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暴君”蒙博托:榨干国家财富的非洲吕布|循迹晓讲

图片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300字 阅读约10分钟
今天我们聊聊三大暴君最后一个,把贪污做到极致的,扎伊尔大魔王——蒙博托。
扎伊尔就是现在的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来就叫刚果,最早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扎伊尔是蒙博托在位时改的。后来蒙博托政府被推翻,又改回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名字。
图片
◇ 刚果(金)
如果说博卡萨跟阿明都是少年失学,没有接受到教育才会误入歧途,那蒙博托肯定不是,他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曾经在比利时上过大学,还给当地报纸当过撰稿人,跟我同行,比我强多了。
他能有这么高的姿势水平,跟他家庭有很大关系。
蒙博托他妈原来是刚果金当地酋长的众多后妃之一,后来受不了酋长的重口味床戏,跑了出来,被一个好心比利时人收留,还跟他的厨师结了婚,生了个孩子,起名约瑟夫·德西蕾·蒙博托。
要说这个比利时人真好,对蒙博托特别照顾,供他吃还供他上学,后来蒙博托在学校惹了点儿事儿,这个比利时人还把他送到殖民军里避难。在殖民军时期,他还上了大学。当时殖民军中,大多数都是刚果当地人,文化水平不能说很低,只能说压根没有。
蒙博托属于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没事儿的时候还给军队的宣传部门写写东西。后来干脆弃武从文,成了一名专职撰稿人,在当地有个绰号,人中吕布刚果托哥。
图片
◇ 帕特里斯·卢蒙巴(Patrice Lumumba),非洲政治家,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扎伊尔民族英雄,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首任总理(1960)
在这期间,蒙博托认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卢蒙巴,刚果民族独立领袖。他觉得蒙博托是个人才,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个秘书。1960年,刚果在美国的支持下独立了。卢蒙巴成为了刚果总统,蒙博托也鸡犬升天,成了刚果的国务卿。这俩人很快沆瀣一气,垄断了刚果的矿产资源产业。
刚独立的刚果政局很不稳定,不少外部势力还在刚果政府里有话语权。总统卢蒙巴认为,这都是美国人在背后搞的鬼,不能再让美帝牵着走。而当时正好是在冷战期间,卢蒙巴就准备投向苏联的怀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老美知道自己扶植的人要倒向竞争对手,非常生气,决心干掉卢蒙巴。
于是他们找到蒙博托,希望他能出面帮忙。蒙博托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跟大佬没说了,卢蒙巴对我有知遇之恩,想让我干掉他,没门!美国人说,给你100万美元。蒙博托说行。于是,在蒙博托里应外合之下,卢蒙巴政府被推翻,卢蒙巴被监禁,随后被处决。
图片
◇ 1960年12月4日,卢蒙巴被逮捕。1961年初,蒙博托将卢蒙巴送到了刚独立的加丹加省,1月17日,卢蒙巴和自己的战友莫里斯·姆波洛、约瑟夫·奥吉托遭受了酷刑折磨,在当晚,他们三人被秘密枪决。卢蒙巴的尸体在被肢解后丢入硫酸桶溶解,一名参与处决的比利时警察拔下了卢蒙巴的一颗牙齿。
傀儡总统卡萨武布上台。不过短短4年之后,1965年,蒙博托再次发动政变,把卡萨武布推翻。自己当了刚果总统。要不说人家是人中吕布呢,干的事儿都跟吕布一样。
蒙博托刚上台的时候,刚果政局也挺乱,不少反对派武装打出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纷纷觊觎蒙博托的位置。要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是不一样,蒙博托不是一味镇压,而是拉一派打一派。利用反对派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内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没多久,国内几大反对派头子就被抓住了。蒙博托对待政敌的手段相当非洲,直接搬炉子烤了。
虽然这个手段跟阿明有一拼,但执政初期的蒙博托确实干的不错。他大力发展刚果经济,吸引外来投资,把矿产资源收为国有,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因为自己是军人出身,政府中也有不少军人当权。
图片
◇ 刚上任的蒙博托差点成了“刚果救世主”
蒙博托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是军政府,还搞了个杯酒释兵权,让那些当兵的回家养老,从民间选了不少有才华的文化人进入政府。同时为了加强国民教育水平,还在当地兴建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刚果这地儿本来在中非就属于资源大国,经他这么一搞,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蒙博托绝对是刚果的救世主,但是一切都在1970年,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蒙博托两次访问美国,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亲切接见了他。尼克松看着自己培养的人越干越好,特别开心,心说我们终于培养了个像样的人才。决定把美国经济的经验教训一股脑都教给蒙博托,让他回去好好发展,也给美国人长长脸,让苏联看看到底是苏联制度好还是美国制度好。
图片
◇ 1970年蒙博托访美期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甚至表示要向蒙博托学习处理经济问题的经验,要学习学习如何平衡政府预算。
蒙博托当时非常受用,不过回国之后,他就琢磨了。我要是按照你美国人那一套搞,不就成你美国了么?俗话说得好,近刚果者则刚果之,近美国者则美国也。我们刚果要发展自己的文化,绝不能在经济,文化上被美帝渗透
于是乎,蒙博托的治国理念发生了一次180度大转弯。
表面上他坚决拥护美国人的干涉政策,从美国人那骗了大量金钱。实际上,他发起了一次“国家非洲化”运动。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弘扬刚果自身文化,坚决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首先,他给刚果改了个名。刚过这名是殖民者起的,我们自己本来有名字叫“扎伊尔”,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名叫金沙萨。并且命令每个刚果人必须改成非洲化的名字,就算是天主教徒也不例外,什么约翰乔治都不能叫,如果不改名就进监狱。
蒙博托以身作则,他不愿来叫约瑟芬什么的么,也改名!改成:Mobutu Sese Seko Kuku Ngbendu Wa Za Banga,翻译过来就是:不知失败的勇士,拥有忍耐力和不屈不挠的能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此外,还禁止人民穿西服,必须穿非洲土著服装Abacost。蒙博托自己也改,并且迷恋豹纹,成天顶个豹纹的帽子。
图片
◇ 刚果味儿很浓的蒙博托
1972年,美国发生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蒙博托知道了,一下慌了神。心说这回一点儿美国东西都不能学了。
你们美国搞三权分立,国会权力这么大,我要也这么搞,有一天被弹劾怎么办。于是放弃之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开始在全国推行个人崇拜。给自己弄了一大堆绰号:国家之父、扎伊尔救世主、超级战士、大战略家。新闻每天循环播放他的个人事迹。
没多久,蒙博托曾经去过的地方,都成了扎伊尔的网红打卡地,全国人民放下手中工作,去参观打卡。在他的宣传下,扎伊尔所有人都相信,没有蒙博托就没有扎伊尔,他就是扎伊尔的神,用蒙博托自己话说:是我造就了你们
图片
◇ 戎装蒙博托,很有精神
大权在手,蒙博托开始了他的贪污之路。他把所有外来企业主们都赶出扎伊尔,然后强行把他们的企业收回手中。
在他的疯狂敛财之下,扎伊尔赖以生存的可可、橡胶、养殖业、铜矿钴矿钻石等赚钱的产业,有四分之三都成了蒙博托的私人财产。扎伊尔的中央银行成了蒙博托的钱包,他也成为扎伊尔最富有的人。
图片
◇ 刚果金的自然资源
蒙博托这么有钱,老百姓的生活却苦不堪言。
那些外资企业不都被收走了么?蒙博托把这些企业交给自己的亲信管理,结果很快就纷纷破产,扎伊尔失业率一年翻一番。1994年,扎伊尔通货膨胀率达到了9800%,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因吃不饱饭而营养不良。按理说这么下去,该民变了,并没有。
每个扎伊尔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民间仅有的反抗势力也被蒙博托追杀,只能跑到国外避难。那些跑慢的人,被蒙博托抓到,自然是一阵酷刑。有个反对派领袖甚至活着被截肢,死装惨不忍睹。
蒙博托为了避免自己重蹈阿明和博卡萨的覆辙,被外来势力推翻,他利用美苏冷战,反复横跳。你美国想办我是吧,行,我就倒向苏联。苏联那边看不过去了,我就跟美国走得近。蒙博托利用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统治扎伊尔长达32年。
但是,千防万防,蒙博托还是倒在外来势力的屠刀之下。
图片
◇ 大屠杀后,政府收缴的砍刀
1994年,卢旺达发生了惨无人道的种族大屠杀,胡图族对图西族进行种族灭绝。在这件事里,蒙博托显然站错了队。正当国际社会都对胡图族进行声讨的时候,蒙博托居然公开支持屠杀。让那些胡图族极端分子到扎伊尔避难,并且以死刑威胁国内的图西族人,把他们赶回卢旺达,任凭胡图族杀了他们。
你敢这么做,美国人彻底不能忍了,94年苏联早已经解体了,他们也不需要蒙博托这种人了。
图片
◇ 洛朗·德西雷·卡比拉(Laurent-Désiré Kabila,1939年11月27日——2001年1月1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三任总统,促成扎伊尔执政长达32年之久的蒙博托政权被推翻的核心人物。但卡比拉也是一样的货色。在他的统治下,刚果爆发了“第二次刚果战争”,整个国家沦为焦土。时至今日,刚果(金)依然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十个国家之一”,人类发展指数只有0.33,人均寿命45岁,失业率高达71%,人均GDP仅有570美元
于是再次展开美元攻势,收买扎伊尔的国防部长,利用蒙博托出国治病的时机,发动政变。蒙博托一看局势不对,赶紧回国准备抵抗,奈何反抗势力太过庞大,他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流亡国外,辗转来到摩洛哥的拉巴特,1997年9月7号,死于前列腺癌,又算是个善终的。
蒙博托跟博卡萨和阿明有个本质区别,他受过高等教育,属于有文化的流氓。阿明跟博卡萨属于生在流氓之家,只会办流氓的事儿。而蒙博托出身相对高贵,属于堕落的知识分子。
这知识分子一旦堕落了,更可怕。博卡萨跟阿明统治时间加一块也没蒙博托长,他嚯嚯了刚果金长达32年,甚至今天还有不少人怀念他的统治,这就是流毒万年。
估计刚果金未来100年也缓不过来了。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