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产业链无比齐全!这个品种或成为千亿食品赛道新“黑马”?

图片
*本文部分援引于报告:《2022年中国代糖行业:食品饮料新黑马,科技推动产业升级》,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文末可阅读完整版报告。
今年3月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开放,全力保持商务平稳运行。
自三月份以来,大消费板块成为了市场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而食品饮料行业作为板块主力品种之一,趋势震荡明显,直至四月底仍处在下探的过程中。
然而,食品行业细分赛道却有一匹“黑马”近期确定性较高,关注率直升上升,那就是“代糖概念”板块。
图片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代糖”一词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近年来,从备受争议到市场认可,“代糖”已随着众多饮料品牌和消费者需求的增长逐步走入大众视野。
近期“代糖概念”的火热,究竟是“炒作”还是“必然趋势”?今天,与您共同分析探讨代糖行业底色究竟如何。
根据头豹研究院分析,目前,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甜味剂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70%以上,近5年来,整体甜味剂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由于具有安全性高、热量低、GI升糖指数低、口感好等特点,天然代糖受到市场青睐,目前已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2016年至2020年,全球天然甜味剂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而全球人工代糖甜味剂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那么,未来代糖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如何把握并分析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主要聚焦于中国代糖行业的市场现状,剖析中国代糖行业的产业链、竞争格局等情况,与您探讨分析中国代糖行业消费者画像与典例、表现突出的代糖企业等,如欲快速阅读原版研究报告,可前往文末查看。
01
中国代糖行业综述——代糖种类
代糖可分为人工代糖、天然代糖、低聚糖三大类,其中在安全性与健康方面,天然代糖与低聚糖具有明显优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头豹研究院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2
中国代糖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减糖政策的颁布,消费者逐渐形成减糖理念的共识,无糖、低糖目标客户基数增大,助推中国代糖行业的发展,且代糖的使用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图片
随着中国减糖政策的颁布,消费者对减糖理念形成共识,减糖行动融入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使得无糖、低糖目标客户基数增大。这一需求促进下游无糖、低糖食品大量涌现,如无糖饮料、无糖饼干、无糖牛奶等,其中无糖饮料市场表现突出,属于中国饮料行业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代表性品牌有元气森林、喜茶,代表性品类为三得利无糖乌龙茶、雀巢无蔗糖咖啡等。
价甜比通常用来度量甜味剂的性价比,价甜比越低表示性价比越高,成反比关系。在价甜比方面,人工代糖与天然代糖的优势明显,整体在1.2元/甜度以下,而葡萄糖和蔗糖的价甜比高达5元/甜度以上,其成本远远高于代糖,是人工代糖成本的13倍以上,是天然代糖成本的5倍以上。总体而言,代糖的使用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图片
来源:金禾实业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头豹研究院
03
中国代糖行业产业链分析:以中游生产为例
从总体上看,中国代糖行业产业链齐全,可独立生产出代糖相关产品。中国代糖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由天然植物、酶制剂、化工原料等组成;中游是对原材料进行提取、加工、合成等一系列的生产流程;下游分为To B与To C两个销售端。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甜味剂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70%以上,近5年来,整体甜味剂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图片
图片来源:海关总署,头豹研究院
中国人工甜味剂出口的金额占比大于天然甜味剂出口的金额,而中国天然甜味剂出口的数量却远远小于天然甜味剂出口数量,这是因为人工甜味剂的甜度普遍远高于天然甜味剂,意味着人工甜味剂小剂量可以获得更高的甜度。
人工代糖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对阿斯巴甜的市场挤压导致中国阿斯巴甜年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出口方面阿斯巴甜出口金额在逐年提高,这得益于其出口单价的增高。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海关总署,头豹研究院
04
全球代糖行业市场规模几何?
随着各国家相关减糖政策的出台和全世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等因素,全球代糖行业未来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特别是其天然代糖细分市场。
2020年全球人工代糖规模超过190亿美元,受限于其非天然、安全性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使得人工代糖市场面临缓慢增长趋势,2016-2020年人工代糖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预计未来人工代糖行业继续面临自身缺陷的挑战和天然代糖市场的挤压,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随着各国相关减糖政策的出台和全世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全球代糖行业将迎来可观发展空间,其细分行业天然代糖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1-2026年全球代糖行业市场增速将在10%以上。
图片
来源:Statista,头豹研究院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05
中国代糖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阿洛酮糖已获得在13个国家的法规许可。中国还未批准阿洛酮糖的使用,如后续国家卫健委通过审批,阿洛酮糖有望在中国代糖行业放量,改变中国代糖行业竞争结构。
图片
图片来源:Statista,头豹研究院
截止到2022年3月,中国还未批准阿洛酮糖的使用,但已申报新食品原料,且中国已有部分企业开始了阿洛酮糖的研发和生产,如百龙创园、保龄宝等。全球范围内,阿洛酮糖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专利数量累计最多的为韩国的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阿洛酮糖的热量为0.39kcal/g,仅为蔗糖的10%。其甜度与赤藓糖醇甜度相同,为0.7。阿洛酮糖稳定性好便于添加在复杂成分的食品中,其经人体后不会产生助泻作用。
图片
图片来源:佰腾网,各公司公告,头豹研究院
欲查看完整高清版图表,请前往文末获取
此外,我们还在本报告中分析了金禾实业、华康股份等多家行业内代表企业,并提供更详实的观点及数据输出,欲阅读完整内容,可前往下方查看。
*本公众号提供的所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等)的版权均为头豹所有(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头豹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公众号中的内容。
“读研报 上头豹!”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后发表评论~
已显示所有评论

热门应用推荐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全网热点早知道
点击下载
NEW
腾讯新闻·电脑版
腾讯新闻·电脑版
24小时陪你追热点
点击下载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