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单细胞组学的未来发展,需从不完美中寻找机会!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近日,黄光明教授应邀出席首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分享了题为“基于原位质谱技术的单细胞代谢组学平台及应用”的报告,整场报告干货满满,观众反应热烈。为此,转化医学网邀请黄光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黄光明教授就单细胞组学技术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知道他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吗?点击下方即可观看完整版视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光明
分享要点
图片
单细胞组学技术在拓展应用上的难点,尤其从临床医学来说,如果单细胞组学获得的信息与传统组学获得的信息有雷同的情况,单细胞组学信息的价值在哪里?
单细胞代谢组学的应用,静态方向来说,划分细胞的种群,找到细胞种群里的非常小的,代谢行为上不太一样的亚群;动态方向来说,在早期通过单细胞的水平给出治疗方案的参考,以使得对肿瘤的杀伤力更好是有很大价值的。
对于单细胞组学技术的期许,微观来讲,希望单细胞组学技术更加接近真实的环境;宏观来讲,希望可以将单细胞多组学放在一块,来找到信息不太匹配的地方,以了解背后的逻辑。
嘉宾简介
图片
图片
黄 光 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及2004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分析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长期从事质谱分析及其在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研究项目。在Cell,PNAS,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Chem. Sci., Chem. Comm.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引用1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