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一滴防晒霜,杀死整片珊瑚”……这不是危言耸听!

本文来源于生态中国网
图片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一系列人为压力因素,包括海水温度升高、沿海养分污染和过度捕捞,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近年来,外用防晒霜中的一种化学成分羟苯甲酮已被确定对珊瑚健康构成威胁。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羟苯甲酮是如何加速这一濒危生态系统的灭亡的。
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数据,每年有多达6000吨的防晒霜(超过50头蓝鲸的重量)排向美国的珊瑚礁地区。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在许多防晒霜中的有机化合物羟苯甲酮会损害珊瑚。因此,含有这种化合物的防晒霜已在全球一些海岸地区被禁止。
然而,羟苯甲酮损害珊瑚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这使得作为替代品的防晒霜成分很难确保对珊瑚更安全。
我们期待领略大海的广博浩瀚,期待在沙滩上享受日光与海风,期待感受海浪的拍打,亲眼目睹水下的鱼群与艳丽的珊瑚。但在欣赏造物主的杰作时,我们却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它们造成了伤害。
在海边游玩时,涂抹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侵害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是研究表明,在温暖的水域中,如果二苯酮-3浓度持续多日达到400 ppt左右就足以导致珊瑚白化。更有甚者,还会改变珊瑚的DNA、削弱它们对疾病的免疫力,最终加速珊瑚的死亡。非营利科研组织Haereticus环境实验室执行董事克雷格·唐斯牵头对珊瑚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低浓度的二苯酮-3就可对珊瑚带来致命的伤害,仅相当于6.5个标准游泳池中一滴水浓度的二苯酮-3含量,都会对珊瑚带来伤害。
禁止使用防晒霜
2020年1月1日起,帕劳执行禁止使用含对珊瑚礁有害成分的防晒乳液的相关条例后,引起一片哗然。
所有违规在帕劳使用和销售防晒产品个人或机构都有可能被处以没收相关用品及1000美元罚款的处罚。
帕劳政府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大部分的防晒霜产品中所含化学物质都对珊瑚有毒,因此身上涂抹这种产品的游客入水后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伤害。
图片
2021年1月1日,夏威夷禁止销售含有氧苯酮和桂皮酸盐的防晒产品。如非持有医生处方,那么民众将不能在该州购买含氧苯酮和桂皮酸盐的防晒霜,也不可以从外州携带此类防晒霜到夏威夷州。
在法案签署仪式上,夏威夷州州长艾格说,“这只是保护和恢复夏威夷珊瑚礁的一小步”。他还表示,夏威夷州需要继续采取其他措施,比如打击入侵物种、预防土地径流污染和对抗气候变化,来进一步保护本地区的珊瑚礁。
图片
防晒霜带来的环境代价
在少有光线的海底,珊瑚形态颜色各异,是当之无愧的瑰丽装饰品。珊瑚的作用远不止美观,它是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有阻挡海啸的作用。健康的珊瑚因为表面粗糙,减轻海浪威力的效果比表面平滑的死珊瑚高一倍。因此,珊瑚的大面积白化和死亡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图片
珊瑚白化速度惊人
珊瑚礁是海底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旦它们遭受破坏,会让很多海底生物没有了栖息的家园,从而接连遭殃,面对如此困境,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氧苯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这两种成分因为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而存在于大部分防晒产品中。当我们涂抹防晒品进入海洋后,残留在海里的有害物质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会对珊瑚造成重大破坏,这种破坏不仅会杀死幼年的珊瑚虫,还会严重损害成年珊瑚虫的生理机能。
氧苯酮和桂皮酸盐不仅会对珊瑚造成DNA损伤并导致年幼的珊瑚生长畸形,还会伤害海胆、鱼的精子和卵子等生物的DNA。
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各地每年排入珊瑚礁的防晒乳大约1万4000吨,其中许多含有「1%-10%的氧苯酮」。
Haereticus环境实验室的主管Craig A. Downs发现,氧苯酮会对珊瑚造成DNA损伤并导致年幼的珊瑚生长畸形。这种化学物质还有漂白作用,尤其是当珊瑚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Downs说,氧苯酮还是外骨骼激素的破坏者。幼年珊瑚本来不应该有外骨骼,但是氧苯酮导致它们提前长了出来。
全球3500种品牌的防晒霜中均含有氧苯酮,游客身上被冲落的防晒乳量每年高达4000至6000吨,这对珊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防晒乳中的遮光剂也是珊瑚与珊瑚礁的杀手,只要一滴就足以使七个游泳池大小的珊瑚礁逐渐白化到死亡。
一些研究人员仍在争论防晒霜对珊瑚礁的影响。
“如果珊瑚暴露于高浓度的二苯甲酮-3(氧基二苯甲酮)中,则可能会漂白。但是,除非你处在一个非常拥挤且很小的海湾中,并且那里人们在不断地涂上防晒霜,否则水中的浓度将不会一直高到足以漂白任何珊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和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气候学家兼教授西蒙·唐纳(Simon Donner)说。
事实上,海洋中的防晒乳数量堪称巨多。举例而言,仅夏威夷檀香山的恐龙湾一处,一年就有68255公斤防晒霜。研究结果表明,当防晒乳浓度为兆分之62时即会诱发此类异常现象。在夏威夷,甚至在游客尚未下水游泳的清晨,氧苯酮的浓度就已经超过了兆分之700。其他最新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全球各地近岸珊瑚礁所在海域的氧苯酮浓度通常在兆分之100年到十亿分之100之间,业已成为不可小觑的环境威胁因素。
面临多重危机的珊瑚礁
珊瑚礁的生存现状一直是全球海洋科学家们关心的领域,因为它们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为它们对生存环境严苛的要求。首先,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低等腔肠动物,其出现已经拥有上亿年的历史,通常生长在水温23℃~26℃、盐度为27~48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地区。除了对温度和盐度有要求,珊瑚对海水水质、光照强度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其次,珊瑚对温度波动很敏感,温度变化只要达到1℃~2℃,珊瑚就会驱逐共生在它们身上的藻类,变为白色,这一过程称为“漂白”,也就是珊瑚白化。如果水温下降,共生的藻类会回到漂白后的珊瑚中,珊瑚颜色就可能恢复原状,但如果高水温持续几个月,珊瑚就会死亡。
正是因为珊瑚对于生存环境的高要求,所以它的生存环境相对稳定,一旦化学物质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就会在一片区域愈演愈烈,导致珊瑚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更可怕的是,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相对稳定,即便宽阔如海洋也无法令其完全消纳和分解。以已经被禁止的农药666举例,有研究发现它在自然界被分解的时间需要上千年,即便已经被停止使用,也依然无法阻止生物对其的富集作用。
这意味着,被各种化学物质“堆砌”而成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对于海洋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化妆品中除了添加吸收紫外线的化合物外,还包括种类繁多的化学稳定剂、塑料微颗粒等,这些物质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专家同时提醒,虽然防晒霜对于珊瑚礁的影响有目共睹,但是另一个对珊瑚产生威胁的就是全球变暖。“毕竟夏威夷地区考虑禁止销售含有羟苯甲酮和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防晒霜只是针对局部地区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依然要看到全球变暖才是杀死更多珊瑚的罪魁祸首。”
目前,在全球范围已经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珊瑚礁的退化速度在未来还会加快。
在一些贫困国家甚至会影响到民众生计。“珊瑚教父”查理·维隆说,“在所有的海洋物种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海洋生物的一部分生命周期是要在珊瑚礁中度过的,珊瑚礁死了,这些生物就会随之灭亡,这就是生态的混乱和崩溃。”
而保护珊瑚,最主要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气候变化对珊瑚礁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
珊瑚从白化中恢复大约需要10到15年,这也意味着目前白化的发生频率很可能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世界气象组织特别报告指出,因为气候变化,全球99%的珊瑚礁很可能在本世纪末前消失。
珊瑚礁的消失,对人类又会有哪些影响?有人说没有什么影响,至多是少一些旅游景点嘛,毕竟居住在珊瑚礁附近的人不是很多。
这种看法实在大错特错。
实际上,全球有5亿人依赖珊瑚礁生活,从珊瑚礁中获取食物、以珊瑚礁渔业养家、从事珊瑚礁旅游观光工作、依靠珊瑚礁保护自己的家园。如果没有珊瑚礁,他们将失去工作、收入甚至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
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为人类提供了价值27000亿美元的服务,其中包括渔业、旅游业、海岸保护、维持生态多样性、药品研制、教育产业等。
图片
对此,人类将需要在各个层面推进珊瑚礁的复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所能做的,应该就是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污染物的排放,严控过度捕捞鱼类。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 END —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上海科技馆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