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新模式!这里市场监管推行“服务型执法”!

图片
4月14日上午,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推行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 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创新性地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实行“服务型执法”,做到监管“科学、精准、有效”,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监管卫士,服务先锋”市场监管品牌。
图片
执法新模式,“服务型执法”明确内涵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善武明确表示,推行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就是在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市场主体搭建发展、维权平台,准确理解把握立法本意,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实现管理、执法、服务有机融合的一种执法理念和模式。
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涵盖了审批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环节服务,包含标准、计量、质量、知识产权、信用、公平竞争、认证认可、打假维权等全职能全领域服务。
开展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就要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施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通过推行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做到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准度、管理有精度,打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展现市场监管担当。
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执法与服务,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加强执法,是保安全守底线、确保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企业自律、激发企业活力、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做好服务,就要主动靠前、担当作为,为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提供支持,让服务跑在监管前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边,降低潜在的违法风险,打造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们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既不能以强调严格执法为由忽视服务型执法的推进,也不能以加强服务型执法为由违反法律法规原则。”高善武表示。
“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服务型执法
《实施意见》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加主动、更加精准、更大力度地发挥服务发展的职能作用。
用心,就是要牢记“国之大者”“市之大计”为“局之要务”,充分运用标准、计量、质量、知识产权、信用、公平竞争、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打假维权等支持企业和民生发展的职能优势,紧扣“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将市场监管职能嵌入到经济、企业、民生发展的“肌理”,主动担当作为。
用情就是要体谅和懂得企业,用情感受企业的“急难愁盼”,带着情感与企业并肩作战、共克时艰,通过服务型执法,让企业充分感受市场监管的温度。
用力,就是要穷尽我们的一切手段、能力和办法为企业服务,直面企业难点、痛点,强化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服务措施要切实解渴、解难、解忧,落地见效。
搭平台、建智库,明确四项新机制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四项工作机制,明确十二条工作措施,落实四项重点任务。
建立四项工作机制,一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重点企业定期沟通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四新”经济以及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隐形冠军等高成长企业座谈交流,通报市场监管有关情况和新政策、新措施,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围绕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品牌企业等,建立“名优企业维权平台”,为知名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在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特别是自身维权困难时,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三是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与企业负责人定期联系制度,联系对象主要为重点培育企业,有优势、潜力大的企业,暂时遇到困难、经过支持帮扶能持续发展的企业等。定期到所联系的企业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建立服务企业咨询智库。建立由各部门业务骨干、执法智才库专家和法律服务智囊团组成的市场监管服务企业咨询智库,切实提高服务能力,为企业在法律咨询、政策供给、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采取“无事不扰”等12条新措施
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按照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的原则,在事前,把预防违法行为发生、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执法的首要任务,强化市场主体违法风险防控意识,指导在前、服务在前、警示在前。通过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通过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落细,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费降负;通过建设“市监法规通”平台,主动服务、靶向推送、精准普法,引导企业主动学法守法用法。
在事中,按照“谁监管、谁指导”原则,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通过行政指导、行政建议等柔性方式,指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实现行政指导与严格监管相得益彰,避免机械教条式、简单化“一罚了之”。同时,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自由裁量行为,确保执法公正。
在事后,建立事后执法回访制度,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针对违法行为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加强帮扶指导,把行政执法与跟踪服务有机统一起来。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支持失信企业重塑信用。健全以信用分类分级为基础的精准监管、构建差异化服务模式。
落实四项重点任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提升质量共治效能。发挥质量奖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质量状况分析,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加快品牌建设引领,创建“好品山东”区域品牌,打造“品质青岛”城市新名片,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服务企业提档升级。坚持标准领航能力提升,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际标准提案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引领产品和服务标准水平提档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创新企业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模式,引导企业采用更先进标准,助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掌握标准“话语权”。坚持政策引领放大效应,实施标准创新奖励制度,发挥标准化政策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强化标准化与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协同,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
三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保护企业科技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实现专利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侵权纠纷裁决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案件书面处理机制,探索设立专利行政裁决流动口审厅,方便当事人开展维权活动。推行知识产权保险等扶持措施,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加强知识产权社会宣传,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是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保障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底线思维,守牢疫情防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五大安全”底线,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利益、挑战道德底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要果断“亮剑”,重拳出击。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要以教育、帮扶、普法等服务手段为主,善用执法“手术刀”,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促进企业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更具活力的成长,通过服务型执法进一步扶持企业、激发企业做强做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三个明确”成为突出亮点
《实施意见》具有3大亮点,一是明确职能定位,树牢服务理念。市场监管作为市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必须做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坚定贯彻者、落实者、执行者,必须牢记“市之大计”为“局之要务”,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明确目标方向,突出重点任务。通过推行服务型执法促进法治环境更加规范、竞争环境更加公平、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消费环境更加放心,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实践,贡献青岛力量;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强市”三大战略,高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要求落实,拉升服务高线;通过加强“疫情防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五大安全,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的安全保障。
三是明确推进措施,务求落地见效。本《实施意见》为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明确了推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办法,进一步提高服务型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来源 |半岛全媒体
审核 | 于成龙 张丽娟
编辑 | 陈颖
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部制作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