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是如何从猖獗到消亡的

五一假期,老狐打开电脑,想玩一把游戏,可是打开没多久,屏幕就弹出了一堆弹窗广告,看得老狐一愣一愣。
这时老狐才想起,昨晚好像不小心下载了一个什么软件,却忘了清理,果不其然,电脑出问题了。
这种软件,也就是深受广大用户痛恨的流氓软件。关于这个,老狐可要好好聊聊了。
图片
流氓的前身
其实,20 年前的互联网,还没有所谓的流氓软件,当时只流行流氓插件。
说到流氓插件,有一个著名流氓插件不能不提,那就是 3721,3721 的创立者,名叫周鸿祎。
没错,就是 360 安全卫士的创始人。
1998 年 10 月,周鸿祎创建 3721 公司,推出“网络实名”服务,这个网络实名和现在的个人实名制是不一样的,
3721 的网络实名是说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公司名、产品名注册为 3721 网络实名,客户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自己公司的中文名字,就可以直达自己的网站。
可是,3721 并不满足于此,它更进一步,玩起了捆绑安装。
只要安装 3721 插件,就有一大堆东西同时安装。原来现在流氓软件的那些玩法,在 3721 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周鸿炜果然是老“惯犯”。
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开始受不了。3721 插件的名声越来越臭,甚至有程序员在个人网站中标注:“如果你是 3721 的支持者,不要安装本程序,本人不欢迎并拒绝其支持者使用本程序!”
人人喊打之下,周鸿炜和他的 3721 插件,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他就会以一个新的身份,重现于江湖。
图片
换个马甲上岸
2000 年初的普通电脑用户,对流氓插件不会太在乎。他们最害怕的,还是电脑病毒。安装杀毒软件,是大多数用户的选择。
不过,那时的杀毒软件,无论是国内的金山、瑞星、江民,还是国外的卡巴斯基、NOD32、麦咖啡、诺顿,都要收费。
当时,一套杀毒软件售价,大概是三四百元,对用户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如果想吃免费午餐,就得花不少心思。
某些杀毒软件会给用户提供免费的“激活码”。但这些“激活码”,通常只能用一个月,用完还是得交钱。
此外,还有“注册机”,通过手动替换文件,用户可以使用破解版的杀毒软件。
但和“激活码”一样,“注册机”也有时间限制。而且因为软件更新的问题,“注册机”也要不停更新,用户隔三岔五就要去找新的。
图片
既不想花钱又怕麻烦的用户,就只好不装杀毒软件,直接“裸奔”。
这时,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周鸿炜,重出江湖,于 2006 年推出 360 系列软件,并且声明“永久免费”。
流氓插件公司的创始人,推出安全软件,恶龙变成屠龙者?怎么看都是讽刺。
“永久免费”的声明,让 360 软件成为用户的首选,安装量激增,用户数很快占据头把交椅。
和收费杀毒软件不同,360 软件免费给用户使用,给自己的软件带来大量的流量,再通过广告变现的方式,来支撑软件的研发和维护。
仅仅换了一个马甲,利润就滚滚而来。这个操作,让其他软件公司万分钦佩,它们由衷感叹:
“天不生 360,万古如长夜!”
于是,hao123、2345、鲁大师,甚至腾讯、百度,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杀毒软件。
图片
市面上的杀毒软件,逐渐被各种“电脑管家”、“安全卫士”掌控。
图片
流氓的真面目
装上这些“卫士”、“管家”后,使用感觉是如何呢?
一开始好像还可以哦,没有收费,更不用费神找什么“激活码””注册机“,比以前方便很多。
不过,用了一段时间,感觉电脑越来越卡,还经常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软件。
那些奇奇怪怪的软件,就是“全家桶”。“全家桶”软件种类繁多,有浏览器、看图王、手机管家、输入法、影音软件、游戏大厅、壁纸、快捷启动方式等等。
“全家桶”通常都打着“安全”、“快捷”等口号,以保护电脑的名义,试图在各个不同层面占领电脑的权限。
它们往往采取静默安装的方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
这些软件的界面也是五花八门。
有玩掩眼法的。
图片
不说还以为是恋爱游戏。
图片
稀奇古怪的字句,堪比保险公司条款。
图片
更糟糕的是,这些附带的软件,大部分无法卸载干净,附带的文件夹和小程序,根本删不掉。
这些删不掉的小程序,内含各种弹窗游戏和广告,只要运行电脑,这些妖魔鬼怪就会争先恐后地弹出。
至于修改主页,更是常规操作。
图片
一通操作下来,电脑不是运行慢就是死机,跟中了病毒也没啥区别。
这些一开始为“杀毒”而开发的软件,自己却成为最大的病毒。所谓“杀毒”,也就成了笑话。
而且,扫描用户硬盘,是这类软件的常规操作。扫描之后,这些软件会记录用户的隐私信息,用户的数据,往往就是这么泄露出去的。
图片
流氓软件还会把非自己派系的竞争对手,当成“病毒”查杀。
如果一台电脑装了多种流氓软件,那可就热闹了,你清除我的插件,我限制你的权限,相互打得不可开交。
最著名的流氓软件内战,莫过于 2010 年爆发的 3Q 大战。
360 和腾讯,相互指责对方是“病毒”,相互制止对方的软件运行,搞得满城风雨,最后在工信部的干预下才偃旗息鼓。
图片
但时至今日,流氓软件之间的小打小闹依然络绎不绝。
除了流氓内战,其他软件公司也开发了“流氓软件杀手”,专门针对流氓软件。
图片
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的“流氓软件杀手”,不会变成新一代的流氓软件。
毕竟,现在的流氓软件,当初就是以“杀毒”的名义,进入千家万户。
如何合理整治
既然流氓软件这么猖狂,就没有办法治治它们吗?
其实,对于流氓软件,国家一直在进行各种整治。
当年的 3Q 大战,就是在工信部的牵头下制止了,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那些流氓软件公司。
2017 年和 2021 年,工信部先后推行政策,从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向入手,限制流氓软件的行为。
除了国家出手,各个电脑品牌,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抗流氓软件。
早在 2017 年,联想电脑就研发了电脑管家,目的是取代各种流氓软件。
图片
华为、华硕等不同的电脑品牌,也在研发各自的电脑管家软件,不给流氓软件有可乘之机。
不过,现在流氓软件的主战场,早就不再是电脑。
移动时代,手机为王,各家都在开发手机 App。流氓软件,当然也不例外。
从电脑到手机,流氓软件继续它们的流氓之旅,至今不绝。
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团子的避风港:流氓软件简史皮鲁安全之家:中国流氓软件“发展史”如果你看见风:360的流氓属性和中国杀毒软件的历史江苏网警:起底流氓APP的巨大利润来源编辑:陈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