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来源 | 深蓝财经(shenlancaijing)
撰文 | 吴瑞馨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但对知乎而言,穿越了11年的周期,但至今,仍未找到盈利的答案。
知乎最近有点难过。
上周,知乎传出视频业务大裁员,总负责人蔡林出走,团队60%被裁。裁员消息曝出没几天,知乎在香港二次上市当天,最终还是难逃和美股一样破发的命运。
二次上市后,知乎创始人周源发布的站内信中表示,“好的公司,需要在穿越周期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但问题的是,已经穿越11年周期的知乎,至今仍未找到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知乎还承受着持续扩大的亏损,和美股的退市压力。
重重压力之下,知乎还能从容“慢"下来,找到盈利的答案吗?
1
回港二次上市破发
“VC女王”徐新割肉出逃
曾经,科技公司都争先抢后的去美国上市,但自从疫情的黑天鹅和瑞幸财务造假事件之后,中概股迎来了至暗时刻。2021年初,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出台,又给了中概股一记猛击。
而在该法规出台后,知乎依旧选择迎难而上,赴美上市,但一年时间证明:知乎低估了资本,高估了自己。
2021年3月26日,知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破发,虽然中间一度股价上涨至13.8美元,但之后股价就一泻千里,不断走下坡路,至今年3月,知乎的股价更是下跌至1美元区间。这不禁让人担忧,如果持续这么跌下去,甚至不用3年,知乎可能就会因为股价持续走低,触发美股的“1美元”退市规定。
紧接着4月21日,SEC又将知乎、理想汽车、贝壳等17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中。同时,富途控股、Nocera、爱奇艺、百度、凯信远达医药5家中概股从“预摘牌名单”进入“确定摘牌名单”。
或是迫于美国市场的退市压力,知乎将希望寄予回港双重上市。和此前中概股采取的“二次上市”不同,对于双重上市的公司,美股退市并不会影响港股,可以借此应对中概股面临美股波动的风险。从4月11日递交招股书到22日上市,不到一个月时间,知乎就走完了流程,正式登上了港交所。但在回港上市当天,知乎股价再次遭到破发。
此外,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知乎的这次回港上市,也被市场认为实际是“股东大逃亡”。知乎回港上市,并没有发行新股,而其招股书也赫然写道:公司不会从全球发售获得任何所得款项金额,售股股东将获得全球发售的所有所得款项净额。
据招股书显示,知乎在港上市后,创始人周源、腾讯、快手的持股比例不发生变化,但其他股东均在此次上市中,减持了手中的股票。创新工厂的持股比从9.65%降至7.28%、启明创投从8.26%降至7.24%,赛富投资从6.72%降至5.69%,今日资本从4.84%降至1.05%,分别减持2.37%、1.02%、1.03%和3.81%。
其中,今日资本的减持比例最高,减持1200万股,按照最初每股51.8港元的发行价计算,今日资本共套现6.2亿港元。但4月14日,知乎将发行价下调至32.06港元,以此计算,今日资本也套现了3.8亿港元但也是因此,今日资本此次减持也从盈利变成了亏损。
据凤凰财网财经,D轮融资入场的今日资本,每股平均成本为5.83美元。按照如今知乎美股的股价计算,今日资本已经处于浮亏状态。此次今日资本卖出1200万股,表面看起来是套现3.8亿港元,但按照最新汇率计算,相较当初入场成本,亏了1.64亿元。
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赛富等股东,虽然入场较早,每股成本分别只有0.67美元、0.87美元和1.61美元,但按照美股价格计算,如今也濒临浮亏的边缘。
另外,如今知乎在美股股价才1美元左右,而在港股的发行价却高达51.8港元,即便之后下调至32.06港元,但差价依然遭到不少股民的吐槽。
△东方财富上网友的评论
2
视频业务再次折戟
暴露知乎内部重重问题
去年知乎上市后的首个财报电话会议中,周源说“将持续进行视频化战略,进一步推动内容社区的壮大。”但任谁都想不到,一年后,知乎的视频业务会沦落到一号位离职、团队被裁,甚至在集团内部被降权的地步。
今年年初互联网的裁员浪潮中,也少不了知乎的身影。从今年2月和4月,知乎两度传出裁员的消息,被裁部门均指向视频业务。虽然知乎及时辟谣,但第二次传言传出后却愈演愈烈,据AI财经社、Tech星球等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知乎不仅裁掉视频团队60%,视频业务的总负责人蔡林也从知乎离职,任期还未满一年。
事实上,这已经是知乎第二次在视频业务上折戟。2017年短视频的爆火,知乎也在这一年首次尝试内容视频化,但在2019年,知识短视频细分市场迎来利好的时候,知乎却从APP中剔除了视频专区,错过了风口。也在同年,知乎推出的独立短视频APP“即影”,内测还不到一年,就宣告失败。2020年知乎再次大举进军视频业务,但视频业务始终没有很大发展。
视频业务再次折戟后,虽然知乎表示并没有完全放弃视频业务,但对待视频业务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视频业务从以前的“战略级业务”“一级部门”降级下调为了二级部门。
而这次知乎视频的落败,在A财经社、Tech星球等媒体向知情人士探究的过程中,还暴露了许多知乎内部隐藏的问题:
派系斗争、人才内耗:视频部门“派系”林立,明目张胆拉帮结派,老员工摆烂、养老;
沟通割裂:老员工抱团,中层沟通不畅,高层内斗、创始人周源表态模糊,不发表意见,不在会上做决策。
甚至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面,知乎也缺乏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公司的管理并不像讨论问题一样,可以有很多观点,大家自由发言,但周源抱着做知识问答的态度管理公司,结果可想而知。
但视频业务之后上位教育业务短时间也未必能担起重任。知乎港股招股书中称,知乎已将“职业培训”作为其商业变现方式“在线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最新财报中,在线教育业务还同电商业务一起被归为“其他”,占总营收的比重只有5.27%。教育业务要成为知乎的重要营收来源,还任重道远。
图片
△最近频繁出现在朋友圈的知乎成人职业教育的广告
3
盈利难题难解
知乎的调性却已走偏
知乎目前的困境,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没有一个明晰的商业模式。
自白来说,就是知乎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盈利路子。
知乎是一个知识问答的图文内容社区,和很多内容社区一样,商业化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用户和市场的质疑,但相比小红书、b站、快手等内容社区,知乎商业化的难度要高上不少。
目前,知乎的业务主要来自:线上广告、付费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和其他业务(在线教育和电商)。近年来,知乎线上广告占总营收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86.1%下降到2021年的39.2%,表面上看起来,知乎对广告的依赖减弱,业务结构更加稳定。但广告依旧是知乎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其增长最快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但讽刺的是,知乎的知识调性却是其广告业务最大的绊脚石。
不仅是因为图文内容社区相比视频社区,先天在打广告上存在不足,知乎本身也在排斥着广告。为了维护知乎的知识调性,知乎在社区管理中明令禁止“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知乎社区秩序的内容”,一旦违规,就算是百万大V也“格杀勿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3月,知乎第一大V张家玮因为接广告被官方禁言了七天。
知乎一边在努力维持着自己的调性,和“水化”作斗争,但另一边,和喜马拉雅的《好好说话》、得到的《李翔商业内参》相比,知乎的调性却开始走偏。虽然定位还是知识问答社区,但因为近几年被商业化裹挟着前进,知乎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会员在知乎上付费买单的,竟然主要故事,而不是知识。根据2021年1月知乎官网的统计,以奇闻和言情为主要题材的故事专栏占据了盐选专栏热度Top100的87%份额。
既想要保持知识调性,又要打广告赚钱;放不下理想主义,又想要“面包和牛奶”,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知乎内容画风的割裂,一边上升,一边下沉。
诡异的是,对内容一向来管理严格的知乎,最近又曝出,有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科普内容,从第三方平台私域引流,贩毒。4月25日,国内一乐队成员被曝出走私毒品被判刑,有网友从刑事判决书中发现,毒贩子竟然是从知乎上找到的。
图片
这也引起部分网友质疑,知乎内容管理只是浮于表面,对于更深一步的内容规范管理,却视若无睹。
结语
成立12年,知乎也亏损了12年,并且亏损还在持续扩大。
财报显示,2019年-2021年,知乎的营收分别为6.72亿元、14亿元和3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亿元、5.178亿元和13亿元;同期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8.25亿元、3.38亿元、7.50亿元。
在港股上市的致辞和站内信中,周源说,“好的公司,需要在穿越周期中找到自己的解答”。一直为别人寻找答案的知乎,自己却在周期中穿越了11年也没有找到答案,而资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了。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但在今日资本在内的多个股东撤离之后,剩下的资本还有多少耐心等待知乎找到答案?知乎的未来,又在哪里?
参考资料:
《摆烂、内耗、养老,知乎视频裁员内幕》 AI财经社
《知乎视频迷途:降权、团队解散、一号位离职》 Tech星球
《如何评价知乎的商业化?》 有数Date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