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河源又有新“玩”法!

图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文物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物是反映城市历史的印证
河源素有“中华恐龙之乡”美称
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文物资源丰富
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领导同志在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升文化供给力和竞争力,为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河源市博物馆联合河源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河源电台)共同推出聚焦”河源文物故事、传播河源历史底蕴”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河源文物说》。
《河源文物说》
《河源文物说》,“以文物之名,探寻文化基因;借文物之形,传达精神密码。”从河源丰富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中,挑选出部分代表性文物,根据文物特点和历史,通过主播声情并茂的演绎制作成简短而又有文化内涵的系列宣传音频。
节目从5月1日起
正式播出
下面为部分节目内容
先睹为快吧
一、恐龙蛋化石
图片
目前,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近2万枚,世界之最、扬名天下。恐龙蛋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还有长条形、棱柱形,规格从直径1.5厘米至23厘米不等,尤其珍贵的是晶体恐龙蛋化石,晶莹剔透。
河源市博物馆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展“馆藏恐龙蛋种属研究”,通过蛋壳表面显微结构分析,发现河源至少有蜂窝蛋、石笋蛋等13种不同的恐龙蛋。
去河源恐龙博物馆里看一看,数一数,与这些尚未见过世面的精灵来一场对话,探索恐龙王朝的兴衰,穿越6600万年前的未知世界……
二、春秋雷纹青铜剑
图片
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春秋雷纹青铜剑,长60厘米左右,剑身修长,中部起脊,剑首和剑格饰云雷纹,华美异常。
这把宝剑,可以说是青铜剑中的英俊帅哥。2500多年前,陪伴着主人南征北战,金戈铁马,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春秋已过 ,年华已逝,使命已成,尘封一隅换来天下太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归宿。
三、和平龙子山遗址玉玦
图片
它们,1986年出土于和平县阳明镇龙子山遗址一座墓葬,共11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是河源唯一出土的玉玦。10件玉块为环形带缺口,缺口平滑,另1件为半环形,大小相递,磨制精美,玉质洁白晶莹。所有玉玦的大小不一,大的外径6.2厘米、内径2.5厘米,如成人拳头;小的外径1.9厘米、内径0.6厘米,如一元硬币。
玉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因相对贵重,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物。这11件玉玦,表明了墓主人生前身份显贵。
以上为节目前期部分内容
接下来将陆续推出
其他精品文物介绍
敬请关注和收听!
图片
▲黄氏河源龙骨骼化石
图片
▲菊石化石
图片
▲东江第一塔——龟峰塔
图片
▲“岭南第一井”——越王井
图片
▲千年汉服的“活化石”——客家蓝衫
各方评价
《河源文物说》节目播出之前,河源市部分文化学者、文博专家、热心听众试听了节目内容,并给出了积极评价。
文化学者:文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大众喜欢了解文物,并与文物对话?这是文化传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河源文物说》通过声音的特质以及广播的传播手段,去宣传河源的文物,为大众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文物途径,有助于提升河源城市文化内涵。
文博专家: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文物就是摆放在博物馆里边,静悄悄等待游客前来观赏了解。《河源文物说》将这种“被动”化为“主动”,这有利于激发大众对文物的关注和喜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大胆创新尝试,节目在全省文博界不多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热心听众:节目制作很精良,既有文物介绍,又有背后的故事,仿佛就是在与文物对话、与时空对话。同时,节目时长短小精炼,符合当今大众接受资讯的习惯。这样的节目,应该值得推广。
想了解更多文物
与文物进行对话
记得关注《河源文物说》
播出平台
FM91.1河源综合广播
播出时间
7:30-8:00,10:00-10:30
13:00-13:30,16:00-16:30
20:3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