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为何迟迟不愿意独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克维奇及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齐聚别洛韦日森林,准备签下《别洛韦日协定》,促成苏联解体。不过,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三国首脑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因此,三人决定邀请纳扎尔巴耶夫到别洛韦日森林。毕竟纳扎尔巴耶夫所领导的哈萨克斯坦,称得上是苏联第四大加盟共和国。再加上纳扎尔巴耶夫在苏共有很高的威望,因此邀他来参与,势必能让苏联解体在法律程序上更有说服力。
然而,纳扎尔巴耶夫却拒绝参与签署苏联解体的协议。那么,纳扎尔巴耶夫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拒绝签署协议,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图片
其实,自从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宣布独立以后,政治嗅觉敏锐的纳扎尔巴耶夫,就已经预判到苏联解体是早晚的事情。不过,就算如此,他也并没有像其他加盟共和国领导人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脱离苏联。他一直等到苏联真正解体后,才宣布独立建国。因此,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后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
按理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苏联解体对于纳扎尔巴耶夫而言,肯定利大于弊。因为苏联解体前,纳扎尔巴耶夫虽然是哈萨克斯坦最高苏维埃主席,但是他的级别,仅仅相当于苏联的一个省长而已。一旦哈萨哈斯坦独立建国,他就成了一国总统。无论从级别还是影响力来说,这都是天壤之别。那么,纳扎尔巴耶夫为何不赞成苏联解体呢?
这还得从纳扎尔巴耶夫的成长经历说起。
纳扎尔巴耶夫是牧民的儿子。由于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操劳所得,因此家境颇为贫寒。再加上纳扎尔巴耶夫出生于卫国战争前夕,他出生不久,父亲就积极参与到后方战备物资加工中去,无暇照顾家庭,因此,家里的生活也因为战争的原因,变得更加窘迫。
好在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再加上离莫斯科比较远,因此哈萨克斯坦几乎没有受到炮火的攻击。据纳扎尔巴耶夫回忆,就在战争期间,母亲还带他出过远门,旅游过一次。
由于父亲很少在家,纳扎尔巴耶夫很小就帮助母亲干活。到六七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名牧羊少年。也就在这样的艰苦生活中,纳扎尔巴耶夫的意志,得到了很好的磨炼。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开始搞集体农庄。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苏联还在各地创建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因此,在十岁的时候,纳扎尔巴耶夫得以有机会到学校读书。
中学毕业后,纳扎尔巴耶夫考进了卡拉干达冶金联合企业高等技术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大型钢铁厂做工人。工作期间,他和妻子萨拉结婚。
图片
纳扎尔巴耶夫仪表堂堂,又颇有学问,因此很快就担任了钢铁厂团委书记。到1979年时,纳扎尔巴耶夫已经担任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了,那时候的他,可以称得上是哈萨克斯坦政坛中大有可为的后浪。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极力解决“老人政治”的问题,年轻干部纳扎尔巴耶夫受到青睐。1990年,50岁的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哈萨克斯坦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掌管哈萨克斯坦军政大权的一把手。
对于纳扎尔巴耶夫来说,从一个底层穷人,最后变成一国元首,他所获得的地位和荣誉,和苏联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他对苏联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保守派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发动“八一九政变”。
导致这一政变产生的原因,纳扎尔巴耶夫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波罗的海三国闹独立成功后,一些加盟共和国蠢蠢欲动,也想脱离苏联。比如当时经济最富有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由于他们在苏联体制的管理下,承载着要帮助相对贫穷的加盟共和国的责任,所以每年都必须真金白银的拿出千万卢布用来贴补那些相对贫穷的加盟共和国。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赤裸裸地劫富济贫,因此他们早就心怀不满。而那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加盟共和国,其实也并没有因此感念苏联,他们对苏联的大家长制度也很有成见,盼望能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外事权,所以,他们也在谋求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苏共进行了一场全民公投。公投结果是,76%的人支持继续苏联联邦制度,不愿意苏联解体。不过,绝大部分人却又希望,苏联能放权给加盟共和国,让加盟共和国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这种背景下,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5月,与15个加盟共和国首脑经过协商决定,建立“新苏联”,把独立自主权和外事权等下放给各加盟国,并于8月14日公布了即将签署的《新联盟条约》内容,该条约准备在8月20日在莫斯科签署。
这件事对于苏共高层来说,无异于深水炸弹,一旦新条约执行,苏共就失去了对各加盟共和国的统治权,而苏联也因为体制的改变,变得名存实亡了。
图片
不愿意改变旧体制,不愿意苏联解体的亚纳耶夫等人,于仓促间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政变”,企图逼迫戈尔巴乔夫辞掉总统职务,从而导致《新联盟条约》作废。
对于突如其来的政变,纳扎尔巴耶夫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在政变发生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亚纳耶夫等人,斥责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宪法。
这些反对的声音,让企图夺权的叶利钦很来劲,他觉得他夺权的行动更加有理有据。因此,他很快就控制住了舆论。在他的鼓动下,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街头,反对亚纳耶夫等人。军队里也有不少人倒戈,拒绝听从国防部长亚佐夫的命令,转而支持叶利钦。
在一片反对声中,政变仅持续了72小时就宣告失败。叶利钦对政变参与者毫不留情,直接以“叛国罪”的罪名,把他们抓进了监狱。
由于纳扎尔巴耶夫在政变第一时间发声反对,因此叶利钦对他颇有好感。恢复自由的戈尔巴乔夫,也对他器重有加。
纳扎尔巴耶夫虽然反对“八一九政变”,但他初衷是想维护苏联,不愿意苏联解体。但是让纳扎尔巴耶夫没想到的是,历史的进程却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的叶利钦,竟加快了推进苏联解体的步伐。
图片
​1991年12月8日,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到叶利钦电话,并拒绝在苏联解体的协议上签名后。他就来到了戈尔巴乔夫的官邸,毫不隐瞒地把叶利钦等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向戈尔巴乔夫作了汇报。
可惜的是,这并没有引起戈尔巴乔夫的重视,戈尔巴乔夫认为,叶利钦根本不可能让苏联解体。
纳扎尔巴耶夫之所以希望苏联继续存在,除了个人感情的原因外,还因为在苏联的领导下,经济并不富裕的哈萨克斯坦,每年都能够从苏联获得相当可观的补贴。
再一点,哈萨克斯坦在苏联的扶持下,工业多是重工业和军工业。显然,如果脱离苏联的领导,哈萨克斯坦工业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哈萨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人口非常复杂,其境内有131个民族。这么多民族,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没有苏联这样强大的领导力量,哈萨克斯坦很有可能发生内战和分裂。
正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纳扎尔巴耶夫真心希望苏联继续保持着对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可是,纳扎尔巴耶夫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他根本无法改变苏联解体的命运。最终,纳扎尔巴耶夫在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后,他也不得不宣布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
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在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经历了卢布贬值、经济崩溃、物资极度匮乏、人才外流等众多问题。这一切,都让才独立不久,又没有建国经验的哈萨克斯坦一片混乱。
虽然问题又多又棘手,但纳扎尔巴耶夫也的确是个治国之才。在他的努力下,同时在俄罗斯及中国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得以恢复,到现在已经一跃成为中亚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的人均收入,甚至高于乌克兰的人均收入。
也正是因为纳扎尔巴耶夫稳健清醒务实的政策,因此纳扎尔巴耶夫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获得了民众极大的信任,在民众高票支持下,他接连担任了4任总统。直到2019年,由于年事已高,他才主动辞掉了总统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