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温州企业推八级工制度,最高年薪100万,万名一线工人争当技术能手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来自浙江温州的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从1991年创立到现在拥有五十多家全资及控股公司,稳稳向前的背后,是一线工人们在一百四十多个岗位上的协同创新。这项国家级的荣誉,是对华峰集团的褒奖,也是对一万多名一线工人的礼赞。

这一万多名一线员工中,有请缨常驻华峰巴基斯坦公司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国林;有提出“计量泵配件国产化”的浙江工匠黄章勋;有争当新时代“金牌工人”的“全国优秀农民工”薛孝西;有在省职工技能大赛中跻身前三的“浙江工匠”、仪表高级工程师的蔡信克;有锻炼出超快手速的“纺丝生头专家”林丙琛……他们大都没有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精益求精,走出了不平凡的劳动者之路。

近几年里,华峰集团先后印发多个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在系列举措中,“八级工制度”尤其引人关注,这是针对一线技能型产业工人创新设立的华峰八级技工通道,经评定达到八级工的一线工人,最高年薪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希望以此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打造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华峰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道。

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下,华峰涌现了一个个高技能人才。1990年出生的林丙琛,高中毕业就进入了华峰,在前不久的八级工评定中,他被评为二级技工。“可以不吃饭,可以不休息,但是手头的工作必须先完成。我的动作再快一点,我就能让废丝少一点,原材料的浪费就少一些。”林丙琛说。

林丙琛目前完成一个生头流程的最快速度达到了3分30秒,“重复上千次,只为一两秒”,这位认真钻研、力求在业务上成为“纺丝生头专家”,曾先后8次荣获公司三创“生头”比赛第一名,并多次成为公司“工匠1000攻守擂”擂主。在华峰集团的工匠文化馆里,明星师傅、华峰集团岗位标兵、千禧工匠林丙琛和其他多位劳模工匠一起亮相,向来往访客以及内部员工,讲述着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浙江工匠”黄章勋自2006年入职华峰,一直默默坚守在工作一线,积极学习钻研机修技术,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生产一线的骨干。计量泵是氨纶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有些设备服役已有十几年,内部部件磨损严重,已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计量精度,同时由于进口设备采购供货周期长,配件费用昂贵等原因,设备一直无法更新。为此,黄章勋提出“计量泵配件国产化”项目,难题在黄章勋双手中迎刃而解,每年为公司节约了近50万元的开支。2021年,黄章勋评上“三级技工”。

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一线职工中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也似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年轻员工们的心。“我刚进企业后感觉自己被一大批工匠劳模包围,不管年纪大小,男的女的,大家都很拼的样子。我就觉得自己也不能偷懒啊,要多练才行。”去年入职华峰的朱贺飞说。

“对于华峰企业来说,一是厚植榜样示范、典型引路的企业文化,二是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理念。”华峰集团总裁林建一说道。今年1-3月,华峰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再次交出了一份务实而精彩的答卷,这是近几年来,华峰加快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是全体华峰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早在2003年华峰集团便提出“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把员工当成“创业者”、“合伙人”,与员工慷慨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让员工的付出有所得,带领职工们在集团发展的道路上员工们共同致富,多举措满足员工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全国现有近7000套宿舍的基础上,华峰集团党委、工会主动出面协调投资超过6亿元,在瑞安基地再兴建1592套保障住房,让更多员工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