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4月入围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52种新书等你来选

图片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探照灯好书
4月入围中外人文社科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21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中外类型小说、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根据读者投票,评出每月3个榜单的人气Top3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2年4月入围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传记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
[德]莱纳·施塔赫 著
黄雪媛 程卫平 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是广受赞誉的《卡夫卡传》三部曲中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体量最浩繁的一套卡夫卡传记。已译为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斩获莱比锡书展奖、海米托·冯·多德勒奖等奖项。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乃最先推出的首部曲,聚焦1910-1915年那决定卡夫卡一生创作与生活的关键年月。那些年,曾经无拘无束、易受外界影响的青年卡夫卡转变为敬业的公务员,成长为“卡夫卡式幽默”的大师。在极短时间内,“爆发式”写出《判决》《变形记》《失踪者》《诉讼》等突破之作,就此铺平那条他将一直走到底的艺术之路。此部传记集施塔赫二十年研究之所得,有如全景电影照亮犹太人身份、布拉格社会环境、禁欲主义、战争、与菲莉丝之恋等每一要素与经历在卡夫卡身上烙下的印迹。这六年,构成卡夫卡生存的中心。
施塔赫吸纳诸多至今尚未发布的最新卡氏研究成果,全书气氛感十足,以颇富画面感的生动叙述手法展现卡夫卡的内心与外在世界,包括大量聚焦日常生活的近景镜头,令读者身临其境,更在整体上为德语传记学树立了新标杆。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传记
《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
[日]小谷野敦 著
赵仲明 译 李圣杰 审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是日本学者小谷野敦撰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人物传记。川端康成一直以来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坛的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受到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72年突然自杀身亡。本书作者通过对川端康成的大量日记、书信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反歌颂式传记的客观笔触,从跌宕起伏的童年经历、苦涩无奈的失恋故事到扑朔迷离的自杀之谜,全方位立体勾勒出日本文学巅峰人物传奇且充满争议的一生。通过真实再现川端康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细节,力图揭开这位日本文坛风云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颠覆长期以来广大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固化认知和定位,为展现出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双重面孔。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传记
《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上下册)
[美]罗伯特·D.理查德森 著
陈建刚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夏烈
内容简介: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是确立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美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
理查德森利用爱默生未发表的个人日记、信件和讲稿,完整呈现了这位伟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的阅读、他的习惯与他的个性,描绘出了爱默生作为伟大作家与普通人的真实肖像,以及他隐秘的孤独与爱恨。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暗影中的人》
[德]娜塔莎·沃丁 著
赵飘 译
新星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你来自哪里。”“父亲是一棵独木,离群索居,也是一个张开的拳头,随时可能会攥紧,落到女儿的身上。”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大获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讲述了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
作者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监禁起来,禁止她穿红鞋子,打她,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父亲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他自己只会说两个单词,“要”和“不要”?为什么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穿过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处,是一段颠沛流离、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牛顿手稿漂流史》
[英]莎拉·德里 著
王哲然 译
原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1727年3月20日,艾萨克·牛顿去世,生前并未留下遗嘱。然而,他却留下了一堆凌乱不堪、总计800余万字的手稿。在《牛顿手稿漂流史》中,莎拉·德里追溯了从牛顿离世至今近300年时间里,牛顿手稿所经历的曲折历程。手稿吸引了各色人等,其中包括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场苏富比拍卖会上,他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批牛顿手稿。还有亚伯拉罕·亚胡达,他是希伯莱语文学和语言教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朋友、以色列建国的关键人物,他收藏了许多牛顿的神学手稿。此外,还有贵族子弟、剑桥大学教师、善本书商、美国商人——这些人无不以自己的方式,痴迷于发现“真正的”牛顿。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侦探故事,还探索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地位变化,人们对科学善本图书和科学家手稿兴趣的滋长。它将牛顿尘封手稿背后的丰富历史,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从而让读者能够重新思考科学与社会、历史与文化、天才的复杂个性及其遗产之间的关系。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纸的文化史》
[德]罗塔尔·穆勒 著
何潇伊 宋琼 译
创美工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纸的文化史》是一本全面介绍纸张从诞生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的文化专著。全书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巨细靡遗又饶富兴味地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详细描绘了人与纸张的关系,思考这些关系背后的关键价值。它不止是一部技术史,同时也是经济、政治、艺术和庶民的历史。在电子媒体当道的今日,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质。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赵世瑜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所谓“刘猛将”,是今苏州太湖洞庭地区自宋元以来几乎村村户户供奉的神祇,在每年的正月或七月,各村或单独,或联合,都要举行“抬猛将”的活动。在近代及以前,有很多沿海、沿湖生活的人,他们不住在陆地上,而是住在船上。他们多无籍贯,也居无定所,随着船到处游走,往往处在“编户齐民”的体制外。他们是“天然”的商人。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元明以来国家在赋役方面的需要,这些人不断上岸,变成了定居人群。他们在编撰族谱以及修地方志时,由于不想把自己的祖先说成是“水上人”(因为身份低贱),故往往附会为宋以来随宋室南迁。而负载这个历史故事的神话,就是“刘猛将”的历史传说。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化史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王梆 著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是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她旅居英国十二年,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与物,不断延展视野,将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法]让·哈茨菲尔德 著
龙云 孙旋 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传记
《量子传:究竟什么才是现实》
[英]曼吉特·库马尔 著
王乔琦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有关新量子力学的问题。受邀参会的29人中,后来有1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泡利、普朗克、玻恩、海森堡……在这些家喻户晓、光芒耀眼的名字中,有20世纪那场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伟大论战的两位主角——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的一系列争论,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迅猛发展。
这本书全景式回顾了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精彩历程,讲述那个时代科学巨人们之间的智力较量,既展现了火花迸射的争论和竞争,也诠释了这些智者之间动人的友谊,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你会了解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棋逢对手的争论始末,也会看到普朗克的勤奋自律、泡利的犀利和毒舌、海森堡的聪慧和惶恐、薛定谔的多情和天赋……
这本书就像一幕精彩纷呈的大戏,一打开它,你就不会舍得放下。读完它,你会明白为什么玻尔说“任何不为量子理论撼动的人都还没有理解它”,而爱因斯坦在提到量子时会激动地说这对于他来说是恶魔,他甚至承认自己“对量子理论的思考百倍于对相对论的思考”。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白色黄金:托马斯·洛佩的非凡经历和北非百万白人奴隶》
[英]贾尔斯·米尔顿 著
阮晓彤 译
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在1500年之后的两三百年里,曾有几百万欧洲白人被穆斯林从海上或者沿海的家中掳走,然后在北非的奴隶市场上被贩卖。
英国少年托马斯·佩洛就是白人奴隶之一,18世纪初,他被摩洛哥苏丹穆莱·伊斯玛仪买下。当时这位苏丹正在建造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而这座宫殿完全是由白人奴隶建造的。因为佩洛比较年轻、机智,他成了苏丹的私人奴隶。佩洛既见证了这个残酷的政权,也目睹了这个朝廷的壮观景象。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奴役生活后,佩洛终于重获自由,他也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本书主要是根据佩洛的见闻和其他相关文献写成的。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科普
《穹顶之外:外星人生命、反物质和人类太空旅行的科学指南
[美]迈克尔·沃尔 著
张兵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12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我们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不可能不去想: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试图回答和探索这个问题的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在Out There Space.com网站上,资深作家迈克尔·沃尔博士把这个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开始,由此引发了一场通往最终边界的疯狂探索之旅。例如,他考虑到,一旦我们真的发现了地球以外的生命,将会出现无数的问题(美国宇航局高级官员告诉沃尔,这种可能性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外星人长什么样?它们是小绿人还是纯粹的微生物?它们会出现在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上,还是围绕着遥远的恒星运行?他们是否有意伤害我们?如果是,他们会怎么做?他们可能已经去过了吗?
本书以一种简单的问答形式起始。而作者则给出一种正面而幽默并且符合当今流行文化的回答,但实际上,这些回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沃尔博士涉及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外星生命的范畴,同时涉足天文学、物理学,以及人文科学比如我们人类在外太空长期生活的实际情况、月球殖民地甚至是外星生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沃尔博士还分享了当今太空探索领域的一些领军人物的见解,并展示了下一个太空时代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
侯杨方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为什么萨尔浒大战是决定明清命运的关键之战?崇祯皇帝与袁崇焕的一年之痒如何改变战争态势?弘光政权如何在悲壮与绝望中灭亡?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朝巩固疆土的战争给后世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从萨尔浒之战到大凌河之战,从己巳之变到甲申国变,从平定准噶尔到金川之战,本书详细讲述明清嬗代的完整过程和清朝开疆拓土的历次战争,真实再现了清王朝从一个小部落成长为大帝国的发展历程,揭开大清帝国崛起的众多谜团,是一部征战史、拓疆史。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
王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尧风舜雨,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古代中国的营建与规划,其思想正在于达致这一理想。
本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天文考古学为研究方法,从元大都齐政楼溯源中国文明创制时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渊源与承续。全书分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方位、中轴线制度加以考证,揭示了其取义《尚书·尧典》的意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继道统而新治统”的包容性与稳定性,其思想支撑了中国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结合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说明元大都作为古代中国营建制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其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典型意义。
忽必烈的元大都,以一座城市的建造证明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以不朽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
张艺曦 主编
大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研究明清士人社群的突破之作。书中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围绕社集与城市空间、地方家族、身份/阶层等,从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十八世纪日本与越南的文人社集情况,有助于从东亚的视角深化明清思想史、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此外,书中呈现的各种跨界交接与多元问学的现象,也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文学访谈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著
唐江 等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是享誉欧美文学界的著名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本书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最新一辑,收录以下15位作家的长篇访谈:拉尔夫·艾里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伊利亚·爱伦堡、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阿瑟·米勒、约翰·多斯·帕索斯、海因里希·伯尔、哈罗德·布鲁姆、钦努阿·阿契贝、罗伯特·戈特利布、约翰·勒卡雷、A.S.拜厄特、乔纳森·弗兰岑、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凯尔泰斯·伊姆莱。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非虚构
《张炜评传》
张期鹏 亓凤珍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张炜评传》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当代著名作家张炜的评传。
本书追溯了张炜走上文学之路的缘起,探究了他所经历的生活与文学境况,追溯其文学根脉,评析了张炜的文学理想与情怀、文学精神与思想,重点介绍《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多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揭秘其问世前后的曲折内幕。本书以张炜做例,可谓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思想变迁史和精神流变史。
评传作者多年致力于张炜其人其作品的资料整理和研究,著有《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等诸多论著,又是颇有成绩的文化学者、作家,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为撰写此书作了多年准备,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实地踏访,并得到传主张炜的亲力支持与肯定,从而使这部书具备了一定的权威性、史料性、文学性与可读性。本书内容扎实丰厚,叙述张弛有度,文笔多姿充沛,是一部难得的作家评传。书中附录《张炜文学年表简编》。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雨林里的消亡:一种语言和生活方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终结》
[瑞典]唐·库里克 著
沈河西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艺术
《境遇电影》
王竞 桂皓璇 著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境遇电影》是《万箭穿心》《大明劫》导演王竞继《故事片创作六讲》《纪录片创作六讲》后,面向未来之作。
近年来,一些难以用常规叙事理论解释的电影频繁出现在商业片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尝试弱化故事,将创作重点转向对人物境遇的刻画。本书提出“境遇电影”概念,既是对这一系列变化的总结,也是试着搭建一套全新的电影认知模型。“境遇电影”关注主体与情境的相遇,相比人物和情节,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作者从身体、空间、时间、影像四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阐释,分析其应用案例,并探讨其适用可能性,旨在为理解、创作电影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评论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
张莉 著
花城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本书由“自我、困境、关系”三个与女性切身相关的维度入手,从鲁迅、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东西等多位名家作品里挑选出二十多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映照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
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谁来定义女性美?何为女人的体面?怎样理解女性情谊和互相嫉妒?金钱能否真正衡量爱情?离婚就是被抛弃吗?母亲是否也会被孩子的期待绑架?……以文学为镜,可以跨越性别、连接历史、解释当下,今日女性的困惑可以在此书找到答案。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随笔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
[法]埃里克·侯麦 著
李爽 译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埃里克·侯麦,国际电影大师、法国新浪潮电影旗手,多次荣膺国际电影大奖。他也是一名作家、电影评论家,曾任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主编。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汇集了侯麦于1948—1979年间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包含了侯麦对电影美学的探讨,制作电影的经验,还有其对茂瑙、希区柯克、德莱叶等名导的作品评论等。此外,书中特别收录了让·纳尔博尼与侯麦在1983年的对谈,还原了侯麦作为“电影评论家”的又一面相。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批评
《虚构的现艺》
黄德海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人很难在没有精神保护的情况下从容生活。精神方面的保护,很多时候如同我们需要物质的食粮。有了那些由虚构编织成的保护系统,人可能会增加些力量去面对黑暗、虚无和灾难,以免不经意受到精神方面无法挽回的伤害。虽然不是每个人的心都能够被防护到——因此人永远需要发现,但虚构起到的是切切实实的保护作用。
《虚构的现艺》收录了黄德海的17篇文学批评,这17篇文学批评里贯穿着黄德海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反思。黄德海认为各类经典著作中提供的完美理论框架和精妙文学见解,不能照搬照抄,也就不能提供给我们一直渴求的理论依据——除非削足适履,让文学作品对某些理论委曲求全;或者削履适足,让理论对某些作品迁就忍让。与文学创作类似,文学批评要表达的,也是写作者的独特发现。
黄德海主张文学评论应该回到我们置身的当下,与批评对象共同成长,在深入、细致阅读具体作品的基础上,获得具体的感受,回应具体的现象,得出具体的结论。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随笔
《寻味东西:扶霞美食随笔集》
[美]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能吃绍兴臭霉菜为什么抗拒欧洲奶酪?用不同材质的勺子能吃出不同味道的菜肴?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的由来是?在伦敦家中后院亲手杀鸡为何吓坏邻居?……
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走出帝国:王清福的故事》
[美]苏思刚 著
卢欣渝 译
后浪·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家王清福为同胞争取平等权利而不懈奋斗的精彩一生。19世纪末,美国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部分美国人将此归咎于华人劳工,排华势力逐渐抬头,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排华法案》。王清福为了捍卫华人权益,在美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四处演讲,同反华人士公开辩论,积极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纠正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他是美国华人平权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随笔
《不认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雷颐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不认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是知名历史学家雷颐二十余年读书笔记的合集。按内容共分五编,分别是:第一编“忧天下,探世变”、第二编“透过历史的裂缝”、第三编“不让岁月空流逝”、第四编“精神的年轮”、第五编“在世界历史中深思”。在雷颐看来,一个时代的阅读史,即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史和成长史,是时代阅读与个人经验的彼此回忆,可以重构一个人的知识、心灵和思想图谱。在雷颐的读书笔记中,少论历史大事,更多的是捕捉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吃穿住行、悲欢离合的丰富细节。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科普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
[法]帕特里克·阿夫纳拉 著
姜余 黄可以 译
我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在这本书里,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帕特里克·阿夫纳拉从柯南·道尔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作和研究历程入手,呈现了他们是如何成为享誉全球的侦探小说家、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并在细致分析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基础上,探索了“无意识”概念的起源与流变。在作者的巧妙行文下,虚构的福尔摩斯故事与弗洛伊德真实的思想人生交织在一起,互相阐释、对照,并成为极具精神分析价值的文本。
作者阿夫纳拉有多年临床分析经验,他的著作总是善于将临床实践、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文趣味巧妙融合,让读者在文学、艺术等广博的人文阅读中,领略精神分析的魅力。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传记
《蔡京沉浮》
陈歆耕 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夏烈
内容简介:蔡京是中国历史上罕见而奇特的人物,曾在北宋晚期四任宰相,长达18年有余,是一位对北宋晚期政治经济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臣,但因“靖康之难”饱受责难与唾骂,明代宰相张居正更是在其著《帝鉴图说》中,将蔡京斥为“六贼”之首。蔡京同时也是一位中国艺术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书法成就“蹑晋踪唐傲宋贤”。如何评价蔡京在北宋晚期继王安石后推行的“蔡京新政”,也是一道有待深入研究的学术难题。
长期以来,蔡京以“奸臣”这一标签化、脸谱化的形象,存在于各种历史读物中。本著作者博览史书,钩沉探幽,披沙拣金,充分吸收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蔡京置于复杂而阔大的历史风云变幻语境中,以力透纸背的犀利思考、具象有趣的叙事笔墨,力图客观精微呈现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之争的复杂的政治生态,以及蔡京其人丰富多元的人格元素,透析其多向度、多侧面的精神图谱,还历史人物本来面貌,给今人以更多镜鉴与思考。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大地之泣:印第安战争始末
[美]彼得·科曾斯 著
朱元庆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肖惊鸿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当代非虚构历史写作大师、独立学者彼得·科曾斯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力作,全面记录了19世纪后期北美大陆西部广袤区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印第安战争”。
19世纪美国向西部开疆辟土的历史,全程伴随着与印第安原住民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些规模大大小小持续数十年的武装冲突,被后世总括为"印第安战争"。
本书以充实的史料,客观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印第安战争”的缘起、发展、高潮与落幕,从中可以看到印第安原住民明知无济于事但为保卫家园而不得不进行的悲壮残酷的抗争故事——正如书名所言,大地之泣,读来令人动容。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随笔
《大叔》
马家辉 著
时代华语国际
花城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的散文集,亦是关于家与行的漫漫记忆。生活、爱情、旅行……马家辉将所思所感所悟尽书于此,既是对人生百态的体悟与评述,亦是阶段性回望岁月的心情写照。从少年到大叔,是一段肉眼可见的成长与成熟。很多人期待成熟又惧怕成长,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模糊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成熟与成长。轻快犀利,幽默生动,全是日常的动人动情之处。
从少年变成大叔,仿佛瞬间之事,岁月堂堂,步履跄跄,百般滋味上心头。半生已过,岁月于此铭印,而我们跨步走过去,偶尔回望,却仍不忘继续前行。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
杨联芬 张洁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共10编38章。1-8编以作家单篇(册)作品为精读对象,文体为小说、散文和戏剧;9-10编为诗歌专题,在精读代表性诗人诗作的同时,简要呈现新诗发展史脉络。本教材不取文学史教材一般采用的编年体式,不追求“大而全”,而讲求原著阅读之“精”和“深”。
全书10编,每编所涉议题,或为现代文学史中具有“原点”意义的重要命题,或为重要文学思潮,或呈现文学史重要症候,或着眼于某一文学主题的流变历史;以之为纲,选取作品,形成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却有所呼应,整体上形成对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走向与艺术实践的观照与反省。本教材结构新颖,不落俗套。各章作者,均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各章对作品个案的文本分析,富于创新,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文学作品阐释的前沿水平。
本教材既严格精选名家名作,又不拘泥于论资排辈,而注重作品本身的代表性和艺术价值。本教材通过对作家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审美分析,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学会分析,并激发创造性思维。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
[美]娜塔莉亚·霍尔特 著
阳曦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轻女性来完成所有关键的计算工作。她们打破了女性只能从事无关紧要的文秘工作的固有印象。从计算员到程序员,再到科学家与工程师,她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导弹飞上天空,火箭飞越太平洋,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月球任务和行星际探索任务,都离不开她们的计算和程序。
同样身为女性的科学家娜塔莉亚·霍尔特敏锐又细致地为读者刻画了她们拥有女性、母亲和科技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光辉与挑战。基于大量的访谈、档案和文献,以这些杰出女性的人生故事为主线,《让火箭起飞的女孩》既是一部科技领域女性的生命史,也是一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史和人类太空探索史。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圣山来客:追寻拜占庭的余辉》
[美]威廉·达尔林普尔 著
余南橘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1994年下半年,威廉·达尔林普尔再次踏上旅途。他沿着古代拜占庭帝国的“丝绸之路”穿越中东地区,循着拜占庭修士、旅行家和口述历史学家约翰·莫斯克斯在公元六世纪时走过的路,探访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以地区和埃及西北部地区的仍存或已成废墟的基督教堂、修道院乃至洞穴和石柱,偶遇或者专门拜访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历史的回溯,展现了旅途中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元的文化及悠久的历史,也描摹了战乱之下普通民众艰辛的生活,亦呈现了复杂的教派矛盾、家族血仇和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对中东地区局势的持久影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流离失所的普通民众的悲悯与同情。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研究
《文学空间的重叠与蔓生:“百草园”研究》
丁文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1931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被广泛传诵。“百草园"作为鲁迅回忆空间的专有名词,具有不可移动的经典地位。本书将“百草园”由现代中国人童年的精神“乐园”,还原为一个包含了家族史、阅读史、文学史等多重意蕴的历史空间。“百草园”的诞生是周氏兄弟诗文对话的产物,二人围绕“园”展开的系列写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百草园”也由绍兴周家新台门的后园,升华为一个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学起点意义的文学空间。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非虚构
《做壶》
徐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做壶》是由著名作家、江南文化学者、紫砂文化研究者徐风先生历时数年记录、考察与创作的匠心文本,由顾景舟先生的衣钵弟子葛陶中先生生动还原其制壶技艺,是著名作家与制壶大师的四手联弹。本书还得到了李敬泽、施战军、苏童、谢有顺等国内著名评论家与作家的联袂推荐。
以古法做一把壶,以生动优美的文学进行阐释,作品全面展现中国紫砂古法制壶的技法与心法、精神与内涵,彰显了文学之美与紫砂之美。这是一本兼具文学审美价值、文化史料价值、工艺学术价值与技艺传习指导价值的著作,这本书是紫砂大师们不凡技艺的回顾和还原,更是对紫砂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最高级工艺的完整展示,具有大师级的范式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传承价值。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非必要阅读》
[波兰]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著
黄灿然 译
译林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波兰诗人辛波斯卡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著称,同时她也是睿智深隽的散文家、风趣幽默的评论家,以及友善温和的阅读导师。她做了几十年的专栏作家,以谦逊的标题“非必要阅读”来评论各种各样的书籍,结集成这本真诚的阅读札记。这里收集的散文绝不平凡,与她zui好的诗歌不相上下。在九十六篇短文中,辛波斯卡谈及时装、烹饪、家居、歌剧、文学、历史、音乐等,以小见大,充满了生活趣味和真知灼见。它教会我们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善待阅读,如何将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结。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思想史
《寻路者》
孙郁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2年1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描述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故事,一批文人身处非常的时代,始终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作品通过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审美追求,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还原那个时期的文化本色,为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复杂而多彩的民国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分《夜枭声》《同人们》《在路上》《未名社》《旧影》《语丝》《内外》《古道西风》《月下诗魂》《新旧之变故》部分。本书打破文化随笔的拘谨严肃,用幽默的笔法再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民国时代。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美国的痼疾:一位历史学家对疫情的反思
[美]蒂莫西·斯奈德 著
陈博 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2019年12月底,由于阑尾破裂引发肝脏感染,蒂莫西·斯奈德不得不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医院度过一年的最后几天,在推动他思考的“愤怒”中迎来被新冠疫情缠绕的2020年。在一连串轻率、敷衍又被新型冠状肺炎搅扰的就医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自己身处的国家一直将医疗护理确立为基本权利,其医疗护理系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问题重重,甚至积重难返。病愈后,他结合自身生命经验,对比过去在他国医疗系统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对美国利润至上、效率低下,专业意见被轻视,科学逻辑不断被政治左右的医疗体系,写下犀利而沉痛的呼吁。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科普
《了不起的蜜蜂:嗡嗡嗡与人类的1/3口粮》
[美]索尔·汉森 著
黄丽莉 徐新建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蜜蜂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参与了人类的历史,主导着人类1/3的食物,也将参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未来。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埃及人就掌握了蜜蜂养殖技术,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它当作能量的重要来源。进入现代,蜜蜂作为生态循环中重要的一环,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了1/3的食物,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在无人在意的地方点缀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蜜蜂的生存环境正遭遇着不断的挑战。十几年前被发现的蜂群崩溃综合征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蜂群突然消失事件已不多见,但如何处理与蜜蜂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与这种长着6只足的生物在过去有着一段美好而重要的交互历程。它们与我们的历史、民间传说、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将与我们的未来羁绊。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科学新知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王立铭 著
得到图书·新星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作为科学理论的进化论本身一直在进化,进化论思想也在持续地“外溢”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熟悉几个和进化论相关的概念,不少人还习惯于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但不得不说,进化论可能是被人们误解最多、误用最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进化论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又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读者,为什么也要了解进化论?答案尽在这本讲义里。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你还会在进化论的“外溢”,也就是它对商业、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刻影响中,了解这套复杂系统的独特性,掌握进化思维,指导你的行为与决策。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文化史
《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英]威廉·席特维尔 著
吴慈瑛 译
创美工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非虚构
《房间里的母亲》
[加]希拉·海蒂 著
赵美园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社会总是让女人觉得自己像一个罪犯,无论她做出什么决定,无论她有多努力。做母亲的像是罪犯。不做母亲的也像是罪犯。”
《房间里的母亲》是加拿大作家希拉·海蒂半自传性的小说,也是女作家为生育和生存意义焦虑的内心独白。“我”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即将告别育龄的时候,突然对是否应该和已育有一女的伴侣迈尔斯生孩子产生了严重的焦虑。
“我”效仿《易经》的卜卦,通过三枚铜钱的结果来占卜,试图获得让自己平静的答案。在诉诸偶然或神秘启示或无意识的过程中,“我”清晰地看坚固而无情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对母职长久的规范和扭曲。同时,“我”也开始追溯家族其他女性的个人史,比如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外祖母受挫的人生,比如母亲为了追求事业、长期在家庭生活中缺席给子女带来的长期困扰。
在结尾,“我”最谅解了母亲,并承认对母亲无比深沉的爱,最终“我”将自己选择不生育的决定作为另一种向母亲致敬的方式:“我”的母亲努力工作直到老年,是为了实现她自己的母亲未竟的目标;而“我”也终于告别自我吞噬的无穷追问、欲望和恐惧交织的白日梦,投入写作。“我”选择要面对的人,不是“我”可能的儿子或女儿,而是“我”的母亲,“我”决定效仿她,让工作成为自己的意义所在。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散文集
《惜字亭下》
胡竹峰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11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惜字亭下》为著名作家胡竹峰全新散文精选集。有小品文,有大文章。是随感录,是地方志。或精致典雅,或简洁拙朴,或汪洋恣肆,或静水流深。乡野人家,梨园戏影,贤哲意趣,天地家国,草木虫鱼,心绪足迹正大高雅,行文结构水墨丹青。写人记物灵动洒脱,谈文论艺明心见性。既雅俗共赏,又出世入世;既直击人心,又观照世界。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万千生灵呼应。传承中国文脉,书写当下精神,重返汉语之美,是接续中国文章审美传统的可贵立言,是浸淫于古却不泥古的时代新声。中国文章呼唤中国精神,新时代文学更呼唤中国文章,中国味道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胡竹峰以他的文字,很好地秉承了这一点。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美]施珊珊 著
邵长财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在传统认知中,明朝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绝对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明朝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
与“天子受命于天”相对应,作者将这一模式称为“小天命”,其背后是政治生态、神灵信仰、儒家思想之间复杂的互动。平民以立碑立祠的传统“绑架”地方官,用“孝道”掩饰生祠中的利益交换。生祠成为利益杠杆,地方官“多施惠政”以换取晋升的政治资本,百姓立生祠换取官员为当地利益服务,抵抗朝廷的苛政。以生祠为纽带的官员—平民利益体,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平民对地方官员的认可有助于提升朝廷的声誉,为中央反对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滥用皇权的原则立场代言。
本书首次将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间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碑刻记录、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阐发了对明代政治与思想体系的思考。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帕内”号疑云:揭秘南京大屠杀前夕的“珍珠港事件”》
[美]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 著
汪伟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前夕的长江江面上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珍珠港事件”……
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内”号被日军飞机击沉,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该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了美国的东方政策,也埋下了珍珠港事件的导火索。
在本书中,军事史学者汉密尔顿·达尔比·佩里采访了事件幸存者,查阅了已出版或未公开的回忆文章以及相关档案资料,并把这些支离破碎、细枝末节的线索汇集在一起,完成了精彩的叙述。同时,他也细致分析了“帕内”号沉没后各方的行动与反应,描述了日军的残酷行动与中国人民的善意帮助。
作者以全方位调研的视角和方法、高超的多线叙事技巧,展示了“帕内”号事件的各个方面。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重温那段历史,也能帮助国人更好地关照中国的现实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美国四百年:冒险、创新与财富塑造的历史》
[美]布·斯里尼瓦桑 著
扈喜林 译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
孙灿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关于科学和人文的一部随笔集,被收入企鹅兰登书屋的经典Vintage Minis人类学系列。书中共收录麦克尤恩的5篇随笔:“文学、科学与人性”“物种独创性”“平行的传统”“世界末日蓝调”和“自我”。
作者围绕着文学、科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阐述其精辟独特而富含哲理的观点,辅以数段科学史上的公案——首先提出进化论的是达尔文,还是华莱士?广义相对论属于爱因斯坦,还是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还有列文虎克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从科学到文学,麦克尤恩的文字生动有趣、蕴含哲思,游走于感性与理性之间,读之令人心折。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泪之地: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美]罗伯特·哈姆斯 著
冯筱媛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端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书信集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菲茨杰拉德致女儿书》
[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蒋慧 译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F.S.菲茨杰拉德是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本杰明·巴顿奇事》等多部经典的文学天才,文坛处处是他的传奇。本书由菲茨杰拉德的传记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安德鲁·特恩布尔编辑,收录了菲茨杰拉德写给独生女斯科蒂(1921-1986年)的书信,从1933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贯穿了他女儿12岁到19岁的青春期时光。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与狼共度》
[加]法利·莫厄特 著
刘捷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2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与狼共度》是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段人与狼之间的传奇故事。带着官方委派的任务和对狼的认知偏见,作者来到了北极荒原对狼进行考察。通过与荒原狼“乔治”一家长达两年的亲密接触,莫厄特发现,在真实的野狼世界,狼不再是阴险凶残、无情无义的形象,狼群所有成员团结、忠诚、重感情,夫妻之间浪漫温情,它们的社会性和共情能力毫不亚于人类。同时,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在被挤压。
在长达两年的考察过程中,作者一次次走进狼的隐秘世界,经历了怕狼、懂狼、敬狼、怜狼的认知与情感转变,见证了狼这一生命主体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独特意义。而关于狼诸多新奇的事实也使他不断地反思自身和人类社会。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思想
《人间笔记
[日]太宰治 著
王淑仪 译
胡杨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如果你喜欢《人间失格》,一定要读《人间笔记》。太宰治揭示出谁是“太宰治”,什么叫“人间失格”。一个在人间漂浮的作家,在人生、文学、自我三个层面,留下直击灵魂的文字。涵盖了一个年轻人安身立命的3大关键:如何面对世界?如何参与世界?如何独处?
翻开《人间笔记》这本书,我们听到的是太宰治真正的心声——一个看穿虚伪后仍热爱纯真,堕入沉沦中仍奋力挣扎的太宰治:一个令人喜爱和感佩的人。
以前我们从小说《人间失格》中感受了太宰治,从影视《人间失格》中目睹了太宰治,从动漫《文豪野犬》中领略了太宰治,现在,我们翻看《人间笔记》有了另一番感受:仿佛太宰治就在我们耳边,我们亲自聆听他穿越时间、力透纸背的絮语。
图片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艺术
《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美国]巫鸿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第一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脱胎于《中国绘画三千年》中作者负责撰写的《旧石器时期到唐代 》一章,重新梳理结构框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唐代末期的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不同时代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 | 非虚构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
[日]TBS广播电台“RHYMESTER宇多丸的Weekend Shuffle”
[日] TBS广播电台“After 6 Junction” 著
袁舒 译
新星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恋情会结束,但友情不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人会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也时常发生改变,很多曾经亲密的朋友数年后渐渐少有来往,很多朋友只能陪伴人生一程。
“渐行渐远的朋友”是日本TBS广播电台由RHYMESTER宇多丸主持的两档节目“RHYMESTER宇多丸的Weekend Shuffle”和“After 6 junction”中的热门听众投稿专栏。本书收录了其中60个来自普通人的关于“渐行渐远的朋友”的故事,投稿者有谈及小学时代朋友的十几岁少年,也有回忆打工同伴的四五十岁中年人。人际关系的变化也是成长、做出人生选择的过程,这些经历令我们产生共鸣,同时从中看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参与本文投票、转发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我们将根据留言内容和后台互动数据,不定期抽选获奖者,给予赠书!
值班编辑 |小飞侠
值班主编 |邓思懿
图片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