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观察|香港“再工业化”须兼程前进

最近,香港“再工业化”发展成为焦点。先是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架构重组方案中,创新科技局改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再是特区立法会通过了议员陈祖恒动议的“制订全盘工业蓝图,推动香港工业发展”议案。不难看出,香港各界对“再工业化”发展有着高度共识——须以创新科技为支撑,须兼程前进、只争朝夕。
图片
历史上,饮过工业发展“头啖汤”的香港,工业根基深厚,高峰时期工业占香港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钟表、玩具、电子等“香港制造”产品风靡世界享有盛誉。但近几十年来,随着香港制造业持续外迁,工业在香港GDP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仅剩1%。对香港来说,要让“香港制造”这块牌子更加闪亮,让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再工业化”发展是一条必行之路。
当然,今日香港的“再工业化”,绝不是重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老路,而是以创新科技推动工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新路;绝不是构建全产业链的“单打独斗”,而是把自己放进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上通盘考虑,既要发挥优势,也要补齐短板。众所周知,香港的优势在于拥有多所优质大学,基础科研能力世界顶尖,同时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成绩亮眼,但在人工成本、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品量产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加快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并成为大湾区制造业集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香港“再工业化”时不我待。
图片
香港科技园先进制造业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在大湾区发展风云激荡的当下,香港须把握政策机遇,搭乘发展快车,以创新推动“再工业化”,将“香港制造”上升为“湾区制造”,力争打造香港发展新引擎的同时,也为国家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监制/任永蔚 宋雪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林骁颖
校对/万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