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首家双碳实践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
双碳实践研究中心文化墙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中铁二十局所属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公司在双碳研究领域积累了生动的案例和成熟的经验,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前瞻和构建,4月29日,中铁二十局所属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公司双碳实践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中国铁建首家专门致力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成立的专业研究实践机构,将在绿色低碳政策研究、技术研发转化和市场开拓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的新尝试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图片
陕西秦创原总窗口——西部云谷二期工程景观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带来的雨洪问题更加突出。对此,该中心参与建设的海绵城市打破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将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采用“源头处理,分散集中”的方法,贯彻“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通过“弯月凹弧”地形实现下沉空间收水功能,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滞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
图片
陕西咸阳南高速出入口海绵城市再生景观
同时,采用透水性铺装截留雨水,再通过引水沟引至附近的滞留设施中,打造区域雨洪管网,对局部雨水实现收集与精准利用,在区域道路基础及路面布设再生材料,实现再生材料的应用。
打造“雨水花园”新景观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在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部云谷科技园区,传统的地下排水管网已被绿廊、植草沟、蓄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所替代,园区道路大多采用建筑废料制成的透水砖铺设,共同成就了新型城市景观——“雨水花园”,实现了“小雨不湿鞋,中大雨不积水”的海绵城市新理念。
图片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科技园
在云谷二期项目中,该中心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元素,实现了再生资源与雨水花园的有机结合。采用再生砖为主要铺装材料,有效消化建筑废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在局部区域的海绵城市设计上,采用低位蓄水,景观及再生材料融合的模式,形成大面积区域化的蓄水景观功能区,将景观赋予城市系统功能,解决城市问题,花园中的植物分散种植,建筑废料则分散堆积在植物周围,与土壤接触的区域是中空的,水流可以渗到地下,防止地表出现积水。若雨水达到一定极限,则通过地下沟渠或过滤透水层分流入景区人造湖泊或河流,从而杜绝雨水溢满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在园区内,利用多种形式的再生砖打造的植被景观围墙,一方面利用不同砌筑方式营造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砖的空隙进行种植土填充,保证植被存活,大大提高园区的绿化率,提高区域碳汇程度。
“建筑垃圾山”筑就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图片
陕西咸阳南收费站旁的海绵城市景观
对于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山”,该中心提供了海绵城市1.0到2.0的解决方案。在西宝高速的咸阳南站,可以看到一片如小山丘般的景观带,这是由3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做成的海绵城市景观。“小山”上下都种着树,山下有多条挖出来具有弧度艺术美观的用于“排水”的弯月凹弧景观。“排水沟”同样是五层“海绵模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该中心总部拥有集方案研讨、设计资料汇报、三维模型分析与审核工作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工作区域,对云谷二期、咸阳南站等项目模型、实景及过程资料等进行可视化数字化管理。这些既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提供了借鉴,也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海绵+无废+零碳+数字+艺术”的实践范例。
图片
海绵城市景观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打卡地
未来,该中心将聚焦“双碳”目标,以打造再生资源“废物利用、修旧利废”的国家使命和陕西省“双碳”技术领跑者为指引,突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将自身打造成专精特新业务“头雁”,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