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加速迈向“同城一家亲”|九城同心向未来

图片
为同城化发展释放更大空间
“九城就是一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仅仅是武汉和8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包括8个城市相互之间的融合发展。加快扩大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圈内各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是我们应当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从本周刊前几期的报道来看,武汉和8个城市在产业配套、创新协同、人才共享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协作与融合已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并在持续深入推进中。
事实上,8个城市之间,尤其是相邻城市之间也在交通互联、产业发展、人文交流等方面积极进行协作和融合,谋求深化从“相加”到“相融”,从“相邻”到“相亲”。其中,既有市场力量的推动,更有相关地方政府主动作为。我们相信,各个城市还会做得更好。
我们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圈内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各城市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将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有利于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圈内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更是城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各城市“相亲”“相融”,将扩大产业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在更大地域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聚集,为同城化发展释放更大空间。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建华)
家住仙桃,工作在天门,湖北乔木森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燃,每天早晨7时30分左右从家中出发,经过江汉大桥,在不堵车的情况下驱车20分钟可到达公司,晚间回程亦如此。在武汉城市圈,像程燃这样过着“双城生活”的居民不在少数。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仅仅是武汉与圈内8城的互联互通,8城之间也在加速融合。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产业相通,圈内8城之间一直交往密切,越来越多的圈内居民过上了近乎“同城”的生活方式,武汉城市圈加速迈向“同城一家亲”,结成真正利益共同体。
黄石、鄂州和黄冈规划同编
鄂东三市同气连枝相融相通
鄂东三市——黄石、鄂州和黄冈,同气连枝,历史、文化、地缘相融相通,向来交流往来频繁。
如今,一座花湖机场更是将三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巨大的战略机遇面前,鄂东三个城市的步伐出奇地一致,似乎提前实现了“规划同编”。在鄂州机场先期8个基础工程动工的同时,黄石很快敲定:要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直通花湖机场;黄冈也修改了交通规划,提出修建通往鄂州的第二过江通道——燕矶长江大桥,燕矶就是花湖机场所在地;三市分别成立了临空经济区,乘“机”起飞奔跃临空时代。
图片
燕矶长江大桥效果图。
鄂州的花湖与黄石接壤,居民多数为黄石人,工作在黄石、生活在鄂州。为了方便花湖居民,黄石开通了直达花湖的9路、14路和16路等3条城际公交。花湖居民使用的天然气,气源来自黄石,大部分居民使用的自来水也由黄石转供。
黄冈浠水的散花镇,与黄石仅一江之隔,散花居民居住在黄冈、消费在黄石。黄石的江北区域在散花境内,位于黄石长江大桥桥头的散花碧桂园小区,居民大多是黄石人。黄石的19路公交车,串联起了江北和黄石市中心,也是散花居民往返黄石的主要交通工具。
图片
数据显示,黄石武商VIP活跃用户中,32%来自黄石以外地区;团城山万达广场的消费者,30%来自黄石以外。2021年,阳新“天空之城”景区接待游客32.7672万人次,综合收入3863万元;仙岛湖景区接待游客42.23万人次,综合收入11478.79万元,这两个景区的客流,来自武汉、咸宁、武穴等周边城市的居多。
2021年8月11日,中共黄石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为引领,在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开放流通、市场融合五个方面作示范,把黄石打造成全省重要增长极。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021年7月、9月和2022年3月,黄石市主要领导率团先后赴黄冈、鄂州、咸宁三市考察学习,并分别签订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携手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互联、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武汉、黄冈、鄂州等兄弟城市也相继到黄石考察,积极推动《协议》事项落实落地。
在交通互联上,凭借黄石新港、花湖机场的枢纽优势,黄石正同黄冈、鄂州共同编制《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优势,深度融入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布局。黄石新港与武汉阳逻港,同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眼下,黄石正在谋划开通“武汉·黄石——东盟”实验航线,黄石新港至武汉光谷高速公路、武鄂黄市域铁路等。
图片
武黄高速、武鄂高速与大广南高速互通,连接黄石、黄冈、鄂州三地。圈媒联盟 黄石日报记者石勇 摄
在公路建设方面,黄石正推进武阳高速黄石段、武阳高速阳新连接线,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建设;推动351国道阳新毛坪段改建,106国道大冶段改造、黄鄂隧道工程建设。
黄石市相关人士表示,一条条铁路、公路、航线、水路纵横串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如同人体内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活力涌动、血脉畅通,无疑会让黄石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更趋紧密。
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聂亚珍、王睿远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撰文提出,鄂东城市要想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创新驱动发展优先,以有效市场促进鄂东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以有为政府引导鄂东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黄石企业进驻浠水示范区
两地跨江合作“亲上加亲”
“一般我们说‘上街’,就是指到散花镇上去买东西。”对于黄石市黄石港工业园72岁的退休工人倪芝兰来说,虽是黄石人,但她的生活却与浠水人没什么两样。
黄石港工业园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黄石市江北农场,面积3.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作为黄石深入到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境内的一块“飞地”,黄石港工业园与浠水散花镇早已深度交融。
“我们安排的防汛、抗疫工作,他们从没推托;他们转身为工业园区后,我们从他们那里学来了大棚蔬菜、水产养殖技术,成为黄石新的送菜人。”在土生土长的散花干部曹冬春印象中,散花人与黄石人关系一直十分融洽。
1995年,黄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随后,往返于黄石港工业园与黄石市区之间的黄石19路公交开通;2012年,黄石长江大桥对7座以下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浠水、黄石之间交通更便利,来往更频密,为两者之间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2012年2月,浠水县与黄石市黄石港区签订《跨江联合开发框架协议》,双方打破条块分割的阻碍,在浠水县散花镇进行跨江联合开发试点,努力将浠水散花沿江地区建设成为黄石都市功能区、沿江城镇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和跨江跨区合作示范区。当年7月,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在此风潮驱动下,2013年,黄石市深博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峰将公司从黄石搬到了散花。为了避免因重新注册而影响生产资质的审批,在两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在搬迁过程中,公司不仅设备、员工一个不落,连企业名称也原封未动,顺利实现“平稳着陆”。
图片
4月14日,黄石市深博电气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高压电缆附件。自2013年从黄石迁到散花后,这家企业从小作坊成长为现代企业。圈媒联盟 黄冈日报记者杨辉 摄
过江前,深博电气是一个连厂房都没有的小作坊,年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而现在,深博电气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拥有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这样的稳定大客户,企业已成长为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现代企业。
“2013年前后,像我们一样,从黄石搬到散花的企业有一大批。在散花工业园滨江大道靠南一侧,都是这样的企业。”涂峰介绍,“10年过去了,这些企业超过一半还活着,而且活得都还不错。”
“在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内,共有工业企业188家,其中黄石人创办和从黄石搬迁而来的有44家,占比23.4%。不仅占比高,而且大多数是优质企业。”4月14日,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峰接受采访时说:“散花与黄石太近了,双方都知根知底。来的企业都是真正来干事业的,我们招的企业也都是真正有实力的。”
得益于跨江合作,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发展成绩显著。截至2021年底,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已有规上企业53家,在全县占比40%;规上工业年产值29.76亿元,同比增长22.8%。近期,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已投资9600万元,平整出1500亩的工地用地。“相信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黄石和武汉城市圈的客商来散花兴业创业。”
2021年12月,浠水县与黄石港区签订了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共同推动两地规划衔接互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除了浠水县与黄石港区的合作以外,高峰介绍,散花、黄石港工业园、策湖湿地公园三地领导近期频繁互动,谋划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深合作,在跨江合作中先行一步。
潜江推进与仙桃天门互联互通
促进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鄂州与黄冈,隔江相望,被称之为“全国城区之间距离最近的两个地级市”。两城居民来往密切,有107、108两条城际公交,还有轮渡。
5月1日0时起,鄂黄长江大桥免费通行,两地市民过江再也不用交费了。为方便两市居民往来,鄂州、黄冈两市和省交投集团承担了这笔不菲的通行费。大桥自2002年通车至今已双向收费将近20年,鄂州、黄冈两地市民往返一趟需要30元过桥费。
图片
鄂黄长江大桥。
鄂州市民刘先生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鄂州和黄冈,免费通行对他来说省了一大笔过路费,节省了开支,工作也方便了不少。如今,不少鄂州市民也会到对岸黄州的万达、遗爱湖公园购物休闲。该政策的推行将使鄂黄两地携手加快发展交流。
不仅如此,两市之间还正在建设第二过江通道——燕矶长江大桥,这是两市中心城区间的快速直达通道,项目投资137.67亿元。燕矶长江大桥为双层悬索桥,上层为高速路,下层为城市快速路。大桥建成后,黄冈市区到鄂州花湖机场车行只需15分钟,两市中心城区可快速直达。
在今年1月6日召开的黄冈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还将谋划鄂黄第三过江通道。
在“九城就是一城”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八市之间的互联互通都在加速推进。
近日,247省道潜江汉江大桥主桥首个边跨顺利合龙,这也标志着247省道潜江汉江大桥已进入全桥合龙的冲刺阶段。预计到今年6月底,大桥可建成通车,通车后可极大方便天门市、潜江市汉江两岸人民群众出行,大力促进汉江两岸的物流融合和第三产业融合,有力助推两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投资4.03亿元的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目前已完成水工主体工程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机械设备及电器安装,启动后方堆场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投资3.13亿元的汉宜高速潜江新互通项目,介于潜江杨市互通与仙桃毛嘴互通之间,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潜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密合度”,同步提升天门南部、仙桃西部等区域交通便捷性,促进县域经济“三百”战略深度实施。
“潜江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潜江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使交通区域优势日益凸显。”4月12日,潜江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今年该市将按照“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同城共进”的原则,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为重要抓手,主推247省道潜江汉江大桥工程、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汉宜高速潜江新互通三大交通项目,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目前,潜江市主要依托汉宜高速、枣石高速联入武汉城市圈高速路网;国省干线已实现了与圈内城市互联互通;依托汉宜高铁、江汉货运铁路、金澳科技铁路专线等铁路网,融入圈内城市铁路客货运输网;潜江交通“一卡通”与包括武汉、黄冈、黄石、咸宁等城市圈城市在内的全国380余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
潜江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当前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发展中,潜江交通还存在综合运输通道有待畅通、交通方式衔接有待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亟需加快等问题。下一步,潜江将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配合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交通协同立法等重点工作,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步伐。
4月15日,连接武汉市黄陂区与孝感市孝南区闵集乡的陈天大道正式通车,从孝感临空经济区驱车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最快不到15分钟。
近年来,孝感市加强同城化交通项目谋划,确定了“实施高速公路加密联通、干线公路提标扩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公交服务同质融合、水路运输回归复兴、轨道交通主城直通”六大工程。目前,孝感已实现25条公路、5条铁路与武汉连接,开通了2条汉孝城际公交。
今年,孝感将重点实施19个同城化交通项目(含续建),包括硚孝高速二期、武大高速大悟段、孝汉应高速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长兴三路、观音湖至清凉寨旅游公路等10个干线公路项目,汉北河南垸至新沟段航道工程,进一步强化与武汉在交通上的“外联内通”。
近期,孝感市印发《孝汉同城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加快推进武汉地铁20号线延伸至孝感临空经济区、武汉枢纽直通线项目前期工作”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的目光。因为这意味着,未来从孝感到武汉的交通来往,又多了一种选择。
家住仙桃工作在天门
圈内居民互相“串门”成常态
两年前,湖北乔木森家具有限公司在天门工业园正式投产。家住仙桃,工作在天门,该公司负责人程燃从此开启了来往于“两城”间的通勤生活。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天门、仙桃曾经都归荆州地区管辖,不少天门人和仙桃人是亲戚。程燃的母亲就是天门人,他从小就走亲访友往返于天门与仙桃之间。“直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每逢节假日都相互拜访,有什么喜事也是一起商量操办。”程燃表示,公司选择在天门落户,也正是因为这份地缘亲情的关系。
平时在天门工作,吃住都在单位,周末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5+2”的生活模式是天门工业园工作人员舒瑶生活的常态。
今年29岁的舒瑶也是仙桃人,2019年通过考试进入天门工业园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天门朋友特别多。”他说,“有时周末也不一定回家,朋友们会约我到天门‘嗨’,我也会带他们去仙桃‘浪’,特别开心。”频繁在两城之间“跑来跑去”,对这样的“双城生活”,舒瑶甘之如饴。
四月,花开正好,春光潋滟。位于天门市麻洋镇天仙大道的天海龙生态园里热闹非凡,人们纷纷趁着好天气出门踏春,享受大好春光。记者现场看到,景区游人如织、车流密集。除了本地的鄂R车牌,更有不少鄂M、鄂K、鄂N牌照的车。
“受疫情影响,周末只能选择周边游。”汉川市民周女士带着一家老小,在体验了粉色沙滩、魔幻迷宫、空中单车、彩虹滑道、萌宠乐园等项目后,表示“玩得很尽兴,这种出门散步性质的游玩是周末出行的最佳选择”。
借助武汉城市圈旅游联盟作用,天门市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品优势,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推进茶圣故里园、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天海龙田园综合体、七屋岭田园综合体、南湖新村田园综合体、长寿山生态度假小镇、杨林方舟生态庄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并将国家4A级景区茶圣故里园和3A级旅游景区胡家花园融入武汉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市内外游客打卡热门地。
不仅周边城市居民来天门旅游打卡,天门人同样将周边景点作为短期出游的目的地。赤壁古战场品三国故事、安陆钱冲观银杏、天堂寨中赏红叶……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圈居民“一家亲”,互相“串门”俨然成了家常便饭。
(圈媒联盟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黄石日报记者鲍俊辉 易木生 梁坚义 黄冈日报记者杨辉 孝感日报记者李琦 赵彩云 天门日报记者谢婉静 潜江日报记者王华 通讯员方俊)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