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遥祭湘江战役|读+

“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88年前,1934年12月1日,湘江战役的第五天,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向前线发出上述“万万火急”电报。这是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之一,由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在湘江边展开血战。湘江战役结束后,红一方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
图片
《向死而生》曾平标 著 人民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由人民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中国好书”奖获得者曾平标的新作,长篇报告文学《向死而生》详细叙述了湘江之战的过程,还原了那些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细节。
为掩护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血洒都庞岭,师长陈树湘被俘后断肠明志,一〇〇团团长韩伟跳崖取义。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易荡平自戕筑忠魂,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团长黄冕昌血洒虎形山……
追溯历史,更记述当下。《向死而生》采用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替切换、宏大场面与具体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再现了红军领袖及将士们无畏牺牲、浴血奋战的壮阔战争场景,而且记录了桂北人民与红军鱼水相依、相互守护的浩然情义。铁匠粟传谅冒险救红军;蒋姓村民一家五代守护红军墓;桂北人民数十年来接力寻找红军烈士遗骸;广西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作者曾平标是土生土长的广西百色人,为撰写《向死而生》这本书,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他以双足丈量桂北大地,采访了百余名红军后人、烈士遗骸收殓工作人员和遗址遗存保护设施建设、党史专家学者及当地村民。他将田野调查收集到的故事转化为浓烈的情感积蓄在心中。书中的人物众多,但每一个都有血有肉。他们的故事交织起了一张真实的网,将沉积在历史深处的记忆打捞出来。
DNA见证红色忠魂
图片
在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后山,散布着形状各异的巨石,石块下安葬着烈士遗骸,寓意“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酒海井,位于广西灌阳县新圩镇,井口横向直径约2米,深20多米,口小肚大,四周是绝壁,井底连着一条流向大江大河的暗河,因其形似硕大的盛酒容器,故而被民间称之为“酒海井”。
这口井,有一段字字泣血的故事。
湘江战役期间,红军在此奋战四天三夜,因形势紧迫,撤退时来不及将伤病员安全转移,敌人将红军一百多位伤病员捆绑后,残忍地丢进酒海井这个深不可测的地下河里。
酒海井下的地下暗河一直无人探寻。据说20世纪80年代,灌阳县遭遇大旱,政府派人抽取酒海井的地下河水,当时抽出了许多牺牲红军的遗骨,机子常常被绳索反反复复地绞缠住,还坏了两台抽水机。
那100多位烈士,没有一个留下姓名。
2017年8月13日,灌阳县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打捞工作。广西文物保护与水下考古研究员李珍、李军和桂林甑皮岩博物馆研究员韦军等人,携带专业装备到井里勘探,杭州蓝旗潜水国际俱乐部义务参与,俱乐部总教练韩颋,国内首任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下潜。
在广西,这些洞口都被洞潜者形象地称为“天窗”,探洞过程中,水洞、水道错综复杂,洞内塌方及各类危险不可预测。在漆黑的水下,抵抗对幽暗的心理恐惧也是一大考验,必须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下潜后发现整个井下水质极为浑浊,能见度极低,即便开着头灯,最多也只能看到30厘米处的模糊景象。最后采用第二套方案:用抽水机抽酒海井中的水,并用大型装备,将井下垃圾清空。
灌阳县政府抽调了武警、民政、消防、水利、供电以及新圩镇的人力物力和设备,6台抽水泵不停地抽,整整进行了10天,才将酒海井的水位抽至可清淤位置。
9月10日,清淤工作开始。9月12日上午,发现了第一块疑似人骨。
随后几天,在酒海井的淤泥里,清理出更多遗骸,有些遗骸被棕绳捆绑。同时,还从井里清理出局部腐烂的黑色打结棕绳和被棕绳捆绑后留有清晰痕迹的坠石等,与史料记载的“红军士兵被捆绑后沉井”一致。
9月16日上午,灌阳县为酒海井内发现的第一批遗骨举行了起运仪式。次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李法军带领相关团队对骸骨进行清洗、分类、修复,用形态学、遗传学、病理分析以及行为重建等来进行最后的鉴定。
随后,李法军用颤抖的手在电脑键盘上敲出了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鉴定报告:颅骨上有明显的外力创伤痕迹,是致命伤。
“我们通过史志记载、红军口述、村民记忆、党史研究与酒海井内出土遗物等综合信息进行确认,佐证打捞的人类遗骨与红军烈士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李法军说。特别是通过对人体骨骼研究,可以看出这批红军生前营养不良,骨头上的外力创伤显示,他们生前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迫害。
酒海井发现的人骨,从埋藏现象以及体质人类学研究的结果来看,都与老红军回忆、当地村民口述相传的事实完全吻合,可以认定井内发现的人骨就是当年红军伤病员的遗骨。
2017年9月24日,酒海井打捞上来的20余具红军烈士遗骸被安葬在灌阳县红军烈士陵园主墓冢内。
为红军烈士遗骸做DNA检测,也是烈士遗骸收殓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根据职责分工,相关部门首先对疑似红军烈士的遗骸点进行精准定位。其次文物考古部门跟进挖掘。再次对发现的遗骸及红军遗物、用品进行统一规范编号,分类收集、包装。最后交由公安部门检验、提取DNA检材交给国内专家和实验室开展DNA对比。
秦玉林是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法医,他坦言,工作一辈子,从来没有哪一项任务如此沉重,如此含悲。他带着几名全州县的刑事技术员蹲在发掘现场,然后一铲一铲地将土过筛。对找到的尸骨和物品,首先要填表记录清楚,制作好标签后再与比例尺一起固定摆放到一块块尸骨、一件件物品旁进行拍照录像。然后分别清洗,用无水酒精脱水、防霉变,之后用吸水纸做干燥处理。下一步是骨头分类、断骨拼接、骨性特征观察与测量,再进行性别、年龄及尸骨具数推断,对尸骨进行损伤学推断。最后是DNA检材的提取,检材填表,照相录像,一一包好装箱。
2018年11月以来,经过3个多月大会战,421个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散葬点的收殓工作全部完成,共发掘收殓相对完整遗骸82具、零散遗骸7465块,遗物557件,提取红军遗骸DNA1228份,所有遗骸均装箱统一编号并妥善保管存放。
大地苍茫,湘江北去,魂兮归来,日月同辉!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汪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