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助推精准医疗,肿瘤早筛成千亿蓝海,大咖前沿论剑

图片
6月11日,以“创新开放融合,共迎生物经济新时代”为主题的第14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继续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多个分论坛同步拉开。在体外诊断技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堂,立足产业发展制高点,就体外诊断产业创新理念、前沿动态、扶持政策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
图片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蛋白质组学如何赋能精准医疗?
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体外诊断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商业新模式,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会,给大家带来丰硕的学术成果、最新创新知识和开拓未来产业发展的启迪,给IVD(体外诊断)行业从研发到市场提供多方位、多视角、多线路、多学科的发展展望。
“其实对于体外诊断技术,我确实是门外汉,但是不小心蛋白质组学做着做着就做到你们的领地上,所以班门弄斧一下。”贺福初院士幽默的开头引发在场轻松一笑,但也深入浅出引入了蛋白组学与体外诊断、精准医学之间的逻辑关系。他表示,实现精准诊断、预后、治疗,离不开对蛋白质组的研究。随后,他以肝癌的研究为例,详解了“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的最新成果。同时,贺福初院士介绍了他在黄埔区领衔的“慧眼”大设施工程预研项目,该项目将以大队列、多维度的生命组学数据生产和智能计算体系为主要载体,通过软硬件融合与人工迭代,创建一个“碳—硅”融合智能终端大科学装置。
图片
贺福初院士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将来我们要形成十万级和百万级的规模,可以说我们做了一个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尝试,而这个尝试就在广州科学城,希望能给体外诊断行业做一个demo,换取更多的合作者加入这一个伟大的事业。”
千亿级肿瘤早筛蓝海面临哪些技术痛点?
体外诊断行业成为新风口之际,二代测序带来的液体活检和肿瘤早筛带来了千亿级蓝海。基准医疗创始人兼 CEO 范建兵博士带来《找准临床痛点,让早筛早诊落到实处》的主题演讲。
图片
范建兵博士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癌症总体的五年存活率已经从2010年的30%上升到现在2020年的40%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原来只有三个癌症病人可以活过五年,但现在有四个了。” 范建兵博士指出,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10年之内,我国的癌症5年生存率要从40%提升到46.6%,在他看来,癌症的早诊早筛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癌症的早诊早筛和纲要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契合。”他表示,液体活检已经成为癌症早筛最大的突破口,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凭借其无创性、敏感性、动态性等特质,得以在精准医疗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也提醒道,由于不同癌种的灵敏度不同,因此液体活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肿瘤早筛。
范建兵博士分析道,目前肿瘤早筛技术仍然面临“耗费成本和时间巨大和行业乱象”等开发难点。演讲最后,他分享了自己的总结观点——要找准临床的痛点,让癌症的早诊早筛落到实处,应该从三个方面实现:首先,企业应该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First-in-Class的产品;其次,产品应该以临床需求为指向,并兼顾检测后的临床可干预性;此外,还应该整合现有医疗体系,使得产品具有卫生经济学价值和社会可及性。
【大会访谈】——
在生物产业大会期间,李明教授接受媒体访问,畅谈对于体外诊断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期望以及对于广州生物医药前景的看法。
图片
1
谈体外诊断技术论坛
问:希望通过本次体外诊断技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传递怎样的信息?
李明:这次论坛请来很多大咖,包括贺福初院士、饶子和院士和金宁一院士,以及在线上做报告的张玉奎院士、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李金明主任等。在这个论坛上,能够体现出很多变化与发展。过去我们讲基因组的科学发展,到后来基因组技术在临床应用逐步变得广泛。现如今,蛋白质组科学如何走到临床并变成临床的技术,成为值得期待的事情。
这次贺福初院士在主论坛做了“PDPM蛋白质组驱动的精准医学”的主旨演讲,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能够更直观表现生理、病理状态。他最近在Lancet(柳叶刀)发表一篇文章,提出蛋白质组驱动精准医学的概念,我们就期待更多的蛋白质组科学的技术方法能够转变成临床应用的技术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实践当中去。
2
谈创业初衷
问:从高校到创办公司投入产业化浪潮,能否分享您的创业故事?
李明:我在南方医科大学当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军队做的研究不仅仅是申报专利、发表论文,最关键是要变成产品,变成能够服务社会的东西。我身后有一帮做蛋白质组的科学家们,都很希望把原来学术上的成就转化成可应用的技术。怀着这样的愿望,我开始尝试创业,目前小有成效,我们的公司在产业规模上并不大,还是属于创新性很强的研发型公司,希望未来可以协助更多的专家教授把科研成果变成真正可应用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人类社会。
3
谈产业前景
问:黄埔区近几年推行了各种生物医药扶持政策以鼓励技术创新,其中也包括您提到的技术成果转化,您怎么看最近这几年的发展?
李明:我们公司一路以来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系统的支持。黄埔区政府一直在大力引进科技项目落户,一方面我们本身有很大的受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身边越来越多专家教授朋友在黄埔区创业。比如贺福初院士的项目落户黄埔区就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我们看到了黄埔区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对未来的前景十分看好,也为自己企业能在这篇热土上扎根感到骄傲与自豪。
问:作为广州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对广州生物医药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明: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很早就被列入广州市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我自己所从事的体外诊断领域在广州的优势和特点是非常突出的。体外诊断是我们广州的优势和特色,最近广州市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会为产业发展做出很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在这个产业上,通过链长制丰富、夯实产业链的基础,尤其重大装备制造。我们知道,装备制造是国家的弱项,目前达瑞生物都在做先进装备的生产和制造,例如基因测序的仪器,生物质谱仪器等。过去这些装备制造都是依赖于国外的进口产品,直到目前,我们的国产设备也还没有占领主流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短板,这些需要政府引导进行扶持和推动。
统筹: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