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给李严衣带诏,想除掉诸葛亮,《风起陇西》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风起陇西》的剧情真是越来越离谱了,原本觉得这部剧并不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并且在小说《风起陇西》的后记里面,作者也明确地说了“《风起》并非是一部三国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借用了三国历史的架空小说”。所以对于剧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即使有些改变,也没有必要对之苛责。
图片
但是最近这几集的剧情真的是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了,剧中的刘禅居然给李严下了衣带诏,让李严助他 除掉“奸相”诸葛亮。这剧情真的是超出很多正常人的认知范围,感觉这编剧应该是前些年受到了那些“阴谋论”的荼毒,要不然不可能编出这样离奇的剧情。
刘禅确实是无能,但是他并不是个傻子,诸葛亮二次北伐的时间是公元228年,刘禅这个时候已经二十一岁了,是个成年人了,他可能不知道谁才是他们刘家江山的基石吗?借用网友的话来说,刘禅要除掉诸葛亮都不是自毁长城了,这简直就是要自尽。
图片
如果说刘禅下衣带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除掉诸葛亮,而是为了除掉李严,那就更扯了,剧中已经多次说明了,当时蜀汉是诸葛亮掌握着军政大权,刘禅想要除掉李严犯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吗?只要下一道旨意,没有兵权的李严有能力反抗吗?再说了,刘禅为什么要除掉李严呢?李严是刘备给他留下的托孤重臣,在很多人看来与诸葛亮也是一个制衡的作用,刘禅除掉他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说是杨仪和冯膺密谋要借此除掉李严,为诸葛亮肃清北伐的障碍,那以他们两人的能力怎么可能会拿到先帝的衣带呢?怎么敢用先帝的衣带来设计呢?李严是先主的托孤重臣,怎么可能分辨不出先帝的遗物。
图片
从剧中陈恭成为烛龙开始,感觉结尾应该是要回到原著小说的设定的剧情,可是原著小说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条线,荀诩是主角,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李严在汉中总督粮草,荀诩在调查烛龙的过程中发现了李严要叛逃,荀诩经过一番追捕,抓到了逃跑的李严和烛龙,后来他知道了烛龙原来是诸葛亮早就布置下的双面间谍,李严的逃跑也是他们欲擒故纵的计划。
尽管原著小说里面的诸葛亮也有些腹黑的感觉,但也都是点到为止,总体来说还是与传统形象比较接近的。但剧改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出场就让人感觉不太舒服,都知道历史上街亭失败的原因是诸葛亮“违众拔谡”,之后马谡不听王平的劝说被张合所破,可剧中第一集将街亭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到了是蜀国的情报失误所致,那既然是情报失误导致的失败,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呢?
图片
而冯膺的给李严出的这个妙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他让李严将魏延自褒斜道北上的情报卖给曹魏,让魏军全歼魏延所部五千兵马。魏延是北伐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他当初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是要带着五千精兵奇袭长安,诸葛亮觉得一旦有了闪失,损失太大。
图片
现在为了对付李严,冯膺居然第一步就是要魏延及这五千精兵全军覆没,这还不算完,接下来第二步,冯膺让李严派人假扮吴国军队,骚扰两国边境。以此让李严获得处置裁决之权,然后以备战东吴为理由,停止输送北伐军的粮草,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李严没有停止供应粮草,只是传了假情报说粮草会因为雨季而供应不上,这就已经迫使诸葛亮不得不放弃战果而班师回朝。如果李严真的在北伐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断了大军粮草,那完全有可能让诸葛亮和几万人回不了汉中。
图片
如果魏军趁此机会进军蜀地,那蜀国基本上就是提前亡国了。为了逼反一个李严,下这么大的血本,到底是谁疯了?
问题是在《风起陇西》这部剧中,李严除了与诸葛亮的政见不同以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他对蜀汉也完全没有表现出叛逆之心,结果整日被杨仪、冯膺、陈恭这几个人撺掇谋逆,不得不说这李严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