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新|关于BiA,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顺利闭幕,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并承诺制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保护30%的陆地和30%的海洋是框架草案中的建议目标(简称"3030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快实现“3030目标”,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做出贡献,共同应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保护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对称非常重要,既需要了解野生动植物物种、原生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在哪里,也需要让更多公众和相关领域能够理解并使用生物多样性数据。然而对于使用数据的各个相关方,公开可用的数据平台很少,数据分散在各个地方,没有得到整合。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需要增加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和整合,更需要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将生物多样性纳入考量,从而降低发展建设对于物种以及栖息地的负面影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在实际场景中,目前仍然缺乏对生态数据的运用和对生态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无法做出更生态友好的决策。
在此背景下,为了快速查询生物多样性影响、协调发展和建设的冲突,2020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简称BiA)工具,便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BiA工具通过叠加生物多样性和建设项目位置信息,评估发展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做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工具公开给公众、监管、企业等各相关方使用,可为规划、建设、投资提供建议,从而指导其开展保护行动,实现自然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共赢。目前,BiA已服务多家公司和组织,生成数百份研究报告,超过千人注册和使用。
图片
物种分布、自然保护区域与建设项目的空间叠加
制图/真菌
BiA的底层数据源于我们建立的自然观察数据库,数据库从多个公开数据源收集整合生物多样性数据,包括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分布数据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等;我们还与广州绿网合作,收集了2013年以来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提取环评报告中的建设项目地理坐标和项目信息,形成了社会发展数据库。
2021年,我们对BiA中收录的各类数据进行了更新,已于近日上线。目前更新的数据包括:新收录数十万条全国范围内物种分布记录;根据最新的调区和保护区规划,将47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更新至最新;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提取地理位置数据的数据流,以提供最新的建设项目环评,并进一步提高全国建设项目数据覆盖度。
BiA工具小程序,欢迎大家使用
在此,我们从数据的视角来拆解BiA的逻辑,向各位关心山水、关注BiA的同伴介绍我们去年一年中,数据库方面的进展。
数据更新进展
物种数据库
2021年,我们和美境自然、清华大学等机构达成合作,将物种调查数据收入BiA。我们将雅鲁藏布大峡谷红外相机调查数据纳入了自然观察物种分布数据库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红外相机调查包含了80台相机,累计118个位点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共计24741天相机工作日)在西藏林芝的墨脱县、波密县和米林县内的7个监测样区所进行的调查,为物种分布数据库增加了2780条物种记录(按天统计),共涉及37种兽类和99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37种,补充了墨脱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的空白。
雅鲁藏布大峡谷物种集锦
物种数据库中有日常几十万的数据处理量,上传到BiA之前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动人工整理。原始数据里除了记录了物种名称以外,还偶尔备注了有关动物个体的特征细节(例如形态、行为描述)。这些细节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飞禽走兽是怎样地在林间顾盼踱步、低头觅食、静卧休憩,亦或空谷长鸣。
图片
物种数据库更新的涨知识日常:大家看到青头潜鸭的样子之前以为书签上的绘画是夸张的“抽象文学”没想到却是“纪实文学”。
书签/德芭与彩虹 底图/紫光鸟影,鸟网
保护地数据库
数十年以来,山水持续收集自然保护地数据,为BiA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数据库基础。在以往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最新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护区边界调整、总体规划、拐点表等,将其经过地理配准、描画和校正,形成最新的47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矢量数据库,并更新在BiA中。
图片
环评数据库
山水和广州绿网继续合作建立环评数据库。我们收集各级政府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取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信息,更新了数万个建设项目,其行业覆盖超过23个国民经济行业。我们通过内容提取,将环评报告表进一步分为污染影响类和生态影响类,对环评报告做出更精细的分类,对生态类项目做进一步的分析。环评数据的更新为BiA提供最新的建设项目环评查询,也为全国的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广泛的覆盖。
将建设项目位置与动物的分布记录位置、保护区的位置叠加,可以便捷地查询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应用此套数据,我们针对企业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进行了初步尝试,成果将于近期正式发布,敬请期待。
图片
图片
未来展望
基于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评估生物多样性影响从而支持有关决策、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工作思路,自然观察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数据应用和政策研究。团队对现有的环评制度、环境法律制度和相关案例开展调查,基于山水长期的数据积累,对环评和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出环评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足,撰写成相关研究报告,并与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各相关方进行合作和对话,共同撰写和提交政策建议。
BiA是我们关于数据支持决策的第一步尝试,它初步证明了从数据收集到数据运用,再到帮助解决环评中的实际问题,将生物多样性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交互具有可能性。当然,如何支持更加及时和全面的查询,如何对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全流程的评估和预警,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支持决策和政策完善,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在未来,为了更好地进行生物多样性风险预警,数据库将补充更多生态系统数据及物种分布栖息地模拟数据,覆盖更全面的濒危动植物栖息地;随着山水红外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更多的红外相机物种数据将源源不断、及时地同步更新到自然观察物种分布数据库中,并纳入BiA工具,为指导企业的项目选址提供帮助。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BiA将会考虑增加更多评估结果,为环评的分类、分级以及生态现状调查、专题调查等提供针对性建议,并针对建设单位、监管部门等不同用户开发差异化的功能
近期,自然观察团队正在对BiA中的数据库、交互功能、更多应用场景等开展进一步的升级计划,在此也诚恳邀请屏幕前关注BiA的各位伙伴为升级提供建议,我们一起把BiA做得更好。
-END-
撰文/于孟娇
排版/王善玮
刘昊玥、魏春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项目介绍
图片
自然观察
2014 年,山水与多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自然观察” 项目,致力于完善物种本底数据,促进相关行业及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
山水联合多个NGO、保护区、科研院所、自然教育机构对国内生物多样性进行针对性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共享数据库。基于数据,分析保护现状和空缺,指导保护行动。通过叠加数据,评估企业及其发展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风险,并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规划、投资和环评等相关决策和政策。
感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华泰证券、微软中国、汇丰银行、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保护国际对自然观察项目的支持。
自然观察联动平台联合发起伙伴
图片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