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冰丨山西文保的实践与思考:灾后文物保护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图片
图片
文物建筑,
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经历代水患、地震、强风等
外力作用和自然的剥蚀,
文物建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风雨兼程一路走来,
满目沧桑而依然挺立,
弥足珍贵。
我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发现,
不知在哪一天,
身边文物建筑或招致破坏或面临消失。
这些与文物本身健康状况有关,
与自然界强大的外力有关,
与日常保养跟进不及时有关。
可以说,
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
已成为文物建筑招致损毁的主要因素。
文物灾情,
往往是文物建筑屋漏偏遭连阴雨的结果,
导致文物损毁最后的一根稻草
多是因大自然气候变化因子引发的外力作用。
如山西广武段长城月亮门倒塌,
就是在2016年强风作用下发生的结果。
又比如2021年强降雨,
平遥城墙出现滑塌。
气候环境的突变下的自然灾害,
已成为今天文保管理工作
需要不断探索应对的重要课题。
图片
▲平遥城墙灾后
2021年10月,山西中南部地区普降大雨,受强降雨的影响,一千余处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灾情与险情的叠加,使一批低级别文物的保存状况,岌岌可危。
险情发生以来,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派出了专家指导组,指导山西的救灾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也专门赴运城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资金,对山西给予了资助。
省文物局专题研究,并组织精兵强将分赴各地救灾一线,组织开展了灾后评估,并针对险情处置、抢险保护、构件管理、项目安排、简化程序、舆情应对等出台了《关于做好灾后文物抢险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灾害应对处置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夯实社会保护基础、推进全面维修保护、完善数字档案记录、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探索保险保障机制”八项工作任务。
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防汛救灾政府采购便捷化的通知》,明确灾后文物抢险维修不进行招标,缩短工作时间。同时拨付了1.25亿灾后资金,对重要文物开展灾后保护维修。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图片
▲平遥城墙维修中
图片
▲平遥城墙修复后
市县政府和文物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组织力量及时开展灾后文物支护,以及危及文物建筑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影响文物景区开放的灾情处置。目前,已完工60处,正在实施的29处,正在编制方案或开工前准备工作的387处,文物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从灾后文物保护工作来看。灾后文物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社会关注度高。从去年10月以来到去年年底,媒体频频曝光报道山西文物受灾的情况。各大媒体、社会人士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了解情况,不断发声。可以说,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关注,保护难度和保护压力增加,接受社会监督已成为新常态工作,应该说面临更大的一种考验。
二是抵御能力差。文物部门应急储备物资不足。之前,关注更多是每年的岁修。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采取了遮盖、支护等手段有限,物资有限,措施有限。特别是大量低级别的文物,明显感受到保护压力,遇上突发情形时抵御的能力不足。各级文物部门应急处置方面,与相关部门的互通信息渠道和机制不畅,在化解应急处置风险能力存在差距。
三是社会参与度低。从这次灾情来看,社会关注度较高,但真正拿钱出力的还是少数,捐钱也主要是一些大企业。保护文物更多的责任还是扛在了地方政府的肩上。如何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仍是我们今后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山西受灾文物中,国保单位险情主要集中在周边护坡、岩体及围墙坍塌,以及院落塌陷等,文物本体只是部分建筑出现的局部渗漏。省保单位主要是2021年新入选的第六批申报单位,因之前是市县保或未定级文物,去年公布以后目前还没有开展全面的维修保护。而县保及以下不可移动文物出现渗漏、倒塌相对比例较大。这也与当前整体文物保护工作的保护体系,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关。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数量与资源底数在各地呈正三角分布,文物经费的投入呈倒三角分布。中央经费盘子大,但通过多年努力需全面维修的国保单位文物数量逐渐减少。地方经费盘子小,但需保护的未定级文物任务依然繁重。
图片
▲平遥双林寺,应急处置
图片
▲壶关三峻庙护坡坍塌
本次面对突发灾情,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文物应急工作全面纳入地方政府大盘子,文物保护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如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仍需要很多的制度设计。当前,做好文物建筑灾后抢救保护,应当正确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维修与保养的关系。实践证明,保养维护依然是文物延年益寿最有效的手段。任何物质都是有生命的。生命周期内如何通过养护,增加免疫力,改善体能,焕发其生命力,日常保养必不可少。通过日常除草、勾抿等工作,使文物建筑延年益寿。结合灾后文物保存状况,应认真开展对文物建筑受损的评估量化。特别是国省保单位和重要市县保单位,经过了近年来的全面维修,本次仅出现屋面渗漏的,就是要通过日常养护,屋面勾抿来解决,纳入年度保养维护盘子。针对濒危程度较重,急和险的文物建筑要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对象,从病害,安全、附属文物价值等方面入手,优先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制定维修方案,采取全面维修。以妥善处理好哪些需要维修,哪些需要保养,达到排灾除险目的。
第二,处理好排队与插队的关系。本次灾情发生之前。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受灾文物中保护维修已申报立项,有的已编制了方案并批复。按照规定和规则,应当按照方案批复的内容和项目来开展维修。这次,针对一个县域内或同一文物保护单位中,出现了有的建筑虽然批准了立项和方案,但该建筑实际险情程度没有灾后其他建筑严重,或已立项、已编方案,或是方案不包括要抢修的对象。为保障急险建筑险情先排,在组织实施中,应将这些急险的项目在本年度先行启动,并通过补报立项,完善手续来解决,以更好地将保护维修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本年度按正常应开工,受经费制约,而未开工的项目,则放在下年度再启动,灵活处置维修项目插队与排队的关系。去年11月,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新增批复立项30余处,组织补报省保单位的立项70余处,并完成了20余处的方案完善。
第三,要处理好抢救与抢险的关系。针对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险情程度不一的现状。结合全省元朝以前覆盖性保护抢救工程实施,对于格局完整、有附属文物、价值相对较高的,优先按传统做法开展抢修。特别是一个县里数量多又相对集中的地区,应统筹考虑项目资金与实施计划,本年度不能启动全面维修的,可通过搭设一批保护大棚,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对于因本次降雨,灾后出现建筑结构安全等重大险情的,要采取编制抢险加固方案来分类推进,做到应修尽修,应抢尽抢。
图片
▲保护棚
图片
▲搭设保护棚
第四,处理好主导与参与的关系。文物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需要不断完善,不断的机制创新。光靠政府来讲,对于数量庞大的底数和有限的财政投入来说,是化解不了当前保护的矛盾。灾情发生以后,市县政府做了不少工作,但受年度预算资金的制约,抢救工作还是有限。破解这一困境,仍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当中,形成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局面。目前我们通过腾讯、字节跳动平台,筹措资金三千余万元,对十几处文保单位开始了全面的维修。同时策划了守望相助的公益活动,开展了为文物撑伞的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展文明守望工程。但仍需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激励、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第五,处理好应急与预防的关系。文物灾情发生以后,国家、社会对文物关注度很高。但这些年对文物的灾后抢救保护来说,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从应急抢救资金分配来看,各地在文物保护上份额很少,等靠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支持的较多。从现有资金保障来看。中央及省都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做好灾后文物保护处置,还是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针对气候环境变化下文物救灾工作,所需物资储备,以及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日常养护工作等等,还需要在年度经费盘子中给予大力保障,需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任何一个生命体都需要日常营养的供给,需要水,食物等物资补充。文物也一样,应给予它充足的口粮,避免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大病得不到治疗而消亡。
第六,处理好研究与发展的关系。文物灾后保护与文物所使用材料性能老化有关。特别是长期风雨侵蚀使材料性能指标发生了变化,导致文物建筑体能下降。如何针对材料、工艺、技术设立课题,通过科技保护发力,解决好材料缺陷,促进保护事业发展。当前,不能受传统工艺、材料、技术的束缚,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技艺与科学改良的关系,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古建筑屋面长草,砖瓦件抗渗能力,椽望等木构的防腐能力等等,需要在日常养护的基础上,将好的技术引进来,促进它们更好地延年益寿。
第七,处理好规划与计划的关系。文物保护更多的是让其带病延年,遵循的是少干预的保护原则。针对灾后重建工作来说,还是要制定好工作的规划。灾情与险情共同存在,灾情需要有限的时间快速完成。而险情需根据进度要逐年解决。各地之前已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有的项目已有储备,需要结合灾情评估作出调整。本次受灾的一千多处文物,除一部分采取年度保养处置外,通过评估确定了450余处作为年度工作重点,进行灾后处置。剩余的700余处,要分三年规划实施。同时,针对每年度的实施项目,要根据县域资源数量,险情程度,项目库储备状况,分年度系统谋划并有序推进。对已经全部塌毁的文物建筑,要做好构件保护,对构件进行全面编号,在下一步保护修复时,尽可能用好这些构件。
第八,处理好指导与监管的关系。灾后文物抢险处置面对现行的工作程序和规则,既要保障工作质量,还要确保保护维修效果。对此,按照省财政厅出台的灾后抢救项目可以不采取法定采购程序的规定,为加快项目实施,统筹工作进度,要求抢险项目不做保护方案,而是编制抢险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包括文物简介项目内容、险情处置的工程做法、灾情照片、工程预算等。对于抢险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需选定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队伍来实施。未定级文物维修以及周边护坡抢险等,可以选定有相应工程业绩的队伍来完成。同时要求以市为单位要开展监理。以县为单位,要做好项目储备。在加强指导和加大监管上,各地根据情况也可在制度设计方面做一些探索。但工程质量是各级文物部门日常监管和检查的重点。年终要上交项目完成的工程报告,并附上修缮前、修缮后的照片,并做好对工程竣工验收管理。
图片
▲祁县丰固普寿寺灾后
图片
▲祁县丰固普寿寺保护棚
山西表里山河,之所以保留有这么多的古建筑,与特定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古建筑多数是木构为主,土木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多风干燥的空气,少雨量的气候,更有利于它延年益寿和更好的生存。
近千年、上百年的古建筑都是建造在高高的台明之上,更有利于防潮、防水和防洪。随着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雨量的加大,强降雨频次的增多,水对古建筑的影响和破坏将成为今后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雨水,还是地下水,空气中凝结水,与气候环境都直接关系,均以不同的方式侵入文物本体。在冻融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加速材料表面的分化。
同时也会引发周边的护坡坍塌,原生环境的改变,对建筑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因素。因此,加强日常养护,加大材料技术的课题攻关,做好应急预案;开展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置,将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共同推进,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拓展利用途径,让古建筑赋予新的功能,仍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做好探索。
※作者:白雪冰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保护山西古建
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
文|白雪冰BY|文博中国
图|文博中国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西古代壁画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
|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图片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