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座舱盖上的两条“花纹”是什么?

这东西名字叫“智慧”。
很多人都说歼-20的座舱盖使用了加强筋,不算是正儿八经的一体化座舱盖,不但影响隐身性能,而且还无法使用抛盖弹射方式,在飞行员需要弹射离开飞机时,就只能使用穿盖弹射了,但是穿盖弹射危险较大,有可能把飞行员的头撞在座舱盖上,因此需要在座舱盖上增加一套爆破索,也就是座舱盖上的两条“花纹”。但是其实,这并非是落后,而是一种“智慧”。
图片
图片图为歼-20战斗机飞行员头顶的小型爆破索。
先具体说一下爆破索的功能。战斗机在作战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危险情况,比如被敌方导弹锁定等,此时就需要飞行员果断选择跳伞。跳伞的办法目前主要是弹射座椅,在使用弹射座椅时,座椅下的弹射火箭会启动,把座椅推到空中,然后打开降落伞,让飞行员安全降落。但是,现代战斗机速度较快,因此都有一个比较坚固的座舱盖,以防止飞行中出现撞鸟等问题,但也因为座舱盖较厚,因此飞行员在弹射逃生时,就必须要考虑把座舱盖的问题解决掉。
图片图为穿盖弹射测试。可见弹射座椅带着飞行员穿出战机座舱盖。
两种办法:第一个是抛盖弹射,也就是在弹射座椅启动之前,飞机先打开座舱盖,然后启动座舱盖下的火箭装置,将舱盖抛出。这样,飞行员头顶就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再启动弹射座椅,让飞行员顺利出舱,这种方式确实较为安全,毕竟座舱盖不抛出,飞行员就可以选择不启动弹射座椅,避免了把脖子撞断的风险。
图片图为F-16战斗机进行抛盖弹射测试,可见座舱盖已经抛出。
第二个方式就是穿盖弹射。这种方式出现比较早,较早的时候甚至是飞行员戴着头盔撞向座舱盖,直接穿过去,当时,使用这种方式弹射的飞行员,很多都出现了撞晕、撞断脖子等问题。现在,歼-20等战斗机都使用了一体化成形的座舱盖,虽然里面还有加强筋,但是舱盖依然是一体的,厚度和硬度都大大增加,此时就必须依靠爆破索,先把舱盖炸出一个大洞,然后再让飞行员穿盖弹射出去。
图片图为歼-20的座舱盖特写,可见其座舱盖上的爆破索。
由于美国在F-22A战斗机上应用了一体化座舱盖,使用了抛盖弹射的方式,因此这种方式被视作是先进的象征。当然,他也确实能带来一些好处,比如一体化舱盖扩大了飞行员视野,同时增加了舱盖的整体性,提升了飞机的雷达隐身性能。抛盖弹射也确实比穿盖弹射更为安全,因此,这种设计也成为我国追求的目标。
图片图为有加强框架的战斗机座舱,可见框架结构确实限制飞行员视野。
在歼-20战斗机尚处于验证机、原型机的阶段,我国也曾使用厚厚的一体化舱盖,而且没有加强筋,甚至也使用了抛盖弹射的方式,在当时是真的“火了一把”,充满了科幻度和时尚性。但是,在歼-20战斗机量产服役的型号上,却使用了较薄的一体化舱盖,并且安装了加强筋,还换成了穿盖弹射,一度让很多军迷表示失望,认为是落后的表现。
图片图为F-22A战斗机的座舱盖,是一体化的。
但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智慧!什么智慧呢?那就是实战,一切瞄准真正的战争。战斗机是战争机器,是要来参战的,而不是为了好看、为了时髦就去追求一些不必要的能力。纵然,类似于F-22A这般厚重的一体化舱盖,确实有利于隐身,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价格高昂、产量不足。在美国,F-22A与其说是国家的项目,倒不如说是私有企业洛马集团的商品,出售给军方使用。因此,洛马完全可以不考虑成本,反正总会有军方来买单,一架F-22A造价就有1.2亿美元,可谓惊人。
图片图为美国F-18战斗机进行抛盖弹射测试,可见座舱盖下点燃的小型火箭。
但是在我国,歼-20的生产、装备全靠国家立项和出钱,因此歼-20的研发、制造、装备中,那些卖相好、浮夸的设计就被取消掉,保留的都是性价比高、利于实战的设计。歼-20虽然使用了加强筋,但是加强筋在舱盖之内,对隐身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又极大的减轻了舱盖重量,降低了舱盖的造价,使得歼-20成为一种易于大量装备的战斗机。
图片图为歼-20座舱盖特写。
图片图为F-22A战斗机的座舱盖。
说起来,舱盖的技术含量稍微降低一些,还有利于大规模普及生产。毕竟成飞拿出的验证机,使用的舱盖是成飞自己制造的,在飞机产量小时,成飞可以一个一个制造舱盖,但是当战斗机需要服役数百上千架时,就必须要使用市场资源,利用我国丰富的产业链条来保证供应。但是在制造业链条中,能生产厚重一体化舱盖的很少,反倒是这种较薄的舱盖,可以拿到不少货源,因此歼-20的产量不需要受其限制,这更有利于应对大规模列装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
图片图为美国F-35战斗机的座舱盖,也使用了较薄的设计,内部有加强筋,这都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的做法,同时,可见F-35座舱盖上的一条爆破索,爆破索如此简单,说明舱盖厚度肯定还不如歼-20。
因此,歼-20的“智慧”就是,研发的是实战用的战斗机,适应战争的作战飞机,而不是摆在展览场所的好看飞机、时尚飞机,这种一切向实战看齐,一切向实用看齐的设计理念,恰是我国军工发展和美国的最大不同之一。美国的洛马和波音竞标时,当然希望飞机性能更好、设计更时尚,但是这种商品化的思维在我国是行不通的,虽然我们也追求极致性能,但是我们更需要性价比和易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