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机》第三季:动画神作回归?

图片
《糟糕旅行》是大卫·芬奇执导的首部动画作品,讲述了一艘捕鲨鱼船被一只巨大的甲壳动物袭击的故事。(资料图/图)
2022年5月20日,网飞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三季上线,迅速受到新老剧迷热捧,与第二季惨淡的反响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豆瓣网上《爱死机》前三季的评分分别为9.2、6.8、8.5,呈现出一条清晰的U形口碑曲线。
然而,在“神作回归”的交口称赞中,当我们用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三季作品,会发现单集的差距要远远大于季与季之间。换句话说,被捧上神坛的第一季其实有过誉之嫌,而第二季则多少被低估了。IMDb网站采用单集形式交给观众打分,显得更加合理。本来,网飞的工作,就是让一众在美国动画工业的主流视野中未受足够瞩目的制作人和工作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它展示的与其说是一个动画剧集,不如说是一个动画的“超级市场”“嘉年华会”。
《爱死机》的两个参照系
说《爱死机》第一季过誉,参照系一方面是在动画短片领域。与奥斯卡的动画奖项评选趣味判然有别的,是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有人说安纳西是动画界的奥斯卡,但恐怕把它比作动画界的戛纳更准确。奥斯卡奖掖的动画作品,大多是主流的温情喜剧——全年龄段的目标观众,技术上推陈出新,制作精良。但安纳西更看重动画的媒介自觉、艺术成就、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作者风格、形式与主题的多元性等。一个熟悉安纳西片单的实验动画观众,也许会惊叹《爱死机》CG技术的精湛、分镜的细腻、3D人像和动作捕捉的惟妙惟肖,以及把大尺度成人动画/动漫推向主流平台的新鲜感,但很难无保留地赞美它的创意和深度。
参照系的另一方面,是在科幻动画领域。押井守、大友克洋、庵野秀明、今敏等日本动画大师珠玉在前,我们又如何能对《爱死机》这样一个自助餐式的美食点心拼盘心满意足?美国动画工业以及流媒体巨头网飞真正的“可怕”之处,是它从不缺乏资金、市场和人才,它像“X战警”系列里的万磁王一样,不断虹吸着全球的业界才俊、话题热度和观众的注意力。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第二季中风格突出的第8集《溺水的巨人》和第2集《冰》,在IMDb上单集评分都不高,可见《爱死机》的主流观众,期待的并不是艺术表达,而是情节和“爽感”。尽管以“机器人”为主要卖点,也大多选择人工智能、基因改造、太空探索为故事素材,但由于许多单集依据的科幻小说原作,创作时间距今已十分遥远,加之片长的限制,导致《爱死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切,往往有炒冷饭之嫌,它不过是在用动画的形式一遍遍重述老故事。这方面,同样被捧为神作的迷你剧《黑镜》要犀利太多。
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爱死机》的定位是科幻动画吗?在前两季里,狼人、吸血鬼、精灵、怪兽等美国B级片中常见的题材元素被不断征用,大尺度的粗口、暴力等场面让B级片色彩更加浓厚。
所以,科幻的主干,怪力乱神、感官先行的B级片口味,才是《爱死机》独特的魅力所在。
图片
《吉巴罗》中的塞壬水妖以声蛊人的魔法只对聋人武士吉巴罗无效,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追逐游戏。(资料图/图)
幻想的灵力
第三季里,由全剧监制之一大卫·芬奇亲自执导的第2集《糟糕旅行》,以及备受赞誉的第9集《吉巴罗》,恰恰都不是科幻题材。显然,科幻已经填不满《爱死机》项目的剧本库,奇幻、传说、怪谈,作为广义的幻想类故事,也纷纷登场了。
执导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的大卫·芬奇,贡献了他的首部动画作品《糟糕旅行》,在影片节奏、气氛营造、群戏掌控、人性追问方面,都发挥不俗。芬奇无疑是《爱死机》导演团队里最大牌的一位,他示范了用3D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充满纪实感的海上大逃杀社会寓言。
船舱里巨大的螃蟹海怪,只是微型社会里关于无法掌控的危机的一个象征物,真正写实而引人入胜的,是船上的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本来抽到了最短的签子,应该被投入船舱去见海怪的壮汉,却凭借他满身的肌肉,临时改变规则,宣布抽到短签的就是老大,现在要由他来生杀予夺。
托林充当了祭品,但他有勇有谋地稳住了海怪,跟它谈判,要海怪保证他的安全,由他掌舵驶向海怪想去的小岛。掌握了武器之后,托林开始了他恐怖而崇高的统治,他先是献祭壮汉给海怪,完成复仇并解除最大的威胁,接着抛给全体船员一个电车难题:是驶向海怪要去的有人的岛屿,让它去吞噬无辜的岛民,从而保证船上大家的获救,还是违背它的意愿,驶向距离更远的无人小岛,冒着牺牲自己的风险来拯救更多人?他设置了这个两难的议题,让大家投票。
要求牺牲岛民的船员,被托林称为懦夫并当场处决。当船上除了托林之外,只剩下最后一个同伴时,托林告诉他,其实没有一个人投票去无人岛,因此都得死。最后,托林集孤胆英雄与冷面恶魔于一身,点燃油脂,让海怪与船同归于尽。当他跳上小舟逃逸,当他用杀人的手段来宣称实现了更伟大的人道理想,他到底是救了陌生的岛民,还是救了自己?
第9集《吉巴罗》的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曾凭借第一季第3集的短片《证人》荣获艾美奖。不妨把《吉巴罗》与《证人》做一番比较。
两部短片都有一对互相追击、逃亡,形成神秘张力场的男女,他们都在难辨暴力与情欲的对峙中,陷入亦幻亦真的迷离之境。女性成为架空的背景里被剥夺的对象,《证人》的女主角在搏杀中胜出,却通过隔壁窗户的镜像,看到了无限循环的另一个结局。《吉巴罗》的塞壬水妖,信任了聋人武士,反被武士剥光了与肉身连为一体的金银珠宝而奄奄一息。这里没有了另外的结局,只有充满灵力的血水滔滔和她最后的复仇。
通过片名“吉巴罗”的波多黎各出处和导演的西班牙背景,来脑补殖民历史隐喻,其实过于牵强。因为聋人武士恰恰是一个有黑人特征的“有色人种”,而不是欧洲白人殖民者。故事场景梦境般的参天巨木、原始丛林、瀑流和巫女,以及韵律感极强的运镜,倒是让人联想到前苏联导演帕拉杰诺夫以高加索地区为背景的影片《被祖先遗忘的阴影》。《证人》是蒸汽朋克,《吉巴罗》是迷幻摇滚,速率极快的剪辑、变焦、手持摄影的运动感、大量特写和主观镜头,配合上舞蹈、歌吟和静默的穿插,让这部短片更接近一部在美术馆放映的实验电影。炫技的镜头和动作设计,也几乎让人忘了这是一部CGI动画。
惊喜与鸡肋
第三季中堪称惊艳的纯科幻单集,是由埃米丽·迪恩执导的第3集《机器脉动》。原著曾获得1999年雨果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迈克尔·斯万维克是5次雨果奖、1次星云奖得主。影片出现了一个彩蛋,玛莎和伯顿的机舱里掉下一本书,名叫《旧地球的诗篇》,署名便是斯万维克。
图片
《机器脉动》讲述了一次在类木星探索的探险以灾难告终时,一名宇航员在无线电里听到一个自称是木卫一的声音。(资料图/图)
飞行事故后,玛莎拖着伯顿的尸体,在硫黄色的木卫一踽踽独行,服用了致幻剂来醒神的玛莎,听到星球对她讲话,那是柯勒律治的诗句“睡眠啊!多么优雅/全世界都钟爱它”,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句“我是我行走于其中的世界,我之所见/所听或所感,全部来自我自己”,以及华兹华斯的诗“现在我用沉静的目光见到/恰是那台机器脉冲的颤跳”。她看到大地上的山丘、岩体变得幽蓝透亮,像巨大的女性在舞蹈,看到连接了伯顿大脑信息的这座卫星,展开了深蓝光束的迷宫。她来到这里好像是为了认识自己的孤独,最后投入接纳她的硫湖,而她的名字传回了宇宙空间站。
《机器脉动》的画风致敬了2012年去世的法国漫画大师莫比斯。这部17分钟的短片再现了《索拉里斯星》(被塔可夫斯基改编为电影,中文通译为《飞向太空》)的主题,将视听之美、语言之妙、主题之幽玄融为一体。
第三季的《虫群》和《三个机器人:退场策略》亦庄亦谐地嘲笑了人的傲慢,也许,在一个后人类的世界,虫子和猫咪才是赢家。《虫群》的导演蒂姆·米勒,是《爱死机》的另一位监制,第二季《溺水的巨人》也是他的手笔。《迷你亡灵之夜》用移轴摄影方式,展开了一个微观世界的快进版《僵尸世界大战》和《釜山行》,颇显匠心。但不得不说,第7集《梅森的老鼠》尚可称中规中矩,陈词滥调的第5集《各队互相残杀》和第8集《隧道墓穴》,只能视为鸡肋了。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观点,《爱死机》作为一个八面玲珑的大拼盘,与其指望整季的神作,不如期待单集的惊喜。当然,对于续作,我更想看有科幻意识和想象力的“机器人”,毕竟,只看“爱与死”的话,说不定伍迪·艾伦可以做得更好。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黎衡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