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古建图鉴丨中岳庙:历经风雨两千余载 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嵩山为何是中岳?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这个“三代”指的是秦之前的夏商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在嵩山一带,“故嵩高为中岳”不仅指位置是居中,而是悠悠夏商周1800年的过程中至少有1500年以这里为核心。
据登封市文旅局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绍,继续往前可追溯至黄帝,黄帝在嵩山出生,河南登封中岳庙就是祭祀黄帝的地方,称它为轩辕黄帝的家庙。
图片
摄影:刘客白
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难道气势磅礴的泰山、奇秀险峻的华山、叠嶂拔峙的恒山、终年翠绿的衡山, 不足以有与之媲美的建筑吗?来看看中岳庙为何名声最大。
中岳庙位于登封市区东太室山南麓,南距太室阙600米。坐北朝南,背依黄盖峰,面临玉案山,西傍望朝岭,东望牧子岗。
中岳庙中轴线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依山势而建,自南向北,渐次升高,前后高差37米。庙中有殿、宫、楼、阁、亭、廊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金代古柏330多棵。
图片
摄影:宋慧娟
中岳庙具有中国传统官式建筑风格,建筑依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多进、多群组院落建筑形式布局,中轴线上共有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十一层建筑,是中岳庙的主体建筑。其中,前六进为门、坊建筑,组成深远神圣的中轴甬道。自峻极门向后为主殿宇。
中轴线建筑高大宏伟,多用琉璃瓦顶,雕饰彩绘华丽,至峻极殿构成庙宇中心。峻极殿建筑在高台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覆以黄琉璃瓦,雕梁画栋,高达23米,面积920平方米,前有广阔月台,雄伟辉煌,是供奉和祭祀中岳神的主殿,是五岳中最大的殿宇。两厢又配以廊房,拱卫大殿,显示了中岳庙的轩昂大气。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太尉宫、火神宫、神州宫、小楼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建筑以单层布瓦色调陪衬主体建筑,分别是道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
图片
为何被称“北方小故宫”?
在历史上,中岳庙存在感超强,历朝历代的君王和执政者对中岳庙的整修仿佛开展了“接力赛”一般,几番重修。
始建于秦,为祭祀太室山山神的场所。
东汉元初五年中岳庙增建“太室阙”。
北魏时,太室祠祠址三次迁移,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
唐玄宗时,复归原址扩建。
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至此,中岳庙声名远扬。
宋时宋太祖为中岳庙建造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
宋真宗用两年的时间,把中原庙修到历史上的最大规模,37万平方米。
金朝时有四次重修。
元朝忽必烈多次派遣使臣来祭祀。
明代至少四次大修。
清朝九次大修,清乾隆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设县道会司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
而现存建筑格局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后的规制。
图片
摄影:宋慧娟
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
常言道:“遇庙拜佛,遇寺烧香。”但并不是到所有的庙都是拜佛的。诸如嵩山中岳庙、泰山东岳庙、华山西岳庙、恒山北岳庙、衡山南岳庙,皆是供奉的道派神祇。
它的前身是太室祠,至迟在汉武帝时已经存在,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太室阙就是它的神道阙。
北魏太室祠祠址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
图片
摄影:宋慧娟
作为中国道教圣地之一,中岳庙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它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渗透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走进中岳庙,矗立在配天作镇坊东北侧的四尊英姿勃发的铁人特别引人注目,而这四尊铁人堪称中国第一铁人。据朱建平介绍:“四大铁将军铸造于1064年,由登封当地工匠齐心铸成,虽经千年风吹日晒雨淋,依然锈蚀不深,保存完好,坚固异常,因为材质中掺了铅、锡,可见宋代中国冶铁、铸造术之高超。”
铁将军有何寓意?朱建平解释道,主要是用来守库,此外它代表着“土生金”的含义。“登封新人得子后喜欢前往中岳庙拜铁将军为‘干爹’,将家里顶梁柱父亲的疾病困苦转嫁给无所不能的铁将军。”
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中岳庙是五岳中现存最大的历史建筑群,更是清代官式建筑的代表,是古代山岳崇拜的实物见证。
来源:大河网 记者 莫韶华
责编:韩淼宇 李童雨(实习生)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