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女性,营销翻车,妇炎洁也该洗洗了

传刘涛老公炒币亏3.5亿,刘涛辟谣并说要追责
来源 |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作者 | 棠棠
妇炎洁也翻车了。那个每每提及,脑海里都会自动浮现付笛声、任静夫妇和“洗洗更健康”的女性私护品牌。
近日,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广告词写道:“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显示:83%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的原因竟然是*****下不去嘴”等。5月17日,妇炎洁涉事产品已下架。
截至发稿,妇炎洁官方暂未发布公开回应。与产品、广告、母公司上市公司江西仁和相关的各种旧闻却被翻了出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妇炎洁可能并非药品,且男性也可以用?
1
“太*太**”、“**频率高”
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官方暂未公开回复
近日,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款名为“玻尿酸玫瑰滋养洗液”的产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
广告以“还你少女般粉嫩如‘处’ ”、“洗出少女粉”为产品卖点,还称 “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显示:83% 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口爱的原因竟然是太*太*下不去嘴 ”等。此外,这则广告还明文指出了私处颜色与性生活有关。
图片
图片
作为一个女性私护品牌,这则广告却是以男性凝视视角写的,很难说不是偏见和侮辱。消息曝光后,妇炎洁引发众怒:“你不知道养活你的都是女性啊”、“少来这一套把生理现象和贞洁挂钩pua女性”、“你们这不只是媚男,还是虚假广告知道吗”。
图片
实际上,女性私处有异味、分泌物和色素沉淀都是正常的。@丁香医生 指出,“私处不一定是粉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色素沉淀,都是正常的。在健康之外,女性的阴道不应当被任何标准和要求所评判,所束缚。”
5月17日,妇炎洁官方旗舰店客服在回应媒体采访中表示,公司对此事高度重视,产品已经下架,内部正在彻查。截至发稿,妇炎洁官方暂未针对此事发布公开回应。
图片
客服表示:因博主恶意营销,无端被网暴 / 九派新闻
提起妇炎洁的广告,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电视广告黄金时代刷屏的“洗洗更健康”。歌手付笛声、任静夫妇至今仍是妇炎洁最具识别性的形象之一。此后,袁咏仪、林心如、凤凰传奇等明星也都曾为其代言。
图片
“洗洗更健康版”广告 2001年
2016年时,妇炎洁为其新产品“妇炎洁内裤专用洗涤液”拍摄了一支最新广告。这支广告抛开了以往突出效用的传统宣传方式,尝试了新媒体“污”式病毒营销。
据太原晚报网报道,“推出的新TVC广告画风香艳逼人,巧妙的收尾也吊足观众胃口。面对新吸收的年轻用户,TVC还尝试了后期弹幕,不少网友表示妇炎洁污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在当时,人们夸得更多的是“品牌转型新营销”。
图片
2
妇炎洁就是洗手液?男人也能用?
仁和药业重营销轻研发,多款产品遭质疑
在当年,妇炎洁通过广告轰炸奠定了女性私护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私处不适买瓶“妇炎洁”来洗洗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因为名字的缘故,不少人认为产品可以治疗“妇科炎症”。
早在2009年,妇炎洁就遭到监管点名,指其涉嫌宣传疗效。2013年,健康时报报道称,产品在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卫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洗手液就属于这一类。“如果想要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已属治疗范畴,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妇炎洁难以胜任。”
针对媒体质疑,妇炎洁母公司江西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目前在市场流通的“妇炎洁”牌系列产品有三个批准文号,拥有多个剂型和规格;且包装及说明书中不存在夸大或虚假的成分。
图片
仁和药业澄清公告 2013.03.29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翻阅当时的公告点评发现,尽管公司主打产品之一“妇炎洁”屡受质疑,但产品销量却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特地披露了电子商务官方销售渠道,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广告营销,对股价影响很小。”
之后,妇炎洁也在不断升级产品,多款产品获得国药准字号。截至目前,“抑霉菌洗液”和 “植物本草抑菌洗液” 等产品仍是“卫消证字”批号。
图片
2016年时,丁香医生、好奇博士等垂类大V发布了《当我知道妇炎洁其实是给男人用的时候》等文章。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妇炎洁不是女性专用,而是“男女日常卫生护理”产品。
健康时报《妇炎洁就是一瓶“洗手液”,仁和药业又遭质疑》
近年来,妇炎洁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宽,从单纯的洗液产品扩展到内裤洗液、卫生巾、私密养护等多种品类,拥有洗液、凝胶、泡沫、栓剂等多条产品线。
天眼查App显示,妇炎洁品牌所属公司为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批发;卫生用品、消毒产品、日用化工用品、日用洗涤用品的批发、零售等,由上市公司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图片
除了“洗洗更健康”的妇炎洁,宋丹丹的“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周杰伦的“谁用谁闪亮!”等都曾经霸屏电视,成为一代人的同年记忆。而这些品牌,和妇炎洁一样也是仁和药业旗下的主营产品,通过广告轰炸、大手笔营销的方式被推向市场。
数据显示,仁和药业从2004年开始规模型投放广告,公司营则收从2004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超过20亿元。更重要的是,仁和药业长期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被外界称为“营销大王”
据仁和药业财报数据:2017年到2021年,其研发投入分别是2342万元、3108万元、38048万元、39798万元、5214 万,在总营收中占比均不超 1%;而其同期销售费用却在5.77亿元到7.88亿元。
图片
研发费用还提升了31% / 仁和药业2021年年报
早年间,仁和药业的几款明星产品都曾不同程度地陷入舆论危机。2012年4月,可立克卷入“毒胶囊”事件;同年12月,闪亮滴眼液被曝含有防腐剂;2013年1月,优卡丹被指对儿童肝肾有毒。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之后,仁和药业就没有再推出此类“明星产品”了。
近几年,仁和药业旗下产品也曾多次被曝出现产品不合格情况。2018年7月,江苏省药监局发布质检报告,仁和药业旗下儿童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不合格;2019年2月,上海市药监局发布质检报告,仁和药业旗下子公司江西铜鼓仁和生产的3批次健儿清解液在“鉴别”一项不符合规定。
据北京商报报道,仁和药业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产品不合格大多不是生产上的事故,而多发生在销售和终端环节。“药品抽检有时从药店的货架上抽取,由于储存和运输的条件不当,会出现水分超标等不合格情况。”
3
女性觉醒意识高涨
品牌们本可以借此次拥抱客户
5月18日,针对妇炎洁广告翻车一事,江西樟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已收到省级转办函,非常重视,交由执法大队后将立案调查。
回过头来看,妇炎洁这次的广告引发众怒的关键点在于“将生理现象与贞洁挂钩”。但客观地说,品牌此举实际上是迎合大众偏见的,就像“侮辱、物化、不尊重女性”的广告其实兼具历史和市场。
早期的、传统的恶俗广告里,女性形象常与软色情相关。比如椰树的“从小喝到大”、绝味鸭脖的“鲜嫩多汁”;又或者,女性会以刻板化的“贤妻良母、贞洁烈女”的形象出现,比如奥迪二手车广告里婆婆像挑选牲口一样粗暴检查婚礼上儿媳妇的眼耳口鼻。
图片
绝味鸭脖的低俗营销 / 网络
而来到“她经济”时代,对女性的不尊重则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在广告营销中。即使在以女性为消费主体的广告语境中,性别压迫依旧比比皆是。比如新氧医美广告里的“女人美了才完整”,全棉时代广告中女性被男子尾随、卸妆后变丑并成功自保……歪歪斜斜写的是“PUA”,是“颜值即正义”。
微博大V:女性消费者才是你们的衣食父母
最近这些年,国内女性觉醒意识高涨,“女权”、“女性”议题渐成影视创作、广告营销的香饽饽。部分品牌还会启用极具标签性的代言人拓展客群,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杨笠+品牌”等关键词,你会得到更多启发。
作为一个客户主体面向女性的品牌,妇炎洁本来有机会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先行者、领军者,尊重女性、撇除偏见。但很遗憾,目前看来,它选择了守旧的、省力的,却必将被抛弃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