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普通列车员张玉凤成为毛泽东机要秘书,曾被辞退过一次

图片
1970年至1976年,毛泽东生命中最后的6年中,有一位秘书叫张玉凤。对于她的形象,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一张晚年的毛泽东接见外宾的照片,张玉凤当时就出现在照片中,她搀扶着毛泽东。
晚年的毛主席疾病缠身,走路都很困难。1971年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车时,几次想踏上台阶,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张玉凤扶他上了汽车。尤其是在1974年后患了老年性的白内障,看东西模糊。直到1975年8月,一只眼睛经手术治疗得以复明。
那么,晚年的毛泽东如何批阅文件呢?就是通过机要秘书读给自己听。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涉密的范围和程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机要秘书才可以看到送给他的文件、信件等,未经他的许可,即便是他的亲属也不可以。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毛主席的保密观念特别强。
张玉凤不仅要为毛泽东读文件,有时还要照他的意见画圈并签署意见。晚年的毛泽东,发音有些障碍,只能从喉咙中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字句和声音,只有张玉凤可以听懂他的话。比如1972年毛泽东会见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往往是毛泽东说一句,张玉凤就翻译一句。
生于1944年的张玉凤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列车员,毛泽东为何选张玉凤当机要秘书呢?
机缘巧合,一次偶遇,从普通列车员到毛主席秘书
张玉凤是东北牡丹江人。从六十年代起就一直供职于铁路系统。最早她曾是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由于表现突出,被调任铁道部专运处,出任毛泽东专列的服务员。
图片
张玉凤成为毛泽东秘书是一件很巧合的事情。当时正在为毛泽东物色秘书人员。而张玉凤并非毛泽东那节车厢的服务员,按说,她不可能接触到毛主席。即便是端茶送水也只能送到外客厅,再由贴身警卫送到内厅。
但是巧合的是,那天,负责毛主席车厢的服务员生病没有到场,改由张玉凤端茶进去。又恰巧,那天毛主席由内厅走出来。两人一见面,张玉凤很激动,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她激动地上前主动打招呼,这种突发情况,警卫也不便上前阻拦。
张玉凤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随后上茶退出。张玉凤走后,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毛主席在台布上写下了张玉凤的名字。不久,张玉凤就被调到了中南海,正式成为毛主席的秘书。
图片
张玉凤能被毛主席选为秘书的原因,主要还是张玉凤做事细心认真,处事大方得体,性格温和,为人随和。毛主席的性格很刚,因此喜欢性格柔和些的人共事相处。
普通家庭出身,14岁辍学
张玉凤的家庭其实很普通,父亲是一名小商人,家庭很清贫,家中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14岁辍学到了铁路局工作。因工作认真努力,被调到铁道部在专列上当服务员。
张玉凤23岁与同在铁道部工作的丈夫刘爱民结婚。他们向朋友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间当新房。专列上服务员工作时间不固定,由于保密,即便列车开车,列车员是不会知道要去哪里的。在专列上,张玉凤不仅要端茶送水,还负责车厢清洁,到了冬季甚至还得烧锅炉。
1968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图片
张玉凤的家距离工作地需要两个多小时。毛主席生活习惯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到很晚。张玉凤需要等到毛主席休息后,才可以回家。但是再晚,张玉凤都会骑着自行车回家。先哄睡孩子,在抓紧时间做家务。张玉凤曾说,她从未想过荣华富贵,只要两口子在一起幸福,自己辛苦一点在所不及。
张玉凤在中南海工作了很长时间,但她的档案仍在铁道部,工资也是原来的工资,37元。但她从没有计较过。
被毛主席戏称张飞后代,被辞退过一次
晚年的毛泽东,不愿意也不敢相信任何人。但他绝对相信张玉凤。这也是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毛泽东慢慢感觉到了只有亲人才能带来的温暖和安心。但是最初两人的相处也有过争吵。1971年张玉凤曾被毛主席辞退过一次。
有一天,毛泽东家里有客人来,偏偏赶上张玉凤那天心情不好,马上表现出不太高兴的样子,事后,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张玉凤辩解了一下,毛泽东一怒之下,瞪起眼睛说,你要是不高兴,就给我滚。
图片
张玉凤脾气也很倔强,二话没说就收拾包裹回家了。她在家中呆了20多天,冷静下来,觉得是自己不理智。张玉凤的婆婆劝她向毛主席认错。张玉凤觉得毛主席不会原谅她。还是打算离开。
一天,她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件衣服扔在中南海,她就打电话给吴护士,让她把衣服送到门口。她却说,你在家等着吧,一会儿有车接你。她知道是毛主席原谅了她。
事后,毛主席给了她一句评语:“办事认真,工作尽职,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还亲切地对她说,你可是二进宫,以后要注意了!
张玉凤激动地哭了。
毛主席逝世后,张玉凤转业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晚年的张玉凤热爱书法,两个女儿都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