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黎元洪的北洋海军生涯

1881年8月,李鸿章创办的北方第一所海军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正式招生,主要目标是培养海军军官。由于第一年生源不足,在第二年的招生中,李鸿章亲自在《招生告示》中承诺:“赡银由每月一两提升到四两,俾一经入选,八口有资,庶寒之家,咸知感奋。学业优异者,本大臣将予以奏奖,破格录用。”既能上学,又能养家糊口,这对于学业优秀且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基于这样的背景,经军人父亲的劝导,黎元洪决定投笔从戎,前往天津报考水师学堂。
由于种种原因,本来应是1882年秋季入学,延迟至1883年春才入学,这也是黎元洪接受正规的新式海军教育的开始。在这里,黎元洪遇到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良师益友萨镇冰。萨镇冰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黎元洪的“班主任”和主课教授。在黎元洪看来,虽然萨镇冰仅年长自己5岁,身材清瘦,但他那双目光坚定有神的眼睛照亮了自己的心灵。他爱兵如子,把自己从马尾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学来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弟子;他个人生活极其清简,洋服从未穿过身,也不穿皮棉衣服。在黎元洪的记忆里,萨镇冰授课认真,尤其是喜欢功课好的学生,常以私物奖赏。黎元洪曾获赠怀表一块,并在甲午海战中幸存。在萨镇冰的言传身教下,黎元洪勤学好问加苦练,成绩后来居上,经考核以甲等成绩者列为第一班,归正教习萨镇冰课督。
图片
黎元洪骑马照
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同学违反校规牵涉到黎元洪,当萨镇冰传讯其他几个同学时,他们不是互相推诿,就是支支吾吾,或是矢口否认。后来找黎元洪问话,他二话没说,承担了全部责任。他说:“我的年龄最大,若要追究责任应由我一人承担。”事后他又对同学们说:“大丈夫要敢作敢为,出了事岂能遮遮掩掩,推卸责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自此,他“仁义大哥”的美誉在水师学堂不胫而走。正是他这次代人受过的记录,老师萨镇冰对他更是爱惜有加。
作为李鸿章的军事顾问兼任北洋水师教官的德国人汉纳根年长黎元洪9岁,在黎元洪的印象里,能说流利汉语的汉纳根工作十分投入。他给学生和军官们讲授步兵和炮兵等科目,组织军事演习,还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今日事今日毕”,试图改变清军的懒散作风。在进入水师学堂之初,很少有骑马机会的黎元洪在练习骑马时,常常从马上摔下来,被其他学生嘲笑。作为骑术教官的汉纳根没有歧视他,而是精心指导,时常给他开小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黎元洪的骑术大有长进,汉纳根推荐他当了马队骑兵班长。
在黎元洪就读的第三年即1886年,为提高英文读写能力,黎元洪每天阅读英文报纸《中国时报》,在黎元洪看来,这份被誉为“远东地区最好的报纸”,开阔了他的视野。正因为如此,黎元洪的英文读写水平提高很快,不仅可用流利的英语直接与洋人对话,还可阅读有关舰艇方面的英文专业资料。
1888年,黎元洪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水师学堂毕业,北洋大臣李鸿章赏给他六品顶戴,并给予他把总的位置。他毕业时,又赶上北洋海军正式组建的大好形势。当时,清廷已陆续从英国、德国购买了25艘军舰,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近代海军舰队,1890年黎元洪被调赴广东“广甲”舰,充当三管轮。他勤于职司,大多数时间都在南方沿海进行巡视。1891年,黎元洪随“广甲”号被调往北洋舰队接受检阅,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清廷对海军的校阅。黎元洪在此次校阅中被擢升为二管轮,获赏五品顶戴与功牌。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慌忙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清廷则以校阅的形式答复朝鲜。因为当时正是中国以例对海军进行第二次校阅的节骨眼,黎元洪所在的“广甲”以及“广乙”“广丙”南洋水师均参加。校阅结束后,他回到广东。
在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向各地要求增援,当时只有他哥哥、担任两广总督的李翰章派了“广甲”“广乙”“广丙”3艘军舰去支援。这3艘军舰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丙”号管带程璧光。
在双方交战之前,由于“广甲”号太落后,军舰在编队前进的时候竟然迷路掉队了。“广甲”排水量只有1290吨,马力1600匹,时速14海里,而一般的日舰排水量都在4000吨左右,且“广甲”号是铁胁木壳,即里面的龙骨和胁是铁质,外边包裹的是木头壳。这种船如果被敌方炮火击中,一炮就穿。作为驾驶广甲的“大车”(即大管轮),黎元洪压力很大,但凭借技术娴熟和对舰艇机械等了如指掌,经过紧张地调整,“广甲”总算赶上了大队。
图片
威海卫北洋海军舰队
甲午海战打响后,黎元洪驾驶“广甲”勇往直前,参加了围攻日舰“赤城”“西京丸”的战斗。正当日军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黎元洪沉着地驾驶“广甲”配合“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和“赤城”。
开战不久,邓世昌的“致远”舰就首先被击沉了。“济远”管带方伯谦见状,立即掉头撤退。“广甲”舰管带吴敬荣也忙令黎元洪驾驶舰艇尾随撤退。“广甲”且防且退,不顾前路,傍岸开行,结果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触礁搁浅。23日上午,在海上游弋的日舰“浪速”与“秋津洲”突然发现了“广甲”的踪影,便朝着“广甲”方向而来。吴敬荣即下令毁舰并逃跑,舰艇上又无攻击武器,最后黎元洪与其他官兵也纷纷跳海逃生。黎元洪等人在海上漂泊了10余个小时,才被海浪冲到岸边。而同行的13人中有8人不是被淹死,就是当了俘虏。
当黎元洪来到海军基地旅顺时,海军衙门正在缉拿在甲午海战中跳海逃命的广甲官兵。黎元洪自投罗网,被以逃兵的罪名监禁数月,后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
“广甲”舰上的一些人后来回忆说,当年他们是故意把船开到浅滩上的,这样“广甲”就不用开回去了,别人也就没有证据指责他们是临阵脱逃了。在这点上,吴敬荣比方伯谦更“聪明”。方伯谦当时是把“济远”舰开回去了,最后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被斩首,时年41岁。当然“广甲”舰的官兵没有被斩首,除了证据不足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毕竟是从广东来的支援军队,不是北洋海军原有部队。最后“广甲”舰管带吴敬荣只是被革职,而黎元洪则遭监禁数月而被释放。
经过黄海大海战与威海卫保卫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走投无路的黎元洪只好另谋出路。这时恰好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设立延才馆,广聘水、陆人才,黎元洪闻讯便决定去投奔张之洞。黎元洪的这次南京之行成为他一生当中的重要转折,为其日后的发迹埋下了伏笔。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4期
作者:彭均胜 史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