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大不同,盘点福建各地独特的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粽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在你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的呢?
除了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
福建的各个地区有什么特别的传统习俗吗?
今儿小旅就来为大家介绍这些
带着浓厚福建风情的端午习俗
不妨看看自己了解多少个哦~
图片
图 | 陈建国
福州习俗
熏黄烟
在小时候,端午节的正午时分,每家每户都会点燃黄烟。然后将其往墙逢、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于是在节后,家里各处都会留下一道道黄色的“涂鸦”。虽然如今已经很少有家庭会燃黄烟,但是每到端午还是会回忆起当初的味道。
沐粽汤
福州人会在中午前煮好一锅煮粽水,在正午时分用它来洗澡。根据老一辈的说法,这样就能消毒解暑,夏天不容易生痱子,同时也能防止蚊虫叮咬。
图片
图 | 福州日报
太平燕
太平燕又称扁肉燕,取一个“太平”、“平安”的好意。它是福州人逢年过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吉祥菜”。
图片
图 | 福州日报
福州 · 粽子
说到粽子,常见的是花生粽、咸粽和白棕三种味道。年轻人多爱吃肉棕和甜粽,而吃不了甜的老人家则是偏好咸口,使用鲜香的卤肉香菇作为馅料。
过去的福州人常用烧过的稻草灰过滤成碱水再最后泡一泡糯米,老一辈说:这样做出来的碱粽清香无比。即使是无馅的白粽,用筷子戳进粽子然后捧着白糖瓷碗沾着吃,这样甜糯滋味也是孩子的最爱。
图片
图源 | 郑朝羊
厦门习俗
每到端午龙舟赛之后,闽南地区还有一个独创的特色节目,称为“水上抢彩头”,即“捉鸭子”。这是闽南地区三百余年的竞技遗风,相传是郑成功在安海港操练水师的史俗演变。
图片
图 |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回娘家
厦门包粽子不单单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民间古老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厦门的端午节也称作“女儿节”。在过去的端午时候,已经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到娘家做粽子。每一个粽子里包含的都是对娘家、对长辈亲友诚挚的爱。
图片
图源 | 厦门日报
泉州习俗
煎堆补天
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前阴雨连绵,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止了,人们说是把天补好了。这食俗便由此而来。
图片
图 | 草草啖盐说蜜
唆啰嗹
唆啰嗹又称采莲,因反复吟唱唆啰嗹,故俗称唆啰嗹,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俗踩街舞蹈,在全国独一无二。采莲队员在户主家挥舞彩旗可辟邪纳吉,无论店家或居民都会争先恐后地放鞭炮,祈请采莲队入内“采莲”。
图片
图 |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泉州 · 粽子
泉州肉粽品相好,富有引人品尝的魅力,馅料式样多,味色饱满,香甜爽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肉粽以糯米、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鸡肉、鸡蛋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烂。制作好的肉粽,往往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美味可口,回味无穷。
图片
图源 | 泉州文旅
南平习俗
先包粽子
闽北地区端午的重头戏也是粽子,但是南平人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节前,赶早不赶晚。因为他们有个讲究,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但是一般头筹总是比较难拿,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初二、初三包,初四才包的可是要吵架的。
粽子分甜、咸、碱,内陷一般有蜜枣、豆沙、花生、肉等等,相对来说味道比较纯粹。
图片
黄瓜田螺
在闽北一带,传说端午节这天吃田螺可以明目。所以,端午节这天大家都爱吃上一碗田螺。而且田螺也是闽北的特色菜,尤其是田螺煮黄瓜,独具风味。
图片
龙岩习俗
熬“药把水”
端午节前后是许多中草药的成熟期,这个时候的中草药药性很好。艾草、菖蒲、灯笼草、鱼腥草、桉树叶很是畅销。
人们将药用植物捆成“药把”,煎出浓浓的“药把水”供全家人洗澡。有的还将鸡、鸭蛋与“药把”同煎,然后将它剥壳吃下。听说,这样身上就不会长“痱”和“癣”。
图片
宁德习俗
送鱼
端午节时期,除了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习俗外,在宁德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习俗,节前女婿要给岳父母送黄鱼,家境一般的就送海上养的黄花鱼,家底殷实就送野生的黄唇鱼,俗称“送鱼”。
图片
莆田习俗
五味草煮黄蛋
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统称“午时草”与鸡蛋、鸡蛋一起煮,味道芳香。煮蛋的汤水用来给小孩洗澡,洗好换新衣,再用五色线结成网袋,装上熟蛋给小孩戴胸前,祈求今后更加平安、健康、聪明。
图片
图 | 新华网福建频道
三明习俗
送节
三明过节有送节的习俗,送节的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多为晚辈向长辈送节,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家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
送节的礼品除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玩具、扇子、面条等。其实这些礼品也有讲究,不同的礼品寓意各种美好的祝愿。
图片
漳州习俗
走贡王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
平潭习俗
煎面饼
“初一钉菖蒲,初二起糅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这几句民谣印证了平潭端午节别致习俗。
端午节煎面饼是平潭特色传统习俗之一。旧时平潭城关一些祖籍福州、泉州的居民,仍沿习包粽子。
五月初五午时吃过节饭,家家喷雄黄酒,还要在小孩的耳朵、鼻孔、额头等地方涂上雄黄酒。家中被帐、冬季袍袄都要搬到户外或阳台上晾晒,叫做“晒午时”。小孩子过节还要挂上香袋(内装山萘、丁香等中药材),意在解毒避邪。端午节,女婿要给岳家送礼,称为“分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