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焕新:传统节日碰撞“新物种”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粽子等传统节令食品也已进入消费高峰。《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螺蛳粉粽子”“鲱鱼馅粽子”“花椒味粽子”等引爆社交平台,京东超市推出了“黑松露味”“榴莲味”等,星巴克推出“大溪地香草冷萃风味星冰粽” “竹影柠香星冰粽”等,各种口味层出不穷。
实际上,根据上述口味可以看到,不管是“螺蛳粉”还是“黑松露”抑或是“香草冷萃”,都是年轻人喜好的口味。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在疫情影响下,各个新口味的粽子产品,或许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进行营销和销售,成为了消费链条上各方都热衷的方式,在这背后,则是相关企业重塑链条,进行“货找人”的底层逻辑。
在品牌、平台和消费者“三头热”的情况下,从业者对粽子市场也表达出乐观态度。思念食品方面告诉记者,预估今年粽子市场也能迎来乐观的增长。
传统品类焕新
端午节即将到来,粽子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但“咸甜”之争显然已经不足以支撑粽子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口味开始刷新消费者对粽子的认知。口味多样化,成为了赛道玩家们共同的选择。
记者注意到,在粽子这条赛道上,有不少跨界品牌在口味创新方面下足了功夫。星巴克今年推出了“竹影柠香星冰粽”“黑巧榛榛星冰粽”“芝芝咸蛋黄星冰粽”“大溪地香草冷萃风味星冰粽”“禅韵桃桃星冰粽”五种新品,融合了星巴克的饮品及甜品风味,同时推出相关礼袋,吸引消费者购买。
京东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团购服务,京东超市端午节主推“高贵新”三大系列粽子,并围绕地域习俗等六大指标打造定制款,如黑松露味、香辣螺蛳粉味、臭豆腐味、榴莲味、辣鸭脖味、红烧大肠味等新奇口味,满足客户对礼品定制和采购的需求。
百事可乐联名真真老老推出“百事皆可粽”,采用可乐浸泡的糯米,包裹可乐爆浆流心。不少消费者打趣:“甜党和咸党都沉默了。”
而餐饮企业则是“把菜放进粽子里”,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大董做了大董烤鸭粽,桂满陇做了江南梅干菜扣肉乌米粽、荔浦芋泥燕麦乌米粽、金贵陈皮洗沙乌米粽,贵州当地品牌“刘姨妈”做了辣子鸡粽、引子鲜肉粽,元祖食品做了藤椒牛肉粽,唐饼家做了茶树菇老鸭粽,谷牧春做了新疆酸奶粽。
实际上,层出不穷的新口味背后,是品牌方竭尽全力满足消费需求的底层逻辑。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粽子作为一个传统食品品类,在如何去布局新生代、靠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和讨好新生代方面,创新升级以及迭代一定是解决行业痛点的最佳路径。“在新生代的消费思维跟消费行为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叠加整个消费升级的红利,各个企业在食材、口味、推广等方面有一些新的举措,无疑能够匹配跟满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朱丹蓬表示。
另一方面,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认为,由于疫情分散反弹和经济下行压力,今年整体的节日消费需求偏弱。而各品牌推出各具特征的新品粽子,也是在当前情况下,尽可能刺激潜在需求。
相比较之下,老字号的口味就相对传统,记者在五芳斋、德和、诸老大等传统老字号粽子品牌的天猫旗舰店看到,其产品大多为传统的甜粽、肉粽、咸蛋黄粽等。
思念食品方面也告诉记者,消费者仍以传统口味为主,南咸北甜,各有所爱。北方以蜜枣、豆沙、八宝口味为主流,南方以猪肉、蛋黄肉、板栗肉为主流。
对此,朱丹蓬认为,“中国食品产业走到今天,在品牌上呈现‘两头尖’的形态,也就是说新晋的品牌,一定要做差异化才能快速出圈,而传统的企业,则更需要的是传承和坚守,这是非常明确的两个方面。聚焦在粽子这个品类上,既有儿时味道的坚守,也有创新升级迭代,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
记者从京东方面获悉,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咸粽子占据主导优势,咸粽子/甜粽子的销售比例大概为4:1,同时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上海等地区的消费者将粽子当作饭团来囤货,普通袋装咸粽子的销售有了爆发式增长。
“新口味粽子由于缺少社交场景,没有特别爆红的口味出现,今年有机粽子销售快速增长,体现出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京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不过,在粽子这一传统品类上,除了口味,也能看到其他的新消费印记。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搭配自热锅的“自热粽”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喜爱,自嗨锅、御品轩、真真老老等纷纷推出了“自热粽”。以仟吉的“蒸鲜粽”为例,一盒中有4只不同口味、规格是80g的粽子,3包蘸味调料,一个自热包,还有一些配置的小纸盘、小叉子,售价58.9元。包装信息显示,吃前需要加热15分钟。
思念食品方面也告诉记者,今年推出包装焕新产品“速冻锁鲜粽”,结合国人对新鲜、健康食物的追求,主打“急速冷冻30分钟”概念,相比真空包装更好地保留了粽子的新鲜好滋味。
借力线上营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的常态化,在端午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各粽子品牌也开始借力线上进行营销。
记者注意到,五芳斋、俏粽娘、江南味、广州酒家、稻香村等品牌纷纷开启了线上直播,有的主播边包粽子边卖货,也有企业选择在厨房直播,展示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突出“现包”的概念。
消费者也热衷于在线上进行购买,在淘宝商城,五芳斋有产品已经超过10万人收货,多款产品收货人数达到了3万以上。
电商平台也在极力地开展营销活动。记者注意到,近期,抖音电商食品行业发起“Hi吃端午季”活动,联动明星达人发起“一年一度粽子大赛”,经典、新奇粽子赛道同时叠加原产地文化溯源视频、趣味榜单等方式,多维度延续端午节粽子互联网营销热度。
据公开数据,去年端午节,抖音电商粽子短视频累计播放超11亿次,直播总时长达25万小时。粽子市场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售粽商家数是上一年的19.1倍。
草菁菁蒙火锅总经理田阳告诉记者,食品品类走向线上营销,大大改变了以前只能在门店周围“发传单”的被动营销方式,联合网红达人、明星,通过视频的方式将产品展现出来,再通过平台大数据精准推送给相关人群,能够大大提高营销效率,实际上是一种“货找人”的逻辑。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粽子”发现,视频博主们在“粽子”话题上各显身手,有的教包粽子,有的通过情景植入品牌广告,也有通过品尝的方式推广产品。
此外,京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京东会针对粽子成立专门营销项目组,以京东粽子的形象对外宣传营销,强调高品质和新品的推广。在活动方面,把众多口味粽子集合做2件8折和300减50的优惠活动,方便消费者集中采购。同时针对中华老字号品牌有“上潮日”专属活动,联合老字号品牌宣传自身的文化和制作工艺传承,介绍区域特色产品,让更多小众品牌和产品有展示销售的机会。
而在线下,也有品牌已经做好了特殊售卖渠道的搭建。思念食品方面告诉记者,“思念食品在全国各地设置了约30个城市级分仓,辐射重点区域市场。为满足端午节期间较为集中的购买需求,已提前在各分仓调货备货,以最大程度减弱疫情管控对公司产品供应的影响。”
朱丹蓬分析认为,现在每一个企业都在践行“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经营”“线上与线下资源互融共通”“线上与线下的短板互补”这三个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消费趋势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方向。
不过,朱丹蓬同时认为,“局部疫情的反复对消费意愿会带来阶段性的影响。但从目前的话题热度来看,多渠道布局和多样化营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沈萌也认为,各企业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尽可能扩大对粽子消费意愿不强的这一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能够进一步缓解消费压力。
在品牌方、消费者和平台“三头热”的背景下,也有从业者表达出乐观态度。思念食品方面对记者说:“近几年,国潮不断兴起,老百姓对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视度日渐增加,粽子市场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预估今年也能迎来乐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