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看好新能源?先河环保让渡控制权,福鞍股份筹划重大重组“环保周评榜”

图片
截至本周五(5月6日)收盘,环保板块涨跌幅为0.32%,上证指涨跌幅为-1.49%,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92%,创业板指涨跌幅为-3.20%。环保板块表现动力不足,但略跑赢大盘。
个股方面,《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本周环保板块内共有64只股票上涨,其中表现较好的分别是清研环境(13.58%)、创元科技(9.87%)和伟明环保(9.53%),仅有1只个股涨幅超过10%,整体涨幅较小;有4只个股保持持平;下跌的股票共60只,其中浙富控股(-7.37%)、*ST星源(-7.53%)和艾布鲁(-8.24%)跌幅靠前,整体跌幅较小。
本周内,龙头环保股走势分化明显,市值前十的环保股涨跌各现,其中伟明环保涨幅明显,达到了9.53%;而浙富控股的跌幅靠前,达到了-7.37%,市值前十的环保股平均跌幅达到0.35%,较上周跌幅缩小。
先河环保易主
5月4日晚间,先河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玉国与青岛清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清利新能源”)签署了《股份转让和表决权委托框架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李玉国拟将其持有先河环保的566.75万股股份转让给清利新能源,与此同时,将其持有的先河环保5186.95万股股份的表决权、提案权等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清利新能源行使。
这意味着,清利新能源将成为先河环保的控股股东,而张菊军则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清利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2月8日,业务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虽然作为一家新成立还没有过往业绩的公司,接手先河环保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尚未可知,但此次控制权拟变更已经受到了深交所的关注。
5月6日,深交所向先河环保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充分说明本次李玉国仅向清利新能源转让1.04%的公司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方式转让公司控制权的具体原因,转让后李玉国仍持有2.04%的公司表决权的具体考量;明确说明清利新能源本次及后续交易的付款安排及资金来源等,是否具备履约能力;补充说明李玉国所持股份受限的具体情况,包括股份质押质权人、所涉债权债务违约情况、平仓条件和实际平仓情况、后续违约处置风险、司法冻结所涉诉讼具体进展、相关纠纷解决进展和后续司法强制处置风险等。
先河环保截至5月6日收盘,收盘价为5.32元/股,本周内涨幅为2.5%。此前该股曾连续四周下行,并于4月28日盘中触及历史低点4.63元/股。
福鞍股份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虽然清利新能源对于先河环保的影响尚未明确,但无论从是公司名称还是其涉及的经营业务来看,似乎都将有望带领先河环保进军新能源领域。
无独有偶,福鞍股份近日拟注入锂电负极材料资产,切入新能源赛道。
5月4日,福鞍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该事项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为天全福鞍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全福鞍”)100%股权,公司股票5月5日起开始停牌。
据了解,天全福鞍成立于2019年,主要经营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加工和销售,增碳剂、特碳制品生产和销售。
事实上,此前福鞍股份已在年度报告中表示,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锂电池约占新能源车40%-50%的成本,我国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公司已提前布局,抢抓机遇期融资、扩产,招揽人才,希望借此提升竞争力。并且在2021年,福鞍股份已通过与贝特瑞成立合资子公司,拟建立年产10万吨负极产线,进军新能源材料领域。
“在能耗双控、环保力度的加持下,新能源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步提高,尽早布局为良策,只要有下游旺盛需求,锂电材料等产品的市场发展逻辑就存在,行业未来的成长性和市场空间就会存在“量价齐升”的局面,福鞍股份看到了机遇、紧抓市场逻辑,有舍有得的、战略性的开展规划投入,是与时俱进的举措,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何况负极材料也是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增量市场空间很大。“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祁海珅认为,近一两年下游需求旺盛直接带来锂电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扩产和跨界进入新能源产业也就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了,延伸产业链、强链、补链,就是为了在行业确定性的增长态势中迅速做大、做强。
事实上,不仅福鞍股份有意新能源领域,多家环保企业此前跨界布局了新能源领域。
中创环保积极寻求氢能源产业相关业务布局后,已于去年八月与氢能源领域专业公司瑞达氢能源(广州)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于1月更新关于氢能源燃料电池项目合作协议的进展。
旺能环境在2022年1月4日收购立鑫新材料公司后,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动力电池提钴镍锂项目的试运营工作,并于4月份开始正式运营。全部达产后对应镍钴锰提纯量3000金吨/年,碳酸锂提纯量1000吨/年。
“环保企业进军新能源市场,是期望能够在双碳风口之下,试图乘政策东风,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和增长点,”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能源产业研究人士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环保企业跨界新能源,还需要跨越研发、应用等种种环节,需要克服需求、资金、管理等层层难关,绝非简单。其实,在碳中和时代,新涌现出来的市场机会还是挺多的,关键在于环保企业要打开思路,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
而在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看来,目前进入新能源市场的环保企业数量仍然有限,主要还是因为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对于大多数环保企业来说,提升自身竞争力、深耕环保市场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部分龙头企业,如果自身的业务涉及到新能源领域,可以依托自身技术、资金的优势进行布局,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但不宜盲目过度投资。”吴琦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