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不是做做样子拍拍照!广州老师支招

据信息时报报道,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标准》)。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图片
此前报道:教育部:今年9月起,每个中小学生都要学煮饭种菜修家电
对于劳动课将正式成为
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广州家长怎么看?
他们对今后学校开设劳动课有哪些期待?
在聆听不同家长声音的同时,
记者请来有劳动课开展经验的老师们
给大家释疑解惑。
嘉宾:
协和小学办公室主任 陈哲
瑶台小学劳动教育项目负责人 冯桂萍
图片
协和小学劳动课,学生到生态园除草、浇水、采摘艾草。
01非常认同,劳动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开设劳动课,网友和老师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星星:我非常认同《标准》。实践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比如煮饭炖汤可以让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俗话说得好,“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做饭就是这样。从一个孩子会做饭,可以看出他顾家、热爱生活,可以看出他细心,因为使用厨房用具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火灾引发危险,细心才会每次用完煤气记得关,细心才能安全用电。而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掌握生活技能。种菜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没有耐心照顾不好蔬菜。劳动是一件一件小事,如果孩子学会这些技能,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一件事。
@一位物理老师: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也想学修家电……亲戚朋友一听我是教物理的,总是自动认为我还可以兼职电工。
协和小学陈哲老师:五育并举,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如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我认为重视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风向,说明我们不再唯分数论,不再只关注语数英这些基础学科。
劳动课重回校园课堂,专业的师资团队、课程时间的安排、专门的教材课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图片
瑶台小学“变废为宝”活动,学生们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发挥创意制作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02建议学校设置专门的劳动课室
@QQIM:建议学校设一个劳动室,或者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学做饭挺好的。如果只是布置回家完成任务,让家长教孩子做,再拍照上传,家长会为此任务而增加焦虑。
市民安安妈:希望是真的在学校学到技能,而不是走形式然后回家打卡。但是学校教做饭,这个有点不现实。现在有做菜的小型工具,如果学校老师看管得过来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在学校教一下洗菜切菜,然后几个人一个小组共用一个炉子炒一下。
协和小学陈哲老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劳动课室。实际上,劳动教育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的日常工作,比如学校公共区域的打扫、在食堂开设烹饪课、帮助食堂阿姨收拾碗筷等。
03不要让拍照、记录变成家长群里的“比拼”
@天上有雪:作业拍照基本成了家长间的比拼……
@S.点:每次拍照作业都让我家的脏乱差一览无遗,看看别人家拍的照片,家里是那么干净整齐。作为老母亲我一度自责不已,没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直到有一次班级聚会,某位家长说,每次拍照,都要提前半小时搞卫生。我好像懂了……
协和小学陈哲老师:家长不必过分焦虑,拍照只是为了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家校联动,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
图片
铁一中学在劳动课上让同学们学习清洁鞋子,现场一片欢快。
04反对形式主义,家长也需要减负
市民杨妈妈:家长们害怕学校让家长配合。以学习烹饪为例:理想中的家长配合,应该是父母提供菜、米、油、盐、锅,然后在旁边指导孩子完成,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但现实中的家长配合,却会变成家长不仅负责指导,还要负责拍照、拍视频、剪辑视频、上传打卡,忙得焦头烂额。像劳动这样的课程,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确实有好处,如果能在家校配合过程中,不要求拍照做视频打卡,减少点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就更好了。
@Alfred大老虎:劳动课本身是有正面意义的,所以我支持开展劳动课。但拍照可以作假摆拍,所以我认为不能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只要做出了成品,都算做过。拍照打卡、写感想感言、搞宣传评比,只会把劳动课变成形式主义,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匿名网友:我觉得让小孩学会做饭,收拾屋子,甚至学点家电维修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手抄报、PPT、视频,到后来变成家长的活儿,不堪其扰……
协和小学陈哲老师:一方面,家长要调整心态,把拍照、录视频当作是记录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要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劳动课程的考核并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依据,家长无需焦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换方式让“拍照打卡”变有趣,例如举办比赛、评优,增强学生的劳动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也不必过分强求家长。
图片
协和小学劳动课,学生到生态园除草、浇水、采摘艾草。
05别搞表面功夫,要学到实处
市民乐乐妈:希望不只是做做样子,哪怕一周只有一节课,踏踏实实在这节课只干好一件事情,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动手在做,而不是做做样子拍个照片。哪怕这节课就只洗了抹布或者袜子,学到极致,切实做到真正动手对孩子才是有益处的。
瑶台小学冯桂萍老师:家长提的这些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困惑,现在学校没有专职的劳动教师,都是正副班主任兼任,他们本身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任务也很重,想要真正地实现劳动教育不走形式的话,还是要家校协同才可以。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劳动实施的场所。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孩子在家进行劳动实践,家长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此外,学生的劳动安全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一点。
06不要纳入考核,不能光做加法
市民牛妈:劳动课非常好,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不要列入考核项目,凡是课程一旦列入考核指标,就会变质。我打心眼里赞同劳动课的同时也为孩子们感到担心。如果变成像音体美这种被纳入考试范围的学科,会造成家长焦虑。如果算学分,又会引起一波焦虑。什么都要学,什么难度都大,最后压力最大的还是孩子。其实,如果功课压力小点,我平常也愿意让孩子多做点家务。
瑶台小学冯桂萍老师:我认为真正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用考核、拍照来进行的,劳动应在细微处,在家、在学校、在学习之余多点让孩子动手。
劳动任务不用多,贵在让孩子自觉、自愿参与到劳动当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劳动。
07家长要先转变思想,不要过度帮助孩子
市民许女士:给中小学生设置做家务的劳动课肯定好,但首先得给家长上一课——学会放手。首先得让家长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并不是让他们享受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让他们知道独立和自主才是生存之道,所以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及早放手,让他们去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哪怕过程曲折或者暂时失败都不要紧,因为他们最终是要独自面向社会的。过度的帮助就是害孩子,让孩子自己动手享受劳动成果才是爱他们。
街坊小吴:现在跟孩子谈责任和义务,他们也体会不到。让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经很好了。劳动课的开设,可以实现学生建立经常做家务的习惯,或者说学习承担部分家庭责任。
五年级家长:我觉得劳动成为一门新课标的做法是非常好的,劳动很重要,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各方面提升很多,基本上不用像以前那样边劳动边上学,但如果只读书学习,那就是温室的花朵。劳动社会实践很重要,让孩子多多体验劳动的重要性,对他长大走出社会是一个很关键的锻炼与提升。
瑶台小学冯桂萍老师: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和劳动社会实践各占一半,如果仅是学习文化课程,劳动生活空白一片,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困难。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应该转变一下观念,先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劳动生活实践,多点接触劳动生活的机会,让他们逐渐独立、自理。瑶台小学劳动教育经验:
种菜食疗、变废为宝
“劳动小达人”初长成
据了解,瑶台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是“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广州市‘城市小菜园’学校”,获评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奖。近年来,瑶台小学通过家校联动,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各类劳动实践中去,如打造学校天台“岭南食疗园”、学生家庭“阳台小菜园”。固定开展“一周一劳动”“劳动月主题活动”“劳动周系列活动”等活动;设置瑶台小学“劳动实践项目清单”、每学期评比一次“劳动小达人”或“劳动之星”,增强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据冯桂萍老师介绍,瑶台小学经常开展一些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如在2022年寒假期间开展了“变废为宝,各显神通”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充分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出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工艺品,如纸皮小屋、纸筒大象笔筒、冰墩墩收纳箱等。
图片
瑶台小学“变废为宝”活动,学生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发挥创意制作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今年3~4月份,瑶台小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蔬菜种植活动,分发种子给学生带回家,鼓励孩子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小菜园,争当种植小能手。5月,瑶台小学启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实干开启美好未来”主题劳动周。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何碧媚 实习生 彭烨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