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动画巨匠 30 年幕后|死党相处,爆料满满《乐在工作》

图片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动画是 19 世纪末法国雷纳德创作的《可怜的比埃洛》,这部电影一共用了五百张手绘稿。
而到了 2008 年上映的宫崎骏《崖上的波妞》,则是共历时四年以 17 万张全手绘画稿制作而成。
图片
百年历史,今天的动画不再是儿童的专利,动画电影已经成为荧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动画电影在现代电影中的地位和价值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的时候,不妨把目光放到日本成熟的动画行业,再缩小一点范围,关注到那个位处于东京都近郊小金井市的吉卜力工作室。
《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萤火虫之墓》、《红猪》、《侧耳倾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辉夜姬物语》......
如此强大的动力是源于热爱,而之所以能有如此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还得益于导演背后的男人——铃木敏夫和吉卜力团队共同的努力。
吉卜力的经典传奇不可复制,那它又是如何成为业内王者的?
图片
《乐在工作》
铃木敏夫 著
1.“要原著我就给他们画一个!”
1972年,铃木敏夫进入德间书店工作,差不多到1978年春,尾形英夫请铃木敏夫来做《Animage》的创刊。
图片
年轻时候的铃木敏夫
铃木敏夫一开始是做内容编辑的,在此之前,他做的是面向儿童的电视杂志,对做动画研究杂志没有一点信心。
但也因为这本杂志,他遇到了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个人——
在第一次打交道的阶段,高畑勋花了一个半小时打电话拒绝了铃木敏夫不要见面,而宫崎骏则是因为创刊的版面篇幅问题也没能合作成功。
图片
上图为只用了三周时间便出版发行的《Animage》创刊号的封面,下图插画为《风之谷》的概念图
好在因为这次交手机缘,铃木敏夫对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人印象深刻,在之后的交集中熟络起来。
图片
图为高畑勋作品中追车场面的分镜,能看到“弯道超车咯!”的台词被写在93卡旁边,这是铃木提出的说法
1981年铃木敏夫第一次提出的企划案没被通过,理由是“没有原著”
老宫得知后给出的反应很不一样:“要原作,我就给他们画一个。”
于是《风之谷》就开始在《Animage》上连载了,最终于1984年3月在影院公映,观影人数达到了91.5万。
图片
后来由于找不到制作宫崎骏和高畑勋动画的基地,1985年6月,铃木敏夫、宫崎骏和高畑勋三人共同成立吉卜力工作室。
风之谷的风潮还吹到了工作室的取名上。
“吉卜力”这个名字的来源大概已经广为流传,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过的热风,连带之后2005年吉卜力脱离德间书店独立运行要换一个新的名字,老宫又起了一个同样意思的名字,叫“希洛克(Scirocco)”。
但很可惜,新名字风评不太好,最后只能继续用吉卜力。
图片
2.制作人就是要成为导演ZUI亲密的伙伴!
电影的创作实际上是一群人将一个人的想法实现的过程,因此既需要有才华的人,也需要能够踏实地实行的人。
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大概就是这样的关系。
图片
当初在组建吉卜力的时候,老宫和铃木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铃木,怎么办?”
“什么事?”
“到底是在德间底下做,还是咱俩出来单干呢?”
“我觉得还是在德间旗下做比较好。”
“为什么?”
“这样我们就用不着考虑公司经营的问题了。”
“原来如此!我懂了!”
其中自然有关于经营和资本的问题,如果还要管钱的话,就没办法放心大胆地做事,很难兼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了。
导演专心自己喜欢的创作,铃木敏夫则开始负责创作之外的大部分工作。
图片
图为《心之谷》的手写进程表,如此复杂繁琐的动画电影制作流程,制片人也必须了如指掌
从1985年至2014年,30年间吉卜力以一到两年一部动画电影的速度产出,创作主力是宫崎骏和高畑勋,铃木敏夫则肩负起大部分电影的制片工作。
从一个内容编辑成长为一个著名电影制作人,铃木敏夫一路走来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脚踏实地让他走到了现在。
铃木以制片人的身份最早投拍的作品是1991年《岁月的童话》。
图片
他曾问过高畑:“身为制片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畑的回答简单明了:“非常简单,那就是要成为导演的伙伴。”
在铃木看来,导演是一种孤独的职业。
尽管在他麾下有很多工作人员,他却进行着一场孤独的战斗。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会扑面而来,所以制片人首先就必须站在创作者这边。
“既然选择了动画人这条道路,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无论到哪里都能起作用的动画人。也就是说,要以他们个人的名义来工作。如果不想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只是变成一个埋没在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工作会变得很痛苦。”
图片
图为铃木敏夫手绘,后来成为《魔女宅急便》故事背景的城镇地图。无论是呈现现实状况还是幻想中的世界,画地图都是制片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制作一部电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败了,这个工作室就得解散。”
吉卜力设立之初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出发的。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吉卜力并不招聘固定员工,而是根据作品招募 70 名左右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当电影完工之后,小组随时可以解散......
图片
3.天才导演+踏实肯干制作人=碰撞奇迹
“方圆三米以内到处是故事题材”,这是老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现在的创作者们大多也认可这一创作理念,即艺术素材取源于生活,内容的输入和输出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老宫曾经有段时间经常提起的《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是《幽灵公主》的灵感来源。
图片
左侧为铃木敏夫执笔写的“吉卜力挥汗如雨”;
右侧为1995年,电视上播映《龙猫》后紧接着播放的《幽灵公主》的特辑分镜头,这也是《幽灵公主》这个名字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而在此之后《千与千寻》的创作灵感竟是来自铃木说的关于夜总会的事。
图片
图为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的新年贺卡
也许老宫就是喜欢这种突如其来的创想和天马行空的故事,也许是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健忘,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进行不预设结局的影片创作。
不过这也正是他创作的秘密。
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了像他这样的成就,肯定会背着这些成就往前走,创作手法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以此来求胜。
但老宫不是,他会像个新人导演一样,以挑战的姿态去创作。
这是身为创作者的个性。
图片
图为宫崎骏以“吉卜力 5 年中长期规划”为题提出的方案要点,从这一规划当中诞生了《借物少女艾莉缇》《来自红花坂》《风起》
老宫常说的电影制作三原则是:
有意思
有意义
能赚钱
一部电影,首先要有意思;其次是主题有意义;最后,因为电影也是商品,不能赚钱是不行的。
他常对年轻员工强调这三点原则。
但在做《龙猫》的时候,老宫却说“不赚钱”也没关系。
当对一个事物的喜爱达到什么程度,才会能够容许它打破原则,可以在老宫身上完全体现了。
图片
不得不提的还有高畑的《辉夜姬物语》。
在寄予厚望的《我的邻居山田君》铩羽而归后,高畑沉寂了。以《竹取物语》为母本的《辉夜姬》获得铃木的支持和推动下,从05年开始制作,直至8年后才重返剧场。
众所周知,高畑是个非常执着,也是个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分镜头脚本简直像老牛踱步,一个月才搞出来2分钟,等到完成半小时的分镜头脚本,距离开始策划已经过去了5年!
老宫退休记者发布会两个多月后《辉夜姬物语》正式公映,这距离高畑的上一部作品已经时隔14年。
图片
《乐在工作》中提到影片终于制作完成当天高畑的情形:
(最后一个镜头完成之后,高畑)转向我这边问道:
“这就结束了吗?是不是我说声 OK 这部片子就算彻底完成了?”
“是的,完成了!”
听到我(铃木)的回答,他嘀嘀咕咕说道:
“还想再干下去呢......”
接着,他又小题大做地提出哪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正一下,其实都是毫无必要的,就这样又磨蹭了两三个小时。
他似乎舍不得就这么结束。
唯有梦想可抵岁月漫长,宫崎骏退休7次又复工7次,高畑精益求精了8年依旧不舍得辉夜姬的结束,铃木作为制片人长达30多年的坚守和精进,这大概就是“乐在工作”带来的神奇动力。
图片
铃木和老宫交往30年,第一次握手竟是在老宫的退休发布会上
提到吉卜力,很多人只能想到宫崎骏和他的电影。
但宫崎骏这三个字是不足以代表吉卜力的,还有高畑勋和其他动画导演,对衍生品有着商业考量、对经典作品做精细的前期策划和后期上映宣发而兢兢业业工作的铃木敏夫,以及每个项目都包含着的几十几百位工作成员。
每一个人,都是吉卜力之所以能达到艺术与商业臻美结合的原因。
吉卜力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经典动画电影背后几位动画巨匠的初心和热忱,还有一代人的青春。
宫崎骏说:“我打算再工作10年,在我还能自己开车从家往返工作室的时候继续我的工作,这个期限,我姑且给它定个‘10年’吧。”
铃木敏夫也说:“只要大家需要吉卜力,我就会继续工作下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