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来苹果电动车 却迎来了全新一代CarPlay

如果,我是说如果,昨晚正好有人在搭载了鸿蒙OS的车里,用车机屏幕看苹果WWDC大会上发布新一代CarPlay系统,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NTR?
很多人把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作“科技春晚”,但我认为那不过是产品的一次集中更新罢了,真正的科技风向标还得是年中的WWDC开发者大会。
每一场WWDC的举办,都像是对大众科技情绪的一次引燃。果粉期望从中获得科技所带来的便捷,找到一道窥探未来的缝隙。而科技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突破的边界永远超过于心中的预期。
图片
而这种预期的突破,正在另一个工业领域发生,智能汽车。本次WWDC大会上,苹果带来了新一代CarPlay系统,升级幅度够大、变化够多,仿佛一夜之间从iOS 6升级到了iOS 16。
新一代CarPlay有哪些特性?
现版本CarPlay系统相信很多人都用过,优势是与iPhone高度结合,同时UI界面也和iOS比较接近,果粉用起来得心应手。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老版本CarPlay与车辆通信能力很弱,比如广播调频就必须退出CarPlay后再操作,车机的相关参数也无法在CarPlay里调节,空调、电器开关更就无从谈起。此刻的CarPlay更像是一个投屏系统,只不过将手机上的操作“同步”到车机端了而已。
图片
所以,新一代CarPlay系统最大的亮点即加强了车辆与CarPlay之间的通信能力,增加了通信带宽,让CarPlay可以直接接入空调系统、行车电脑,并显示车辆当前状态。我关注到很多科技博主都认为新一代CarPlay的主要变化是屏幕增大,苹果开放显示的信息更多,这实际上也是通信能力增加后衍生的价值而已。
因为可以读取发动机转速、温度、油量等数据,新一代CarPlay也可以实现仪表盘的功能,所有跟“显示”有关的部分,都在新一代CarPlay的业务范围。
图片
也正因为掌控了车辆所有的交互形式,苹果还把在iOS上已经广泛使用的“小组件”功能带入了新一代CarPlay系统,车辆所有显示信息的区域都可以灵活调整,比如你可以选择不显示“天气”板块、让“天气”出现在屏幕最右侧,亦或是仪表盘中央。
图片
从苹果展示的内容来看,新一代CarPlay在越大的屏幕上可以发挥更好的功能,但车企不可能为了兼容CarPlay而改变内饰设计,所以CarPlay还有一个优点是根据屏幕尺寸的不同,灵活调整UI,并非一定得像展示片里拥有贯穿左右的大横屏。
关于流畅度方面,很多人以为流畅度与智娱系统的芯片算力有关,事实上处理性能只是影响系统流畅体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与系统内核与调度有关。苹果虽未提到在新一代CarPlay系统里塞进了怎样的芯片,但在通过外媒报道来看,新一代CarPlay换用了新的架构,在当前CarPlay流畅性口碑普遍不错的情况下,新一代CarPlay应该会保持流畅、跟手的操作体验。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提到兼容车型时用词是“明年发布的汽车会陆续搭载新一代CarPlay系统”,也就是说目前支持CarPlay的车型是无法通过OTA升级到新一代CarPlay。
对比鸿蒙OS如何?
了解完新一代CarPlay的特性,相信绝大多数人更想知道的是,同作为车机界扛把子的鸿蒙OS,与新一代CarPlay对比起来,到底有哪些明显差异,如果用起来谁会更加适合国内消费者。
介于全球除了苹果的研发人员应该还没有其他体验过新一代CarPlay的用户,我就从苹果已经释放出来的一些信息,结合我实际体验鸿蒙OS的感受跟大家分享。
图片
首先是系统权限方面。老版本的CarPlay自不用说,相比起鸿蒙OS是全线落败。新一代CarPlay虽然增加了车辆与系统之间的通信能力,可以调节车内大部分功能,但在系统权限方面我认为还是不如鸿蒙OS。
所有搭载鸿蒙OS的车型,实际都有华为参与甚至主导了该车的智能座舱研发,这让鸿蒙OS在软硬件的结合能力上做到了最佳。在AITO问界M5上,鸿蒙OS可实现的功能基本包含了除驾驶以外的所有操作,比如使用搭载鸿蒙OS的手机可以与问界M5外后视镜进行NFC通信,从而实现车门的解锁与上锁车门,看似很小的一个“无钥匙进入”功能,实则是硬件开发阶段对软件的最大适配。
图片
那苹果会不会参与到每款支持CarPlay车型的研发呢?我认为不会,因为在新一代CarPlay所有的展示画面中,没有涉及到关于车辆模式调整的画面和介绍,而且新一代CarPlay要同时支持不同厂家的燃油车、电动车,苹果无法、也不可能提供统一的通信协议,自然在软硬件结合程度上不如鸿蒙OS。
而软硬件结合度降低的最终结果就是系统权限降低,“Siri”能实现的功能变少,未来通过OTA升级的的潜力也会降低,通过CarPlay实现整车级FOTA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是交互逻辑层面。事实上,鸿蒙OS与新一代CarPlay在UI与交互逻辑上有较大的相似处,因为打造这两套交互系统的公司都有着充足的手机UI设计经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人来说,平移手机上的那套操作逻辑,是降低学习成本的最好办法。
图片
比如,鸿蒙OS与新一代CarPlay都采用了DOCK栏设计,在屏幕下方会放置一排常用APP,鸿蒙OS支持每一个APP的移动、删除,新一代CarPlay是否支持DOCK设置目前未知;此外,二者均开放了第三方APP,苹果的生态自不用说,开发者都很乐意为苹果的操作系统开发APP。而搭载麒麟芯片的鸿蒙OS虽然APP数量相对少一些,但常用APP基本都有,同时鸿蒙OS提供扫码投屏功能,可以将手机上任何还未适配到车载鸿蒙OS的APP投射到车机屏幕上,有点像苹果刚推出ARM结构的M1芯片时,提供的Rosetta 2转译功能,通过转换Intel程序曲线救国。
至于本土化方面,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还是鸿蒙优势更大。苹果做系统的思路是优先开放自家旗下APP的权限,其次再逐步开放第三方APP的适配,比如初期CarPlay连高德地图都没法用。新一代CarPlay虽然全面放开了第三方APP的适配,但苹果并不会与这些工具类APP有过多的交互与配合,因为苹果做的是系统,而不是车。但华为做鸿蒙OS的初心并不只是一套车机系统,而是完善的智能座舱。
图片
所以,华为与第三方企业的配合会更加完善,就拿最简单的导航来说,CarPlay的工作流是车主先给车辆通电,CarPlay系统启动后自动连接已完成配对的手机,检测到手机端在导航后再切换到车载导航。而搭载鸿蒙OS的车辆在检测到车辆被解锁后,同时检测到已有过配对的手机在正在进行高德导航,车辆自动通电,大屏弹出提示是否继续导航,车主点按确认即可。
图片
同时,在智能家居联动方面苹果也是与自身的HomeKit进行通信,而HomeKit支持的第三方智能家电自然不会有华为旗下的智能家居生态丰富。
还是为了卖iPhone?
看似苹果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野心很大,但我始终认为苹果并不是对智能汽车有多么感兴趣,之所以做CarPlay不过是为了完善其封闭的生态,让人们在任何可能会用到手机的地方,都有理由拿起iPhone。
所以,像华为那般深度和主机厂绑定的事儿估计不太会发生到苹果这里。此前,苹果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示过不会和其他车企合作研发智能汽车,而这样的思路则决定了CarPlay的使命是覆盖更多车型,而非深度结合。所以不管CarPlay进化多少代,个人认为它始终无法脱离“车机系统”的囚笼,无法往智能座舱层面转变,这是CarPlay与鸿蒙OS根本上的差异。
图片
那么,对于车企来说,在智能化当道的今天,未来采用CarPlay的意愿恐怕也会越来越低,首先是向苹果缴纳授权费用的成本不低,其次车企在打造智能座舱时始终无法在CarPlay这闭环,消费者面对两套操作逻辑的体验并不友好。就像是索尼手机在接入了魅族Flyme OS后,拥有两套UI、两个短信APP、两个浏览器APP的奇葩体验一般。
基于此,未来CarPlay最大的客户恐怕依然是以燃油车为主的车企,将支持新一代CarPlay作为亮点配置推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