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攻坚中小企业“清欠” 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

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5月18日,国新办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吹风会上披露的情况显示,由工信部牵头,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组成协调小组,共同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对无分歧欠款,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还款确有困难的,也须不晚于6月底提出明确的还款计划和方式。
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带来较大冲击,成本压力、需求压力、应收账款收账压力等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徐晓兰表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接下来,工信部等多部门将全力以赴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突出做好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推动降成本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
加大清欠力度
应收账款清欠是许多中小企业面对的难题之一,针对这一痛点,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徐晓兰表示,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对于无分歧欠款,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如果确有还款困难的,6月底前必须要提出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方式。
记者了解到,本次专项行动还设立了协调小组,工信部作为组长单位,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为副组长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
徐晓兰强调,各省对本地区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负总责,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节点,限期办结。各有关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地方,积极做好本领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强对所监管对象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
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全国和各地区已经开始了多条受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投诉举报渠道,截至目前,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上,已有14095家债权人,共计42966笔登记量。
多位中小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时间较长,订单不稳定,账期也不能保障。“贷款是一部分,关键还得有业务有收入。交货延期、订单取消等都对收款和经营造成很大影响。”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在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从扩增量、稳存量、强保障三方面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指导国有大型银行保持信贷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
“今年,我们看到许多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特别是3~4月份,反映在银行端,小微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毛红军表示,银行要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此外,有关部门正在加强对应付票据的管控,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就提到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以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
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外不确定性增加,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还是面临一些经营困难。“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账款难收、融资难求、人流物流难畅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徐晓兰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3,环比继续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连续3个月下降。
徐晓兰表示,当前将突出做好“1+4+1”系列重点工作。第一个“1”就是落实落细助企纾困一系列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30多项,各地出台政策文件50多个,涉及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融资促进、稳岗扩岗、权益保护、扩大市场需求和专精特新发展等多个方面。
针对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在去年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加大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推动降成本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具体举措包括,推动各地积极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专项资金,对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在推动降成本和扩需求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6个月内补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推动产业链关键节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城市试点示范,最重要的是努力扩大市场需求。
徐晓兰强调:“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好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推动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