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道的尽头是骨科

一直以来,雪地江湖中就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
“滑雪运动真正的休息室不在雪场酒店,而是几十公里之外的骨科医院。”
图片
作为一项直通急诊科的危险运动,一到雪季,骨科医生们看穿着滑雪服的病人,就很想翻白眼。
“从前年轻的时候,我还会劝阻弄潮儿们保命要紧,但现在,我却什么都不想诉说了,只会把他们送到手术台上,多打几个钢钉。”
图片
更损的是,股票市场里捕捉到这一现象后,骨科的概念股,也随之暴涨......
图片
图片
“上一秒满眼是蓝天白雪,下一秒就满眼是X光探照灯。”
由于较为恶劣的地理环境,高手走几步都要无限打滑,一旦有人受伤,要等到普通的担架救护,恐怕人早就凉了。
图片
因此,身怀绝技的滑雪医生就此诞生。
论滑雪医生的诞生
图片
如果说每一种命运的纠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噬,那么一些骨科医生恐怕绝不会想到,他们会为了某一种伟大的使命,最终也对滑雪下了狠手。
图片
在这里,耍弄手术刀和医学药剂只是他们基本技能中的毛毛雨,更重要的,是练就和世界级滑雪运动员不相上下的滑雪技能。
图片
衡量一个医生的标准是他从鬼门关上搞回来多少条人命,而衡量一个滑雪医生,则要看他自己走走过几次鬼门关。
“初次尝试滑雪,我几乎来了一个骨科康复全套大保健,毕生所学再一次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运用和提升。”
图片
如果说在骨科诊疗所里他们只需要掌握一些掰扯骨头的基本拳脚,那么在这里,单板,双板,甚至腾空转体都可能是硬性要求。
图片
“尽管这么说有点不礼貌,但每当我看到有一些新手上了高级道,我知道,他很快就会成为我的客户(我的麻烦)。”一个雪场医生无奈地感慨道。
在滑雪场上,受伤的方式常常是一门玄学,有的人飞驰百里都毫发无损,而有的人,原地没站稳,就可能把大腿摔折。
有人统计过滑雪时可以发生骨折的位置点,然而基本上,又彷佛没有什么统计的必要......
图片
“没有人会按照你的想象的方式去受伤,所以每一次的救援,都像是无法预演的极限大冒险。”
图片
陡坡,深沟,跳台尽头......很多人摔倒的那些犄角旮旯,是直升机都要盘旋好几圈才能发现的破地方。
而滑雪医生不但能一路飞驰发现伤者,甚至还需要在路上想好下药和扎针的方法和位置。
“除了教练之外,估计就数我们盯最紧了,一旦有人摔趴下,我们得迅速从倒下的位置,判断他伤到了骨头还是筋肉皮......"
图片
这种近乎直觉的判断,全都来自于祭献自毁般的过往训练。
对自己下狠手是必须的。
“有人说,最好的医生肯定是自己尝尽百草,对于一个滑雪场医生来说,当你自己全身上下摔过好几遍之后,基本上搞明白了,不同姿势的大马趴,会在哪里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图片
2022年北京奥运会滑雪保障医疗队的队员,就几乎和运动员们一样,扎扎实实地经过了四个“赛季”的比武选拔——他们都是北京市各大综合医院的主力医生们(主要是骨科)。
图片
“这些看上去穿着咋咋呼呼的橘色背心的人,其实个个都是医院科室挤破头也排不上号的顶尖专家。”
“2018那年冬天身体里的钢钉,终究还是没能在2022年取出来。”
一些医生们为了站上赛场救死扶伤,对自己身体的修修补补,可能并不比一些运动员少。
图片
与此同时,医者的硬核也常常在技术之外,能够接受圣光赞誉的洗礼,也能谦卑地按照职业需要糟蹋自己的身体。
譬如,2022奥运会救援队的医生们,甚至尝试过戴纸尿裤,节省时间。
“我们尝试过使用纸尿裤节省时间,然而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环境里,纸尿裤使用之后就会冻成冰坨子,所以只能放弃这种方案,而是选择不喝水。”
图片
不管是散发着消毒水味儿的平静走廊,还是脚踩双板飞驰在冰雪大世界,再天秀的操作,其实都只是在狠狠践行希波拉底的誓言。
图片
“与其说我们在驯服一项极限运动,不如说我们仍旧在复习一个医生永恒的功课,驯服死神。”
图片
作者=鹿十七
2022年,男人装啤酒
全新登陆“啤酒之城 BEER X”
扫码即得
图片
热文回眸
订阅号关注“新男人装”
是的,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义之举......
有人问:为什么最近看不到男人装推送了?
答:最近微信推送机制的更改,全乱了!
其实,我们真的更新了!
你得把我们加个“星标”,
就能确保看到我们的推送。
⬇️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