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顶流的私家菜公馆菜地方菜,都是五大道“饭圈”玩剩下的

城事
走进五大道
城事专栏之“走进五大道”,又和大家见面啦!“五大道”故事里,那一栋栋小洋楼和它的主人、过客,还有更精彩的“闪亮细节”“斜杠人生”。
让我们一起漫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走近,走进,发现,重读。
本期关键词 【吃主】
是谁?
让康有为康圣人大饱口福后,题联相赠!
是谁?
用鱼和鸡蛋做“赛螃蟹”而名冠京津!
是谁?
让家庭厨师广学名肴干脆开了饭馆!
是谁?
在八十年代初开出了一张“千元菜单”!
是谁?
在花园里支起大缸做黄酱、渍酸菜!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里,集中了不少中西餐饮名店以及众多网红打卡美食地,在一栋栋风貌建筑中,散发着独特的天津舌尖魅力。
时光回溯,一栋栋花园洋房里,留下了不少和美食、美味有关的故事,那些在历史风云中熠熠生辉的人物,也曾因“吃主”“美食家”之名让人啧啧称奇,还形成了一个个奇特的五大道“饭圈”。
咱们先从一道天津传统菜开吃(聊)。
下图这道菜叫炒虾球,天津老饭庄里的一套经典老菜。在不少天津老饕的心目中,这是超越清炒虾仁、炒青虾仁的。
图片
色泽鲜亮,口感爽滑,够馋人了吧。摄影 @大R
但有这么一位,家住睦南道号,在家中的招待宴会上,要把炒虾球“改改口”,指导家中厨师,要做一道“蕃茄虾球”。
鲜虾肉捣成泥,加调料炸成大丸子,再调蕃茄汁加入,便红亮鲜香,酸甜宜人。
就这样,变了口味的“虾球”还被某饭庄当做淮阳名菜。猜出来是谁了吗——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铭。
1982年开出“千元菜单”
图片
张学铭
1908—1983
张氏旧居主楼有两层。修建于1925年。1931年,张学铭任警察局局长时,以“大福堂”名义购置。
一楼有宾客卧室、餐厅、卫生间等,还增设了备餐厅。据说,待客的饭厅是全楼最漂亮的房间,窗口就是菜道。
图片
睦南道50号 张氏旧居近影
天津广播文艺台编辑主持人、美食及收藏爱好者小四介绍,张学铭爱吃、懂吃,“他亲笔写下‘千元菜单’,让帅府菜在天津绵延。”
1982年,天津市政协召开会议,天津著名特级厨师王钦宾遇到张学铭,张学铭说,每逢年节的“少帅府宴”都是由他配菜,甚至亲自掌勺。
图片
小四收藏的《山东菜系菜点制作选编》中,印有张氏亲笔所书的“千元菜单”。据说,烩三泥是用比鸡茸还细的鸡泥与笋泥、肝泥烩制,黄酒香菇蒸湖鸭仅黄酒就要三两。
为王钦宾亲笔开列菜单,因原料、制作不菲,被称之为“千元菜单”——
八冷盘(中间大白切鸡)、清汤蛤什蟆油(扣碗上)、黄扒大翅(豆芽菜底)、红烧海参、烩三泥(鸡、肝、菠菜)、两做大虾、奶油口蘑扒白菜或鲍鱼芦笋、鸡腿元鱼、砂锅冬菇黄酒熏湖鸭、点心(两甜两咸)、水果。
菜单还特别标注:“冷盘免用肠子等和洋火腿,因洋货破风味。”王钦宾根据菜单,整理出两甜两咸的点心为核桃酪、香蕉锅炸、三鲜烧麦、炸春卷。
王钦宾后来在自己的酒店里推出“少帅府家宴”后,一位国际友人品尝后,还告诉王钦宾说之后去台湾后,要告诉张学良,“在天津品尝到一回张氏家宴。”
“美食传奇”不胜枚举:
吃烤鸭要选黄家花园新宰“干坯子”,烤完后,指甲在鸭脖子向下划,自然裂开就是外焦里嫩的好火候;
烧饼要劝业场后门的恩陆馆去买,烧鱼肚要真正黄鱼大肚儿,清蒸鳜鱼须新鲜;
张家的一道独特的甜口贵妃鸡,是用烟台葡萄酒炖制收汁,另外一道五香排骨,用的西餐生煎的方式……
据说,在张氏旧居里,这些随手写的菜单子,抽屉里存了不少呢。
康圣人也在他家吃美了
图片
潘复
1883-1936
天津人称呼康有为“康圣人”的来源,基本是因为他在天津相声前辈们的传统名段《文章会》中,对逗哏演员的“文章”赞不绝口。
而康圣人曾在造访中,吃了一回“私家公馆”的淮扬菜和西餐后,一时高兴,挥亳泼墨写下一副对联:“海纳黄河浊,天包大地圆。”
“私家公馆”在哪,如今天津二十中学“行政楼”(原建筑不存,后按原貌恢复修建)。那位主家,就是曾任过北洋政府总理的潘复。
图片
马场道2号 潘氏旧居近影
“1927年,潘复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退居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介绍,除了居住、藏书之外,这栋邀请法国建筑师设计并承包建造的花园住宅,还有赌博、听戏、舞会等社交活动,其美食也名声在外。
据潘复之子潘耀星回忆,潘家曾有四个厨房,可分别烹制鲁菜、豫菜、淮扬菜和西餐。
“潘公馆的私房菜,以‘潘鱼’最负时誉。”王振良说,台湾美食家、作家刘枋曾在其《吃的艺术续集》中写《天津菜》,记录下“潘鱼:也就是醋椒鱼汤,据说潘复家传出的做法,也只在天津餐馆的菜单上有过此名。用整条活鲤鱼炖汤,汤上撒葱、蒜苗、香菜等,以及大量的醋和胡椒粉。这菜的特点是酸辣味浓,但不掩其鲜。”
此外,潘公馆的状元红酒和醉蟹也颇有名,都产自其山东老家济宁玉堂酱园。玉堂酱园为苏州人戴阿大所设,状元红酒最为潘复所喜,乃其府中常备。玉堂酱园的醉蟹,选用微山湖活蟹,用米酒、陈醋、茴香等配成饲料,活蟹吃饱后即醉晕。
图片
醉蟹,颇受天津人欢迎。
据说,潘家宴会厅悬挂着一幅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中央一张大长桌可坐五六十人,经常客满。
渍酸菜大酱不忘老味
图片
张作相
1881—1949
再聊一位奉系人物——张作相。
张作相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学良的辅帅。1931年张作相到津,一年后买下这座西洋古典式楼房。张作相幼年家贫,在天津时也是出了名的简朴,比如大鱼大肉和什锦火锅要到年节才吃。
图片
重庆道4号 张氏旧居近影
张家花园的一部分被张作相改作菜地自己每天种菜浇花。
“不忘根本”身体力行的同时,还弄了好几口大缸,专门做东北大黄酱和渍酸菜。张作相冷渍的酸菜品相好、味道佳,特别是做出的“酸菜白肉”是全家人的佳肴。
“私家菜”扬名京津沪
图片
任凤苞
1876—1953
任凤苞也有着丰富的“斜杠”人生,身兼银行家、藏书家、慈善家以及美食家。
1928年,任凤苞到天津,住在山西路186号,在金城、盐业、中南等银行任职。晚年入住马场道148号。在天津的高等社交圈子中,与著名律师周衡等轮流请客的就有任凤苞,而且他是周衡原配夫人的本家。
图片
山西路186号 任氏旧居近影
图片
马场道148号 任氏旧居近影
王振良介绍,任凤苞美食家的“头衔”也相当名副其实。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最有名的私房菜有三家——军界的“段家菜”(段芝贵)、银行界的“任家菜”(任凤苞)、财政界的“王家菜”(王绍贤)。
其中任家菜“用鱼和鸡蛋,烹制出著名的天津公馆菜‘赛螃蟹’”,王振良说,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与潘复家的“潘鱼”、沈昆三(上海英美烟公司董事)家的“赛鱼翅”并美的。
小洋楼里的“顶流私家菜馆”
图片
周衡
1885—1959
周家食堂!
潘复公馆里常常是一个“饭圈”,周衡与当时天津社会名流周学熙、李烛尘以及第一位夫人的本家任凤苞等往来,常轮流坐庄吃饭又形成了一个“吃货团”——
因为都在自己公馆举行,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唐文权介绍:“周衡就让家庭厨师安筱岩去学各家佳肴,加之周衡续弦夫人韩若芬对于烹调也是一把好手,这样就形成了周家食堂最重要的实力班底。”
“周家食堂”,后改名“苏闽菜馆”,旧址在柳州路2号(今已不存),当年是座三层花园小别墅。“很多人记忆中,觉得周家食堂是1949年之前就开业了。其实,是在1949年10月18日。”唐文权说,最初的名字其实叫“周家家庭食堂”。
大律师周衡在1935年前后来到天津,搬入柳州路2号小洋楼的时间大约在1937年前后。周家食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最火的“公馆菜”,公私合营之后,更名为后来人熟悉的“苏闽菜馆”。
图片
周氏后人在柳州路2号苏闽菜馆前合影。 “三津文化”提供。
从国家领导人到老百姓都对周家食堂情有独钟,最鼎盛时期共有200多道菜,“周家排骨”“周家鱼”几乎桌桌必点。
1952年广州举办的一次食品展会上,周家食堂现场烹调“周家鱼”,盘子上覆盖一张棉纸,掀开后鲜香扑鼻,两面花刀,俏头配上玉兰片等,更绝的是周家制作的蘸料,入口的鲜嫩鱼肉竟然有蟹肉的口感。
据说,梅兰芳在天津品尝了“周家鱼”,留下一句美谈,流传至今:
“我演《贵妃醉酒》醉了天津戏迷,天津‘周家鱼’却把我陶醉了。”
是不是对“五大道”有了新认识
这美食集中地
原来也是打早就传承啊
我说“古” 您论“今”
说说您和五大道的美食故事
评论区里见!
资料支持
部分资料、老照片由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提供
采写 编辑 / 新报记者 单炜炜
责校 / 宋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