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载,秦岭牧星人的变与不变『出彩测控人』(3)

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484
秦岭北麓,山云相连,一面面洁白巨大的天线低鸣旋转、昂首挺立。
拯救风云、抢险北斗、牵引神舟……在这座已经屹立了整整50年的功勋航天测控站里,一代又一代航天测控人薪火传承、执着坚守,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航天测控奇迹。
图片
人一茬一茬地换
扎根黄土塬的精神始终如一
1972年春节刚过,在渭南县东塬北雷村的乡间土路上有这样五个人,他们裹着颜色深浅不一的大衣,背着几个老旧的背包,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工程建设图纸,匆匆行走在荒无人烟的黄土地上。
那张皱巴巴的图纸正是渭南测控站最初的蓝图。
不久后,创业先驱们从五湖四海汇集到这里,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白天,他们顶着烈日挖土方、锤石子;夜晚,他们连夜研究图纸,制订施工计划,三载冬去春来,测控机房、办公楼、宿舍、供配电机房拔地而起,扎根土塬的信念也开始种在每一位秦岭牧星人的内心深处。
图片
在这里谈工作,“踏实”“坚韧”始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份工作告诉我们,干事业必须有韧性、有拼劲、能吃苦、拧成一股绳,在宏观掌握和细节处理方面精益求精,各岗位才能互相配合,为任务的执行打牢基础。”测控技师刘峰说。
初到单位时,面对先进的设备技术、复杂的内部结构、晦涩难懂的操作手册,刘峰感到很吃力。
再大的困难也要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干!他工作时间跟着值班员学习系统原理、设备操作;休息时间梳理问题记录笔记、练习设备操作。凭借着这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劲,刘峰逐渐掌握了设备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一步步成长为装备维护的“行家里手”。
图片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刘峰却因劳累患上了肺炎,发烧到四十多度,单位领导和医生都建议他住院治疗。
“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任务!”刘峰选择了坚守。他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意志力和药物的支撑,圆满完成了飞船发射段测控任务。“坚守是发自内心的,长期以来,这里干事业的氛围影响着站里的每一个人。”刘峰说。
设备一代一代更新
求实创新的闯劲始终如一
在林立的天线阵中,一座锈迹斑驳的测控天线始终昂首挺立,41年里,它一直占据着该站的“C位”。
图片
这是1981年8月装备至该站的测控系统,由于它在东方红二号任务中,为我国进入高轨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功勋装备退役后被永久保留,成为见证我国航天测控事业飞速发展的“活化石”。
图片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无人交会对接成功后,面对测控设备固有100米测距精度误差的设计指标,他们成立攻坚小组,通过研发软件,实现了“设备标校由手动向自动、设备监控由人工向智能、测控数据由事后分析向实时监测”的转变,使设备标校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1分钟,任务状态切换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5分钟,测控设备利用率提高了3倍。
在任务组织模式和软件效能大大提升的基础上,他们接续研发了脉冲压缩雷达多普勒误差距离修正软件,使设备测距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并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提供了高精度数据支持,确保了任务圆满成功。
图片
为全面监测北斗三号星座星间链路系统运行状况,且不占用有限的测控资源,渭南测控站装备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首套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备。
2018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前,大家在一次星间链路测试前的专项维护中发现,该设备中的时序控制器不能正常完成收发控制,显示状态与实际状态不符。情况紧急,测控技师徐林临危受命,带着技术骨干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反复的测试,初步定位到功放共用的主控模块出了问题,由于测控站条件有限,对问题的具体定位和解决有很大困难,紧要关头,徐林果断提出,在时序控制器的备件上重新修改程序代码,对功放进行开关机控制。
面对风险挑战,徐林带着技术骨干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在任务开始前6个小时,使设备恢复了任务状态,测试任务顺利完成。“求实创新的勇气源自历史担当、基于现实需要,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努力。”徐林自信地说。
任务一年比一年重
精测妙控的标准始终如一
参与我国80%以上航天发射测控任务,承担我国300多颗卫星的长期管理任务,测控成功率始终保持100%,50年来,秦岭牧星人用严慎细实的标准,使“渭南,跟踪正常”的口令愈发嘹亮。
2007年2月3日,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后,卫星在太阳帆板展开过程中,卫星下行信号突然消失。经过半个多月的日夜坚守,卫星下行信号终于出现,此刻,只待时机成熟,便可通过地面测控站实施指令上注,将卫星挽救回来。
图片
2007年3月2日18时,渭南测控站突然接到应急发令通知,时任站长一声令下,所有参试人员扔下碗筷,从食堂一路跑到机房。开机自检、转动天线、捕获目标、打通遥控通道……一套专业动作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来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遥控指令精准无误、源源不断输入卫星,而卫星也像一个身处迷途中的孩子,恍然之间清醒了头脑,并逐渐步入正轨。
近年来,随着航天发射任务持续处于高密度,这对于要承担几乎所有来自酒泉、太原、西昌方向发射测控任务的渭南测控站而言,保障测控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压力也在随之增大,为此,该站组建测控设备维护分队,在日常巡检、维护保养的同时,还要在突发情况下紧急出动,及时解决故障隐患。在这支队伍里,满坤是出了名的“老黄牛”,五年中,用踏实勤恳的态度、严谨细致的标准,先后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设备故障隐患50多起,并独立解决了有可能会影响测控任务正常进行的故障隐患。
图片
一次任务联调,某设备接收机下行频谱突然出现一次瞬间跳变。满坤作为本次任务的负责人立即对问题展开全面检查,其他技术人员告诉他,只是新增设备的偶发现象,并不会对任务产生影响。“今天出现跳变,任务时就有可能传输不上。”满坤反复研究频谱、分析记盘数据,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发现是电路接头虚接带来的电流不稳。
故障虽然排除了,但满坤并不安心,当晚,他带领人员对所有设备500多个接口逐一检查,对有可能出现松动的接口一一进行紧固,彻底排除了隐患苗头。当他从机房出来时,天已微微发亮。
图片
2021年8月24日19时15分,我国成功发射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来不及庆祝,该站某型测控天线立马调转方向,所有岗位立即组织“换班”,技术人员重新装订设备参数、调整任务状态的同时,满坤带领设备维护分队紧急出动,为天线进行全面体检。短短4个多小时后,他们操控这套设备又圆满完成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的发射测控任务。单个测控站的同一套设备,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两次发射测控任务,这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50多年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图片
巡天遥看一千河,凯歌高奏响太空。如今,走过五十载的渭南测控站,因为一代又一代秦岭牧星人的奉献与坚守,“青春”依旧,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