性一般在30-40 ml/kg/min。
优秀的耐力型项目的运动员通常都具有很高的最大摄氧量,马拉松运动员就是如此,但事实上,最大摄氧量最高的运动员却并非马拉松运动员,而是越野滑雪、自行车等项目运动员。
最大摄氧量评价标准
图片
从这张图上看,最大摄氧量世界记录高达97.5ml/kg/min,大众精英跑者最大摄氧量一般在50多左右,也就是说最大摄氧量世界纪录水平是大众精英跑者的将近两倍!
在有据可查的最大摄氧量TOP10运动员中(由于并列原因一共11人入选),从国籍分布看,挪威运动员占到了整整5人,前4名都是挪威运动员,美国运动员2人,西班牙运动员2人,芬兰运动员1人,瑞典运动员1人,由此可见,北欧国家运动员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一般来说,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的“金标准”指标,所以拥有很高最大摄氧量水平的运动员一定是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
在大众跑者眼中,顶尖精英马拉松运动员一定位列TOP10,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马拉松之王基普乔格,还是其他东非黑人选手都名落孙山,原因可能是很多非洲选手没有机会进行标准的在气体分析仪支持下的最大摄氧量测试。
基普乔格的最大摄氧量是个谜?
图片
而大量北欧国家运动员位列其中,一方面可能由于北欧国家运动科学研究比较发达,所以这些国家的运动员常常有机会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
一方面则有可能因为北欧国家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周期长,越野滑雪这一耐力性项目在北欧国家开展普及,而越野滑雪相比跑步运动,不仅下肢要求不输于路跑,并且上肢参与更多,所以越野滑雪运动员往往拥有出众的心肺功能和最大摄氧量水平。
最大摄氧量TOP10运动员中有5人都来自越野滑雪,此外自行车运动员耐力当然也很好,占到10个席位中的4个,而跑者只占到2人,一人是大名鼎鼎的越野运动员K天王,另一位是美国越野跑运动员matt carpenter,遗憾的这张制作精美的图片弄错了matt carpenter的照片,采用了同名同姓的一位橄榄球运动员。
在这份名单中,排名第一的是挪威自行车运动员Oskar Svendsen,根据媒体报道,Oskar Svendsen是在2012年前往利勒哈默尔的一个实验室进行生理测试时,测出了97.5的最大摄氧量;
当时进行测试的科学家几乎不相信这一测试结果,甚至一度怀疑是机器出错了,但经过证实,这个结果是可信的,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测试结果已经过去整整10年,根据有据可查的资料,尚无人能够打破。
图片
Svendsen打破了世界记录——1990年代越野滑雪传奇人物比约恩·戴利(Bjørn Dæhlie)创造的96ml/kg/min的读数。
2019年,来自挪威Innland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应用生理学杂志》详细介绍了Svendsen的整个测试历史,他们最后评价认为Svendsen当时的测量是合法正规的,说明他最大摄氧量达到97.5的结果是可信的。
在Svendsen15岁开始骑自行车之前,他是一名高山滑雪者。他的训练并特别:每周一到两次训练,加上周末比赛。不过Svendsen很重视力量,平衡和协调性上。
15岁时,他开始每周骑自行车两到三次,作为休赛期训练的补充。Svendsen在青少年时期,最大摄氧量就已经达到74.6ml/kg/min这一出色水平。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Svendsen认真训练,他的测试结果也不断提升。在他第一次测试后仅六个月,他就获得了83.46ml/kg/min。第二年,他达到了86.86ml/kg/min。在那之后的一年里,他的最大摄氧量成绩达到了96.7。
图片
尽管Svendsen有着巨大的有氧发动机为他提供了大量的能量来燃烧,但这并没有转化为他自行车上超凡脱俗的动力输出。
Svendsen是一名不错的自行车运动员,但他在自行车运动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世界顶级运动员,他的主要缺陷是自行车骑行经济性比较低。
Svendsen的故事告诉我们,运动生理学上某些指标的良好表现只是表明你具备一定的潜能,但最终能否真正达到高水平,并非是靠一个数字决定的,生理学上的数字并不决定你的命运。
图片
而在这份最大摄氧量TOP10名单中,我们看到了著名的K天王。
2017年,世界顶级越野跑、超级马拉松、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高手基连·霍尔内特(Kilian Jornet)完成一项壮举:他从海拔5100米的绒布寺附近的珠峰大本营出发,采用阿式攀登耗时26小时登顶珠峰。在登顶12小时后,他顺利返回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
Kilian被中国越野跑友尊称为K天王,他以超强的能力和俊朗的外表使其成为无数越野跑者心中的第一偶像。
图片
图片
最大摄氧量是一个
既“有用”又“无用”的指标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的重要指标,加之很多跑表也提供最大摄氧量评价,所以大众跑者还是很关心这个指标的提升,因为它代表着耐力水平和耐力提升。
但最大摄氧量相对稳定,需要较长时间努力才能发生变化,且变化幅度不大。
图片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最大摄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后天能改变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耐力天赋是由先天所决定的,这句话没有错,但很多跑者却误解了这句话的内涵,很多跑者把耐力由先天决定等同于耐力没有办法提高,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精英跑者。
举例
你的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也许是45,这代表你的天花板是45,即便你经过最为严格科学的训练,你的最大摄氧量也只能到45,难以大幅度突破这个值,因为耐力是由遗传决定;
但你目前实际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也许只有38.5,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认真训练,你是有极大可能性将自己的最大摄氧量从38.5提升至45;
换句话说,你经过训练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你的最大摄氧量,但你不太可能突破45这个值,或者仅仅只能突破一点点。
那么最大摄氧量从38.5提升至45意味着马拉松成绩能进步多少呢?
下表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国际运动当量(MET)标准,摄氧量与速度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下表第一列与第二列),通过这两者关系可以建立根据配速与摄氧量的线性方程。
由于跑者在马拉松比赛时,不可能以最大摄氧量奔跑,而是以不超过85%最大摄氧量奔跑,那么就可以预测其马拉松比赛的最佳成绩,最大摄氧量为38.5时,马拉松最短用时为4小时14分,而如果进步到45,其马拉松最短用时可以达到3小时38分,已经非常接近精英跑者的水平,虽然这只是理论计算,但时间误差也能控制在10-15分钟。
最大摄氧量与马拉松成绩关系
图片
佳明手表以及其他运动手表也提供了根据最大摄氧量所预测的比赛成绩,下图显示了某位跑者最大摄氧量为54,那么其预测半马成绩为1小时30分,全马成绩为3小时17分;
也许有跑者说自己最大摄氧量能达到这个水平,但马拉松比赛压根达不到这个成绩上,其实你只要科学训练,理论上来说,你是可以达到这个成绩的。
图片
图片
不要只盯着最大摄氧量
跑步经济性和乳酸阈也很重要
耐力是由最大摄氧量、乳酸阈水平和跑步经济性三方面共同决定,当你的最大摄氧量接近你个人遗传极限,停滞不前时,你还可以继续提升你的乳酸阈值水平和跑步经济性,这就是所谓最大摄氧量尽管是评价耐力的“有用指标”。
但对于跑者来说,有时最大摄氧量又很“无用”,因为它对于你的耐力变化不太敏感。
所谓乳酸阈值水平就是你从有氧运动过渡到无氧运动的临界点,比如你之前乳酸阈值所对应的配速为445,这时你就不可能长时间超过445配速奔跑,此时最多只能坚持20分钟到半小时左右;
但经过科学训练,尽管你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提高,但你的乳酸阈值所对应的配速达到430,这时你以445配速去跑,就能跑上一两个小时,这就证明你的耐力提高了,你不一定依赖最大摄氧量观察你的耐力变化。
决定有氧耐力的三大生理学因素
图片
跑步经济性则是表示在同样强度下心率更低,跑步更省力更轻松,比如之前你以500配速去跑,心率达到160,而经过训练,你再以这个配速去跑,心率已经降到150,这就说明你的跑步经济性得到了提升。
多年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其实早就十分接近个人最大摄氧量天花板,但经过训练他们为什么还能提高,就是因为他们的乳酸阈值水平和跑步经济性还在持续提升。
图片
下表则显示了跑者如何用最大摄氧量以及乳酸阈值指导自己的训练配速。
根据丹尼尔斯训练法,乳酸阈配速应当为最大摄氧量的83-88%,下限为83%,上限为88%。
我们根据公式推导并给出了下列乳酸阈跑的上限和下限范围,低于下限就是有氧跑,分为马拉松配速跑和轻松跑,高于上限就是间歇跑。
用最大摄氧量精准指导跑步训练
图片
有跑者看了这个表格,可能觉得配速跟最大摄氧量不一致,比如自己最大摄氧量为48,按表格的说法,最大摄氧量配速,也即间歇跑配速应当为431,而自己实际间歇跑可以跑到400;
同样,此时乳酸阈跑配速介于508-520,而自己508-520时还感觉不错,不算太累,跑到500左右才进入乳酸阈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你在的最大摄氧量其实已经不止48,达到53左右。
只有采用面罩采集气体的直接测试法才是测试最大摄氧量的金标准方法,而这样的测试只有专业的运动实验室或者某些医院运动平板测试室才能提供。
图片
图片
总结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的金标准指标,最大摄氧量越大,耐力越好,初级跑者经过训练,可以直接提升最大摄氧量,而成熟跑者就没有必要过度迷信最大摄氧量了,你更要关心的乳酸阈配速是否提升,以及跑步经济性是否改善。
同等速度下跑得越来越轻松,在跑得比较累的时候(乳酸阈跑,间歇跑)速度比原来提升也是耐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 话题讨论
平时训练
你是如何评价耐力指标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