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够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学到一些什么呢

提起电视剧《雍正王朝》,据我目前所看到的信息,大家对它的评价可谓两极分化。
喜爱这部剧的人,几乎都为这部剧巧妙的情节设计和宏大的历史框架所折服,称其为中国历史剧中的扛鼎之作。
不过反感这部剧的人,同样不在少数。
反感这部剧的人,一部分是出于对清朝历史的厌恶。还有的观众是看不惯剧中动辄“奴才”、“主子”地称呼,着实看不惯那卑躬屈膝的状态。
无论大家喜爱或者反感,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历史就是历史,已经成为了定型。很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事物,那也是基本客观的事实,是绕不过去的,无论我们内心有多么反感它们。
《雍正王朝》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对于这部剧中的一些闪光点,我认为也是难以遮掩的,值得聊一聊。
一、胤禛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
图片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作为四皇子的胤禛最终成为了康熙的继承人,有人认为他是凭借运气,有人说他的成功得益于传位之夜康熙的巧妙布局,也有人说他是凭借邬先生的一次次权谋布局。
其实,胤禛的成功上位之路,借用《鬼谷子》里的一段话来解释,是非常恰当的,那就是:
“谋之于阴,故日神,成之于阳,故日明。”
运气也好、邬先生的权谋也好,这些都属于“阴谋”范畴。真正促使胤禛在继承皇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另一个因素,当属胤禛自身的勇气与担当。
电视剧中,自康熙46年起,直至康熙驾崩,几乎所有的大事件都是有胤禛主导或者参与。胤禛的参与并非只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一下,而是踏踏实实地深入局中,哪怕面对阻力重重、哪怕得罪万千人,也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做到底。
胤禛做这一切的出发点,或许也是在为自己的上位做铺垫、谋资本,但是更多的则是出自于自己兼怀天下的本心。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两次被废掉的太子,还是八爷党成员都不具备。
之前我曾经说过,众皇子中的三阿哥其实起初也是有问鼎储君之位的野心,但是在受到康熙的一次斥责后,便一蹶不振,躲进书斋里修书治典,再也没有了谋取皇位的念头,这种遭遇一次挫折就放弃的玻璃心,自然是难堪大任的,甚至连老八都不如。
而胤禛则是在操办这一系列大小事件中,每每遭遇到重重磨难,都是砥砺前行,这种勇气和担当,正是康熙非常赏识的。
正如康熙在临终之际对身边的人所说的那样,胤禛具有“坚刚不可夺其志”坚定意志,这种品质正是为人君、谋大局必备的因素。
所以,胤禛最终能问鼎君王之位,开启雍正王朝,名副其实。
二、想成大事,一定要净化自己的朋友圈
一个人能走多远、干多大的事,从他身边那群人的层次和水平就能反映出来。
图片
太子胤礽原本是最有机会和希望继承大位的,可是太子身边的黄体仁等一干大臣都是什么德行呢?卖官鬻爵、骄奢淫逸。太子屡次失德固然有自身原因,不过身边的人一直在做太子的猪队友,对于太子的一步步堕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环绕在大阿哥身边的也都是诸如马国成那种“出口成脏”的赳赳武夫,这些人头脑简单,只知道使用蛮力,大阿哥之所以会纠集这样一群人,真应了那个成语“臭味相投”。
八爷党虽然号称势力权倾朝野,但是核心的几个人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在一起探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阴谋诡计,关注的也都是自己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很少从国计民生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八阿哥唯一一次放下和胤禛的罅隙,下决心帮年羹尧筹集军饷,平定西北叛乱,结果遭到了八爷党其余成员的鄙夷。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八爷党虽然号称人多势众,其实这些人的眼界、格局完全不在线,称之为乌合之众也没什么不妥。
最后说说胤禛的交际圈子。
胤禛在谋划上位期间,主要来往的人有十三阿哥、邬思道,以及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年羹尧、李卫、田文镜。十三阿哥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是一个内心阳光的真汉子。邬思道不仅有鬼神难测的神机,更是秉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心态来辅佐胤禛。至于胤禛栽培出来的几个下属,个个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一句话,你的内心怎样,你就会吸引怎样的人来追随你。同样,你身边的人能力和水平在线的话,会助推你走到很远的地方。
三、不要停留在自信满满的舒适区
胤禛在康熙传位之夜,受到了康熙单独召见,并且得到了康熙明确的肯定,要将大位传给他。
按理说,胤禛得到了老爷子的肯定,心里的石头应该可以落下来了吧?
胤禛却没有沾沾自喜,利用自己到偏房休息的间隙,直接提前激活了自己即将成为皇帝的最高权限,让张五哥拿康熙尚未交接给他的金牌令箭去见邬先生,然后释放十三阿哥。最后十三阿哥接管了丰台大营全部兵马,包围了畅春园,确保胤禛有惊无险地继承了大位。
其实在这个充满波云诡谲的夜晚,八阿哥的准备要比胤禛充分的多。他不仅命令自己的死党成文运牢牢占住了丰台大营,还提前“收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自以为万无一失。
图片
以至于当八阿哥赶到畅春园,听闻康熙正在召见胤禛的时候,依旧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牢牢控制着局面。等到他回过神来想去丰台大营调兵的时候,为时已晚。最终导致自己和皇位失之交臂。
《易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平日里非常努力、做事非常认真、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可是却总是难成大事,原因何在呢?
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总是在关键时刻犯了像剧中八阿哥那样的失误——在自信满满的舒适区中止步不前。
而胤禛之所以在没有多少优势、没有多做准备的情况下,最终捷足先登,是因为他并没有在自认为自己看到的一点点优势时停留,而是打破自己的固有思路和计划,继续努力。
能够成大事的人,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人,往往就是在关键时刻所做的这一点点决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