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妻火葬场”or“姐就是女王”,替身文学的爽感密码

| 打狗棍
前阵子完结的民国剧《良辰好景知几何》中有一段狗血又刺激的情节:陈都灵饰演的女学生林航景在被迫流产后,对男主萧北辰倍感失望,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几年以后,她以萧北辰的友人妻子“盛寒君”的身份霸气回归,从柔弱清纯的女学生,摇身一变为时髦华丽的“洋派小姐”,并秘密调查男主,开启了报复之旅。男主相见却无法相认,百般质问只得到女主轻描淡写的一句“您认错人了”,最终无奈低头,哼出一声“嫂子好”。
图片
这剧情不出意外地击中了观众的嗨点,又一次让“替身文学”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替身文学,顾名思义,指的是A将B看做C的替身,从而牵引出一段情感公案。从日本纯爱电影,琼台湾言情剧,到内地的家庭伦理片、古装大女主和古装仙侠剧,处处可见“替身文学”身影。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变体。
这个从网文时代就备受青睐的狗血桥段,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在2022年,继续挑逗观众的神经?
图片
01
影视剧中的替身文学流变
日本经典爱情电影《情书》中,渡边博子因为给亡故的未婚夫藤井树寄去了一封信,揭开了自己是未婚夫的白月光女藤井树的替身的残忍的事实。由于故事以回忆的形式将落点轻放于男女主青涩的校园时代,观众只记得俩人懵懂轻柔的暗恋,感叹于片尾书签背后那幅小像所蕴藏的不为外人道的深情。
早期影视剧中的替身文学,常被用于展现主角的用情至深。言情鼻祖琼瑶奶奶深谙此道,在《情深深雨濛濛》中给娶了九房姨太太的陆振华写了一个已故的白月光萍萍,并最终揭示出每一任姨太太都是因为某个身体部位长得像萍萍所以被娶进家门,成为凭吊故人的活化石。这种如今看来令人毛骨悚然的渣男集邮行为,当年在剧中却成功将动不动就拿鞭子抽人的残暴老爹陆振华洗白成了痴情种。
图片
图片
几年后,同样的桥段再次出现在《还珠格格第三部》时,琼瑶阿姨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质变,意识到拿活人凭吊白月光,不过是渣男故作深情的借口。乾隆皇帝下江南,遇到了美女夏盈盈,声称其酷似夏雨荷,要将其带回宫,以慰自己的相思之苦,却被以老佛爷为首的妇联团队三言两语刺穿其痴情真风流的假面。
图片
图片
于正同样是替身梗爱好者,其作品《美人心计》《宫锁连城》《陆贞传奇》都有此套路。《陆贞传奇》上演了最标准的“替身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的套路:男主高湛因为陆贞相貌酷似初恋萧唤云而对其心生好感,却引发初恋的嫉妒,中期女主意识到自己是“替身”后发挥大女主本色,果断斩情丝,反而令男主看清自己的本心,与已经黑化的白月光划清界限,化身护妻狂魔。
这种在感情中坚持自我有原则的大女主和幡然悔悟后坚定追爱的男主,以及少见的“替身”正面迎战“原身”并大获全胜的情节,让《陆贞传奇》开播时拿到了收视冠军的宝座,也让赵丽颖开始在85花阵列中崭露头角。
图片
提到替身文学典中典,《甄嬛传》当之无愧。它以一己之力,将“替身文学”从女性爽文套路升华至“悲剧美学”的高度,让“莞莞类卿”成为“替身文学”的文学化表达。从前让女观众上头的“替身”爽梗,在《甄嬛传》中成为笼罩甄嬛前半生的淡粉色阴霾。皇帝一句“能有几分像菀菀,也算是你的福气”如闪电破开乌云,照出惨淡现实。
图片
甄嬛视皇帝为夫君,而对方只是将其当作纯元皇后的平替,剥夺其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甄嬛那句“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如一个巴掌,狠狠打醒了电视机前期待“追妻火葬场”的观众。
从2016年开始大热的仙侠剧,则因为有了“前世今生”和“法术”等超自然设定,使替身开始打包论斤贩卖。获得了无上法力与绵绵仙寿的仙人,在面对“替身与被替身”时,也更加干脆洒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男女主夜华、白浅互将对方视为前任素素、师傅墨渊的替身,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谁也不亏欠谁;今年大热的《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中,“疯批”顺德仙姬更是支棱了起来,在得知心爱的师傅不过是把自己当作宁悉语的替身后黑化,借助法力优势狠狠教训渣男,毫不拖泥带水,看得观众击节赞叹。
图片
02
替身文学的两种变形
传统的替身文学模式外,还存在一些类型变形,如“反替身文学”“伪替身文学”
“反替身文学”顾名思义,即主角在面对可能成为白月光的替身时,表现出对于替身强烈的反抗态度。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斛珠夫人》中的帝兰CP,帝旭年轻时与邻国公主紫簪陷入热恋,紫簪不幸身亡后,邻国进献上同紫簪外貌一模一样的新公主缇兰,未曾想激起了帝旭强烈的逆反心理,频频虐待“妄图取代紫簪”的缇兰,却在与缇兰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被治愈,最终爱上了缇兰。
图片
这种“大型真香现场”与传统的“追妻火葬场”给观众带来的爽感是相似的,妙在人物关系前后的倒置,后期的爽感来自于主人公摆脱原身的影响,看清自己当下真实的内心后勇敢做出情感选择。
“反替身文学”做到了对“替身文学”的超越。在当下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专一”成为男性角色受女性欢迎的必要条件之一时,传统替身文学里“心里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伪痴情变得不再受欢迎。而“反替身文学”中主角对待替身本能的抗拒态度更容易令女性感觉到主角对“原身”与“替身”是两个独立个体的清醒认识,即便后文中主角与替身产生感情,也会大大降低“渣感”。
替身文学中还有一个分支名为“伪替身文学”,即“自己扮演自己”,情节大多为主角在遭遇变故或者爱人的背叛后不得已背井离乡,潜心深造,后期黑化,华丽归来展开报复。
这类主人公性格塑造多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期多为单纯、隐忍、朴实、善良、柔弱的恋爱脑,后期则是或霸气十足,或风情万种,总之一心复仇搞事业的酷哥酷姐。
伪替身文学的经典之作应该是11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剧《回家的诱惑》。朴实的家庭主妇林品如,在经过闺蜜丈夫的双重背叛、流产、失足落海等一系列事件后决定反击,改头换面以都市靓女“高珊珊”的名义杀回赛场,欲将前夫夺回,与“毒闺蜜”艾莉一教高下。
图片
“为所有爱情执着的痛,为所有爱情所受的伤……”2011年,《回家的诱惑》最高城市收视率达到5.2%,收视份额高达26.7%,打破了韩剧《大长今》的收视纪录。
无论是“替身文学”还是“反替身文学”,都是典型的女性故事模式以“爱”推动情节发展,矛盾与冲突大多源于角色内部,重点常常在于主人公对自己真实内心想法的探索和叩问。
“伪替身文学”则通常以“恨”推动情节的发展,用写男频文的方式来讲述爱情故事。“前期被百般欺辱,中期潜心修炼,后期一雪前耻”,故事整体以外部冲突为主,情节大开大合,主人公前后身份性格地位的强烈对比,令观众能够获得一种类似于看男频文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爽感。当下言情剧中使用“伪替身梗”,如《良辰好景知几何》,同时将两种爽感合二为一,
古早的影视剧中还有脑洞更大的性转版“伪替身”——女主角遭遇背叛与变故后,以男性身份复仇归来,大杀四方。比如黄奕版《新女驸马田海蓉主演的《反串》。前者中,妙州知府冯素珍与书生李兆廷相恋,却遭遇小侯爷东方胜逼婚而家破人亡,于是化身为士子冯绍民考状元,娶公主,扳倒一众反派后与心爱之人归隐田园。
图片
民国爱情大戏《反串》则悲剧感更强,苏北贫女茉莉被传媒大亨洪承礼捧成超级大明星,却又遭遇洪的背叛险些丧命。东山再起的茉莉化身英俊男星肖月白,与洪斗智斗勇,处处占得先机,最终却因为身份暴露而自尽。
图片
这一类“伪替身文学”加入“女扮男装”的桥段,以更加戏剧化的方式,展现感情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激烈的情感复仇。
03
替身文学的爽感来源
从前,女性观众对替身文学的钟情来自于可预知的“追妻火葬场”,前期无论多虐都只是在情绪上不断加码,为后期的情感与人物关系反转做铺垫,从而让观众产生一种“你小子也有今天”的报复性快乐。这种报复性快乐的前提一定是作为观察者的一方真正爱上了替身,其本质仍逃不出男女情爱的囹圄。
然而,当下女性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通过获得男人的爱”来获得爽感,爽感的来源开始变得更多样化。一方面,替身对”观察者”进行直接报复,从而获得“大仇得报”的爽感。例如《甄嬛传》后期,剧情从“替身文学”走向“反替身”甚至“伪替身”时,观众和甄嬛都已不在意皇帝是否已经将真心交付,观众期待的只有“钮祜禄甄嬛”大快人心的复仇之路。
图片
另一方面,“报复最好的方式就是无视”“搞钱搞事业”“活出真我”等女性独立观念开始在影视剧中大行其道,替身专注事业,在精神上将观察者踩在脚下,也成为一种“爽感”的来源。
比如在B站翻红的《不及说我爱你》里的替身桥段,舞女苏樱因为与女主尹静婉生得一模一样,被失去尹静婉的慕容沣包养当作替身。苏樱欣然接下这份“活少钱多”的工作,暗自窃喜自己开了外挂,上班时糊弄领导,和男主履行拥抱义务时狂打哈欠,下班时一边和姐妹打麻将,一边吐槽男主是个变态。替身文学中的宿命感与悲剧感被苏樱以接地气的“糊弄老板的打工人”属性消解,反而形成了一种错位的喜剧性,令观众大呼过瘾,高喊“此乃替身届泥石流”!
图片
“替身”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凝视、象征与对照的词语,当它被投入故事中时,能够毫不费力地迅速建构起一段以“原身,替身,观察者”为核心的极富戏剧张力的三角人物关系,并自带危机与冲突,天然容易成就一段精彩的故事。
替身文学的这种属性,注定其将在影视剧中源远流长。但随着观剧主体与社会风气的变化,未来,也许我们会看到更多不流于俗的替身文学。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