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黎明

09
至少3万年前,澳大利亚土著岩画,
18世纪末发现于澳大利亚
众所周知,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之一,甚至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国徽上,由此可见澳大利亚人对袋鼠的喜爱。
图片
澳大利亚国徽(图片来源网络)
考古证据表明,澳大利亚人喜爱袋鼠的历史或许由来已久。在西澳大利亚金伯利(Kimberley)地区发现了两米多长的袋鼠岩画,绘制时间为距今17100年到17500年。与袋鼠一起发现的还有另外15幅画:其中包括一条蛇、一个回飞棒、一个人像和一个蜥蜴状的人像。
图片
袋鼠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澳大利亚岩画是大洋洲很多重要的岩画点集中地,这里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岩画艺术。从十八世纪末起,考古学家已经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上万处岩画,覆盖了澳大利亚的整个地区。澳大利亚岩画是土著人创作的,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宗教信仰和生与死的观念。
澳大利亚的岩画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是崖壁画,自然主义风格的岩画主要集中在北部;而抽象符号风格的岩画集中在从新南威尔士州海岸到西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岩画风格多样,最古老的风格可能是一种称为“米米”的风格,形象画得很小,有着纤细的体态和复杂的头饰,米米风格的人物始终在运动着。汪其纳岩画是另一种风格,这是一种神灵的形象,主要发现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澳大利亚北部的阿纳姆高地主要是被称作“X光线风格”的岩画,有动物也有人物,所画的形象有点像X光线的透视图。
图片
男舞者与女舞者(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澳大利亚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澳大利亚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澳大利亚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10
3.6-2万年前,肖维、拉斯科冰川期洞穴岩画,1994年、1940年发现于法国
肖维洞穴(Chauvet-Pont-d'Arc Cave)1994年在法国东南部阿尔代什省(Ardèche)被三个探险家发现,因洞壁上绘有上千幅史前壁画而闻名,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洞穴位于阿尔代什省城市瓦隆蓬达尔克(Vallon-Pont-d'Arc)附近的一个石灰岩山崖上,在地底25米深,长约500米,面积达9公顷,该洞约在2万3千年前被碎石掩埋。
洞内壁画创作年代为距今3万2千年至3万6千年前,由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红赭石和木炭等材料所绘画及雕刻。在岩墙上已经发现有1000多幅图像,这些图像有各种拟人化和动物的主题,包括至少14种动物,例如马、犀牛、狮子、水牛、猛犸象或是打猎归来的人类,包括冰河时代罕见物种,甚至从未发现的物种。这些图像具有美学品质,展示了一系列绘画技术,包括阴影的熟练使用,绘画和雕刻的结合,解剖精度,三维和运动。
图片
肖维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肖维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肖维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1940年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韦泽尔河谷(Vézère)的四个儿童在追捉野兔的玩闹中发现了被称为“史前的卢浮宫”的拉斯科洞穴(Lascaux Cave)。这是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表面有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的大约1500个岩刻和600个绘画,其中以外形不规则的圆厅——野牛大厅——最为壮观。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从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有4头巨大公牛,最长的约5米以上,以及一些意义不明的圆点和几何图形。
韦泽尔峡谷包括147个旧石器时代的史前遗址和25个内有壁画的洞穴,拉斯科洞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79年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叹的是,法国政府画蛇添足地在岩洞内安装了一套空气流通系统,致使壁画两次遭到霉菌大规模侵袭而受损。
图片
拉斯科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拉斯科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拉斯科洞穴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11
1.85万年前,蒙泰韦尔德定居地,
1977年发现于智利
蒙泰韦尔德(Monte Verde)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的一个考古遗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00年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蒙泰韦尔德早期开发的时间大约是14500年前,这比克洛维斯文化(Clovis Culture)早大约1000年(如果18500BP的日期得到证实,则为5000年)。在此之前,13500年前的克洛维斯文化被认为是美洲最古老的人类文化遗址。
关于第一批美洲原住民何时通过何种方式到达美洲以及他们来自哪里,仍然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认为,美洲原住民到达美洲的方式是在末次盛冰期步行通过白令陆桥抵达北美。几十年来,克洛维斯人留下的石器遍及北美,有些可以追溯到13000年前,这可能表明人类南迁可能很晚。蒙泰韦尔德遗址的发现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然而18500年前,冰盖仍然覆盖着北美,前往南部很难。人类如何那么早抵达智利南部?除了步行穿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还有一个选择是早期的人类可以沿着太平洋海岸乘船往南通过海路抵达南美海岸,但没有考古证据支持这个看法,因为木船在考古记录中很少能保存下来。
关于人类如何抵达美洲或许还有争议,但蒙泰韦尔德遗址的发现至少证明了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比最初的推测要提前几千年。
图片
蒙泰韦尔德景色
12
公元前9600年,哥贝克力石阵,
1994年发现于土耳其
哥贝克力石阵(GÖBEKLI TEPE)位于土耳其尚勒乌尔城外(Şanlıurfa)14公里的地方,是由数十根巨大的石柱排成一连串的圆环,一根倒压在另一根上,特征为巨大的圆形和矩形巨石结构,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巨石构造。
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哥贝克力石阵为狩猎采集者在公元前9600-8200年新石器时代建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寺庙。相比于更加著名的英国巨石阵,哥贝克力石阵兴建的时间更早,且是采用精雕细琢的石灰石柱,独特的T形柱子上刻有动物浮雕——成群结队的羚羊、蛇、狐狸、蝎子和凶猛的野猪。这些古迹很可能与丧葬仪式有关,从中可以窥见11600年前生活在上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它的建造仍是人类未解之谜。
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13
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发展出文字并建立世上第一座城市乌鲁克,1849年发现于伊拉克
乌鲁克(Uruk 或 Erech)位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南部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下游右岸,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古城。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国家),是文明的摇篮。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中期,乌鲁克第五任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约公元前2373—前2349年)在此建城,并定为王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历经两千多年在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时被毁。
图片
乌鲁克白庙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白庙复原图(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部分重建的白庙入口楼梯(图片来源网络)
这片遗址的中心地带是始建于欧贝德文化(Ubaidian Culture)时期(公元前4500年)的宗教建筑群,遗址西部出土了古巴比伦(Ancient Babylon)时期的宫殿,遗址东部的建筑属于塞琉古(Seleucid Dynasty)和帕提亚(Parthian Empire)时期(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
图片
帕提亚时期的神庙(图片来源网络)
苏美尔人在此创建了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3400—公元前3100年)。这里的居民建有巨大塔形建筑物,会制造铜器和陶器,并创造出了图画文字,这是楔形文字的萌芽,形成了早期的乌鲁克城市国家和宗教中心。
图片
神庙中的雕像(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公元前18世纪乌鲁克国王Sîn-gāmil的奉献碑(图片来源网络)
14
公元前3300年,封冻数千年的史前猎人厄茨,1991年发现于意大利
1991年德国登山者赫尔穆特·西蒙和妻子艾丽卡·西蒙(Helmut and ErikaSimon)在阿尔卑斯山海拔3000米处意外发现了5300年前的冰人厄茨(ÖTZI),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然而,13年后,西蒙重游阿尔卑斯山,却不幸遇难,自己也成了一具“冰人”。
图片
“冰人”厄茨发现地纪念碑(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厄茨冰人的归属地,当初还有点小争议。因为根据1919年的“圣日耳曼 - 伊拉洛条约”中,意大利和奥地利在当地的边界,被定义为因河(River Inn)和阿迪杰河(River Etsch)的分界处。然而后来由于冰川消融,原本位于奥地利境内的尸体发现地,在当时已经位于意大利境内了。因此,意大利政府对厄茨冰人申明了主权,但同意交给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先行研究。
图片
“冰人”厄茨(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冰人”厄茨(图片来源网络)
奥地利的考古学家研究表明,厄茨是一名男性人类,身高大约1.65米,体重61公斤左右,脚的尺寸是38码,死亡年龄大约是45岁。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是羚羊肉和鹿肉,还有谷物和浆果。他的全部穿着包括:一条缠着绑带的熊皮帽,一件由编织草制成的斗篷、一件外套,一条腰带,一条绑腿,以及带束带的鞋子。这些衣物全部由不同动物的皮革制成。他的腰带上还绑着一个皮袋子,里面有很多随身使用的工具:刮刀,钻头,燧石片,骨针,以及晒干了的真菌食物。
图片
“冰人”厄茨穿着复原图(图片来源网络)
厄茨随身携带有一把纯度高达99.7%的铜斧。除了斧子外,厄茨还有一把燧石制成的匕首,另外还有一把长达1.82米的红豆杉制长弓。他随身的箭袋中,有12支箭。除此之外,还有一把用于磨尖箭头的鹿角工具。他随身还带着两只桦树皮筐,里面装着一些浆果,以及一堆用皮绳穿着的真菌,还有一些用于生火的植物。这些证据表明厄茨可能是一个狩猎采集者。他的肩部肉内有一个箭头,身上还留有另外四个人的血迹,他手上的伤口和伤痕表明厄茨冰人是被人杀害的。
图片
“冰人”厄茨的铜斧(图片来源网络)
15
公元前3000年,巨石阵建筑者的居所和采石场出土,2003年发现于英国
巨石阵(Stonehenge)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Salisbury Plain in Wiltshire),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
图片
巨石阵(图片来源网络)
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开始了巨石阵的第一阶段的修建。人们先挖了一道环形旱沟,在沟的外侧斜置了一块石块,在环沟内侧,修建了一些土坛,坛中有56个土坑。蓝砂岩排列成的两个圆圈,是巨石阵的雏形。第二阶段的建设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到2600年之间,这一时期在围墙内建造了某种形式的木结构。这一时期发现了很多火葬墓地。第三阶段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至1600年。在公元前2100年,人们修建了通往石柱群中央部位的道路,又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巨石阵,形成了夏至观日出的轴线。公元前2000年后,以传统方法建立的巨石阵数量便开始减少,在规模上也大不如前,有的直径甚至还不到3公尺。之后的500年,人们多次重新排列这些巨石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图片
巨石阵平面结构图(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巨石阵的建造一直是一个谜。巨石阵的主要材料是蓝砂岩,小的有5吨,大的重达50吨,但在索尔兹伯里地区的山脉中并没有蓝砂岩。最后,考古学家在230公里外的南威尔士普利赛力山脉中发现了蓝砂岩。另外普利赛力山脉的采石场发现了一些废弃的石斧和金属工具,这些工具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考古人员推测,当时的建造者已经掌握了凿刻巨石的技术。考证结论说明,数千年前的人们,不仅能将坚硬的蓝砂岩从山体中开凿下来,还能将原本粗糙锐利的表面打磨光滑。
图片
已知最早的巨石阵油画,由卢卡斯·德·赫雷(Lucas de Heere)在1573年至1575年间用水彩画现场绘制(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巨石是怎样从南威尔士采石场运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呢?运输蓝砂岩最合理的路线是:巨石首先从普利塞里山经陆路到达靠近海岸的米尔福得港(Milford Haven),然后将石料装上船,最后到达巨石阵,运输的工具很可能是利用撬杠、滚木和绳子。
图片
当代报纸对1920年修复的描述(图片来源网络)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图片
脚踵石(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夏至日出,太阳在脚踵石正后面(图片来源网络)
16
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4000年,撒哈拉岩画,19世纪中期发现于北非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我国的国土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撒哈拉沙漠几乎赶上了我国的面积。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图片
落日余晖下的撒哈拉(图片来源网络)
但你想不到的是,撒哈拉在几千年前或许也曾青翠葱茏。位于阿尔及利亚与利比亚交界处的阿尔杰高原(Alger plateau),因为保存有1.5万多处珍贵的史前岩画、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球面积最大的露天岩石艺术博物馆”。一处处生动、细腻又神秘的岩画和石刻,不仅让人对沙漠的过往展开无尽遐想,也让人们体验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环境恶化。
图片
撒哈拉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撒哈拉岩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撒哈拉石刻(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撒哈拉石刻(图片来源网络)
2015年时,科学家在卫星影像中发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那就是在撒哈拉沙漠中,竟然还隐藏了一条几乎可以说世界最大的远古河流河道,以及一个位于非洲中部的巨大湖泊。由此来看,撒哈拉沙漠曾经并不缺水。撒哈拉地区曾生活着数量庞大的大象、犀牛、长颈鹿、河马、羚羊等动物,古人将它们刻画在塔西利地区的岩壁上。一个郁郁葱葱、随处可见长颈鹿与大象的撒哈拉!多么遥不可及却又令人神往。但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恐怕只有骆驼才可以生存下去。
美编:朱文潇
校对:刘淇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