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 医线青年——“大白”自费创办“心舞团” 用爱托举残障儿童舞蹈梦

【开栏语】
春光灿烂时,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2022年5月4日是第73个青年节。5月4日起,我们特别推出“向上向善 医线青年”主题报道,走访医疗系统向上向善的青年团队,讲述他们爱工作、爱生活的青春模样,以此展示青年榜样的向上力量!
拥抱、竖大拇指、手把手地纠正姿势……这是在保定市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律动吧内,学习舞蹈的是河北省残疾人公益艺术团“心舞团”的残障儿童。马克谨和李婷时刻调整自己的位置,保证站在孩子们的视线范围内,让她们看到自己的口型,同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示范,这种亲近式的教学让课堂上也暖意融融。
“心舞团”团长马克谨供职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因为亲眼目睹残障儿童被孤立,她和四位朋友发起成立了“心舞团”。她们牺牲周末时间教残障孩子们跳舞,并且承担了所有费用。四年多的时间里,她们用青春力量奉献爱心,不但让残障孩子们学会了十余个舞蹈组合和6个演出舞蹈,而且让孩子们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
图片
■青年影像
公益舞团“心舞团”发起创立于2018年3月,主要免费教授残疾儿童跳舞,圆残疾儿童的舞台梦,截至目前总课时已超过500小时。四年多的时间里,残障孩子们学会了十余个舞蹈组合和6个演出舞蹈。5名团队成员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心理咨询师、有的是医务工作者、有的是教师,不同的职业,相同的目标,让这群人聚在一起,愿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青年故事
自筹自建公益舞团 用音乐传递爱
在休息的时候,马克谨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相册,一张张翻看心舞团孩子们的训练照和演出照。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原因,马克谨经常接触残障儿童,也遇到过残障孩子玩耍中被其他家长和孩子歧视的现象。在一次志愿活动中,马克谨看到听障儿童看跳舞时也会摆动身体,那种对舞蹈的渴望深深刺痛了马克谨的心灵。“我认为残障孩子不应该被歧视,应该拥有天真快乐的童年。看到这样的现象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就有了创办公益舞团的想法。”马克谨说。
于是,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和李婷、刘帆、李兴艳、张旭静四姐妹一拍即合。筹备了三个月,2018年3月4日,一支完全针对残障儿童打造的团队“心舞团”成立了。“心舞团除了有奉献自己爱心的含义外,也希望这些特殊儿童能通过学舞蹈建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用心感受生活。”马克谨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心理比较脆弱、敏感,不能单纯地教授舞蹈,必须配合心理疏导同时进行。
团队中的李婷是河北农大音乐系舞蹈教研室主任,刘凡是一名舞蹈教练,张旭静是省六院儿少精神科副主任,李兴艳负责河北省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在教学中,李婷、刘凡和马克谨负责教孩子们舞蹈,张旭静负责残障儿童的心理疏导,李兴艳负责儿童家长的心理辅导。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教孩子们跳舞。
每到周末,家住白沟的王先生都会带孩子赶来练舞,“每到周末,她特别兴奋,我们早晨7点就起床了,早早就到了这儿。这个公益活动真是太棒了,既能让孩子们学舞蹈又能锻炼社交能力,作为家长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无私付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残障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做这些的初心就是通过音乐舞蹈传递爱的能量,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感受人生,促进孩子的心身发育。看到孩子们能够快乐自信的站到舞台上,让我们也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很值得。”张旭静表示,孩子们自信的笑脸给了老师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图片
跳舞产生的费用 都是舞团老师承担
2021年7月22日,“心舞团”的6位小舞者再次走进了考级教室。在考官们的掌声中,孩子们顺利通过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三级”考试。考试当天,马克谨、李婷一早就来到教室,为孩子们梳头、化妆、彩排。
其实,听障孩子学习舞蹈,无论是孩子还是指导老师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鹅鹅鹅》《兰花草》《小飞机》是三级必考组合,音乐节奏欢快,舞蹈动作变化多样。孩子们经常因为一个动作的一秒之差,导致后面的动作完全跟不上节拍了。每节课,马克谨和其他指导老师都会耐心教授,一遍一遍带着孩子们做动作找感觉,直到满意为止。
“老师们经常放弃陪伴自己孩子,过来给舞团上课,有时候家里没有人看孩子了,她们就把孩子带到教室里,陪着上课,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家长王女士说。
为了准备这次考级,马克谨除了利用周六日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排练,每天晚上都会认真反复观看每一个孩子在家练习的视频,然后通过文字或者语音进行指导。
她还承担了六个孩子考级报名的全部费用。“这几个孩子家里都不富裕,我不想再给他们的家庭增添负担了。我自己这两个月不买衣服也就省下了。”马克谨笑笑说。其实这些年,孩子们的舞蹈服、袜子、发饰、书包、文具、舞蹈考级、演出服装等,舞团的所有开销都是由马克谨、刘洋个人负担,她们还会定期为孩子们举办专场演出,总花费已近10万元。
图片
温暖和爱心得以传递 更多人加入进来
四年多来,孩子们学会了十余个舞蹈组合和6个演出舞蹈。从“心舞团”的创建到现在共教授残疾儿童50余名,其中包括听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和脑瘫后遗症导致的肢体残疾儿童。孩子们也懂得了在别人需要时,温暖他人。2020年疫情期间,舞团老师们准备出3000元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但是孩子们坚持将这些钱捐给武汉。
四年来,不断有新的老师加入这个团队,刘洋、栗洋、张欣、杨云龙、翟江萌……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药剂师、有的是康复师、有的是医务工作者,还有的是教师,不同的职业,相同的目标让这群人聚在一起,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马克谨又和同事们共同发起创建了河北省残疾人公益艺术团,为全省热爱艺术的残疾人免费教学,带她们走向舞台实现梦想。“只要孩子们不放弃,我们几位老师会一直相伴帮助孩子们圆舞蹈梦。”马克谨说。
图片
■青年声音
★记者: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
★“心舞团”团长马克谨:作为当代青年,以及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青春岁月里,更应该挺身而出,有担当。乐于奉献,有作为。不畏艰难,有勇气。听从指挥,有信心。愿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力量。
★记者: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怎样传承、发扬这种奉献精神?
★“心舞团”队员张旭静:我们觉得传承、发扬奉献精神,是需要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去感染别人的,是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去积累出来的。在今后的生活中带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奉献爱心,关心弱者,表达友善,从点滴做起,坚持做下去。在工作中,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缓解患者的病痛,多做一些科普讲座和文章,来传承发扬这种奉献精神。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王珊
供图/马克谨
河青新闻网编辑万丹|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