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内到校外,广州为少先队组织打造“无界”学习课堂

一抹红领巾,一双双认真的眼睛。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在越秀区少工委的指导下,少先队广州市回民小学“林长小队”开展了名木古树探访实践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一棵棵“英雄树”跃然纸上,队员们在户外开展了一系列生活的研学。“树木常绿、羊城常美、我们常欢”的口号深入队员们的心里。
从校内到校外,从单一到多元共建,广州少先队组织不断拓展边界,化有限的课堂为“无界”的实践。如今,在广州的社区、乡村、少年宫,随处可见少先队员活动的身影。各类校外场所发挥实践育人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州少先队员涵养家国情怀、培养集体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广州以打造政治鲜明、思想先进、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新时代少先队组织为目标,正不断加强区域化队建,努力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校外工作体系,打造校外少先队组织立德树人的创新模式。
图片
林长小队。
图片
每到周末,海珠区素社街、赤岗街和南石头街的社区队室就洋溢着少先队活动的氛围,充满了队员们欢乐的笑声。
咸水歌、玩转魔方、趣味黏土、创意扎染,素社街社区少工委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融合了大元帅府小学、新港路小学、海联路小学、前进路小学等学校大队的特色,队员们都爱参加。这是海珠区积极推动少先队工作“迈向社会”的实践。
社区是开展少先队同伴教育、实践活动的天然平台。走出校园,社区、街道已经成为少先队工作不可或缺的阵地之一。
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海珠区赤岗街道、南石头街道相继成立社区少工委,引导少先队员从校内走到校外,参与到社区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
目前,海珠区社区少工委已经建立了少工委委员联系机制,并且形成了“团干+社工+辅导员+少先队员”的联动服务模式,做到“一周一活动”“一活动一宣传”。
海珠区的探索不是个例。团广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要求,指导各区团委、少工委发挥组织优势,探索推动少先队工作“迈向社会”。
图片
海珠社会化现场推进会。
在黄埔区,团广州市委在幸福誉社区打造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试点,依托黄埔区青年地带学校社工专业力量,联动维系辖区内及周边街道13所学校,策划开展少先队员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普法禁毒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扩大少先队员社区参与面,打造少先队员社区三公里“朋友圈”。
去年11月,越秀区成立全市首个风景区里的少先队——少先队广州市越秀区“云道大队”成立。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小学以广州云道为纽带,邀请登峰小学、云山小学、二中、二中应元学校,共同组建校外少先队组织“云道大队”。在这一年时间里,“云道大队”的队员们率先行动,通过“学、访、讲、唱、画”等形式,结合生态文明,能量守护等主题进行红领巾争章系列活动,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打造幸福生活圈。
“‘云道大队’成立红色雕塑讲解小先锋中队、麓湖公园逐梦定向小达人中队等9个中队,组织辖区内的少先队员们开展校外少先队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越秀区桂花岗小学党支部书记、少工委主任、校长汤洁介绍。
不断改革创新少先队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着力打造政治鲜明、思想先进、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新时代少先队组织,广州一直在行动。
未来,团广州市委还将在街道、社区试点建设少先队组织,指导各区团委、少工委发挥协调作用,整合广州市少年宫、“青年地带”、周边学校等现有师资力量和项目资源,推动建立街道辖区内各中小学横向联动和一年级到初三年级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少先队员打造“家门口的少先队组织”,使街道、社区成为少先队员思想教育和实践成长的重要支点。
图片
云道大队成立仪式。
图片
去年10月11日,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场上,20名少先队员以阿卡贝拉和快闪等形式演绎歌曲《少年》,优美的旋律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这是广东省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挂牌仪式现场的一幕。
广州市少年宫少工委、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少工委、黄埔区文冲街道少工委、南方报业小记者团(广州)少先队大队等4个广州市试点校外少先队组织也在当天成立。
目前,全市共有36个市级、90个区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11个区的少先队校外实践阵地矩阵。
去年9月,共青团中央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少先队组织建立联建共育机制,为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在此背景下,广州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更具有创新意义。
团广州市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少先队工作与少先队员新的学习生活的特点结合,创新实践形式。有效构建覆盖广泛、动员便捷、校内外有机衔接的少先队组织体系,是打造具有活力的新时代少先队组织探索的方向。
将少先队组织向校外拓展,不仅是实践场所的变化,更是丰富社会教育资源的链接与聚合。特定行业领域有特定的教育价值,而少先队南方报业小记者团(广州)大队的成立也利于行业特色,为少先队员提供实践中的一线视。
“南方报业小记者”作为首批授牌广州市校外少先队组织的唯一小记者品牌,目前在全省拥有逾12万小记者用户,其中少先队员超4万名。而此次少先队南方报业小记者(广州)大队的授牌,也意味着小记者团成员又多了更多专业性实践的机会。
加强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与少先队共建,团广州市委正在不断挖掘不同特色的实践场景,努力丰富少先队实践育人的内容。未来,少先队南方报业小记者(广州)大队将通过与相关机构共建实践(研学)基地、与相关院校共建校园记者站,持续为中小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打造校外少先队立德树人的特色模式。
图片
越秀区大塘街少工委成立。
图片
打造少先队红色交通研学路线、AI博物馆进校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近日,广州市少先队活动中心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落成。这一次,“少年宫”不再是一个场景化的名字,广州市少年宫少工委带来了新的使命。团广州市委不断改革创新少先队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率先设立校外少先队组织试点。在学校有校少先队,在社区有社区少先队。少年宫以及其他青少年活动基地少工委组织的成立,将少先队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扩展,在多样的活动中为少先队发展链接社会资源,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校外工作体系。
以少年宫为活动阵地,多元共建的少先队校外实践不仅仅在线下,更在线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了给孩子们更多学习实践的“空间”,团广州市委、少年宫多渠道纾困,将少先队实践搬上“云课堂”。152期《云上少年宫》线上课堂,通过“游、学、研、玩”多种活动形式引导青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精神谱系”广州青少年系列微课程则突出“短、平、快”教育形式,以讲述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党的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课堂在延伸,实践中育人。在少先队工作的创新探索中,少年宫也不断刷新“角色”,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图片
截至目前,团广州市委以全市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基地为主阵地,联动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活动场所开展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等主题推出600多个活动项目,着力提升少先队员综合素养,累计覆盖少先队员超过18万人次。
近年来,团广州市委紧密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行为特点,“红领巾奖章”“少先队知识小达人竞赛”“云队课”“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等品牌工作持续优化,榜样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工作阵地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少先队共有260名个人、197个集体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在崇尚先进、学习榜样、传承红色基因的氛围中,少先队工作正不断完善政治培养链条,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
【南方日报记者】马艺天 冯艳丹
【作者】 马艺天;冯艳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