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不住了,听说天大有个火星博物馆?

能清洁城市公园水域的无人“小鲸灵”怎么操作?
一键就能“刚需变改善”的折叠房屋是啥模样?
如何赋予传统明式家具新的时代内涵?
......
天津大学第八届设计年展在云端开幕啦
本届设计年展主题——“火星博物馆”
130余件学生设计作品在线展出
以“美与科技”为切入点
充分展示了天大校园内
美育和科创教育的融合碰撞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在观看某一物品时
常常结合日常使用和生活经验
对其进行欣赏、分析和判断
可假如外星人来到地球后
会对他们所见到的一切感到新鲜和不解
此次年展以
“火星人新奇看待地球上设计物品的独特感觉”立意策展
期待大家“以未知视角重新认识设计”
图片
此次年展还特别设计了专属IP——原宝儿
快来和小天、原宝儿一起进入“火星博物馆”
更多精彩设计和创意动画
划到文末可太亏喽~
图片
行人交通引导智能设备设计
李瑶琪
图片
城市中的通勤人员如何应对交通拥堵带来困扰?本课题依托人体识别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设计行人交通引导智能设备,通过音乐和灯光投影与用户进行趣味交互。该设计提高行人出行效率和质量,改善出行体验,维护良好交通秩序。
具有光电效果的电子音乐演奏装置设计
王爽
图片
该设计创造性地使用稀有气体及特斯拉线圈作为音乐装置材料,将稀有气体辉光放电现象与乐器相结合,通过对乐段乐思情感的设计、装置软硬件的多次迭代及实验,开发出一款定制化的电子音乐演奏装置。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探索丰富的声音模块,并欣赏气体管辉光放电的奇妙景象。
针对健身人群的自动搅拌杯设计
朱宇杰
图片
本课题针对健身人群的行为习惯和偏好,通过调研市场上的相关产品,设计出一款功能合适、审美合宜的针对健身人群的自动搅拌杯。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动搅拌杯的搅拌能力和方式,搅拌的物品种类,产品的造型舒适度等方面进行实验测试,以求让产品更具备落地价值和实际意义。
个性化脚蹼设计
太拜苏姆·阿布都热西提
图片
着眼于脚蹼贴合度和心理不适应的痛点,提出通过个性化设计和产品语意设计解决相关问题。作品基于脚部3D扫描及参数化编程生成个性化脚蹼模型,再提取海豚元素,将其融入到脚蹼蹼片的外形设计上,并对海豚声音进行参数化编程生成个性化图案后供用户选择丝印。
小鲸灵——城市公园水域清洁无人艇
伊木然·热合米图拉 张艺瑶 潘馨 韦博思
图片
针对目前洪涝灾害频繁以及灾后急救援难的现状,设计了一款模块化的水空一体快速搜救无人艇。它具有模块化连接、对折型船体、语音对讲、平稳机翼设计、人体工程学原理和海空联合等优点。
融入红山文化的灯具设计
白璐
图片
通过提取红山玉器中的文化元素符号,建立红山文化玉器解读模型,设计了一款融入了红山玉器文化的文化创意灯具。
阿尔米拉野牛跳下岩壁
刘垚亿
本作品以油画动画为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质感,以表达出艺术史的漫长与厚重创作按照艺术发展过程,跨度自《阿尔塔米拉野牛》原始岩洞壁画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克莱因、草间弥生等人的现代艺术作品,可以理解为一部浓缩精简的动态艺术史。
桃花源:孤独乡
王天义
疫情影响,成长于本世纪前叶的“千禧一代”,更多形成内敛倾向的精神世界。创作立意于“孤独乡”这一概念,采用风格化渲染技术,从一位亲历者的角度,尝试描述与记录这个时代,试图定格这种特殊的“疏离感”,同时是对风格化流程的一次探索。
尘埃
宁威
大漠中的一位机器人冒险者由于能量不足,警报响起,他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影片以定格动画为表现形式,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表现机器战斗的有趣故事。
秦淮文化数字体验中心
邓少健 贺雅然 黄正元 雷昊玥 卓尔
图片
本项目以秦淮文化体验中心为题进行系统设计,系统整合了展示策划、建筑、景观、室内、视觉、产品、UI等7个专项设计内容。本项目以“数字展示技术”为主要展示手段,强调场地文脉“明代城门三山门”的保护和创新发展。项目立足营造城市触媒,用建筑激发场地活力,提出了“城市即展览,建筑即展览”的概念,并通过界面设计搭建虚拟平台,构建一体化的展示体验。项目创造性地引入“非线性空间叙事”和“游戏化体验设计”两个设计亮点,达到“传承、展示和发展秦淮文化”的最终目标。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 2022 第十届“室内设计6+”联合毕业设计(实验组)一等奖
依水漫溢,古今联结: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1
郝嘉徴 李嘉岩 齐田雨 王若临
图片
“联结UNITE”——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核心区总面积87.83公顷,基地运河文化底蕴深厚。为让失落的杨柳青重新焕活生机,提出“依水漫溢,古今联结UNITE”的设计理念。“U-Urban、N-Nature、I-Interaction、T-Technology、E-Experience”分别对应场地文化系统重启、生态系统重构、生活系统重建、信息系统重塑与数媒景观置入,构建“3轴-9区-36节点”的景观结构。场地肌理延续与数字化分析推导生成景观总体布局,构建杨柳青十景结合数媒景观,让使用者身处其中感受到现实物质空间与数字文化景观的有机融合,产生古今联结之感。
2022第五届“建院环艺”杯四校联合毕业设计 一等奖。
寻源观水,溯古逐今: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2
曾庆栋 耿妙天 周百诺 王毅恒
图片
本项目将杨柳青年画的叙事性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长卷相联系,以游观的方式将年画片段式的叙事场景通过景观串联起来,并从游观的角度提出寻源、观水、溯古、逐今四个关键词,对应生活休闲、生态修复、文化承载、现代科技四个主题。由此形成本次设计理念:“寻源观水,溯古逐今”。
2022第五届“建院环艺”杯四校联合毕业设计 二等奖。
海港公园棕地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陈卓然 董珂
图片
天津港爆炸事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安全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多影响,大量化学污染物质影响到沿海生态圈。本项目拟在爆炸遗址上建设海港生态公园,并引入细胞斑块式生长的概念,将被污染的棕色土方通过异位修复、原位淋洗、架空覆盖隔离、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建立一个可以自净循环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在修复的自然肌理上,加入步道系统、哀思场所和休息空间,赋予公园综合性功能。最终由海港生态公园的活力激发为出发点,为城市绿网注入活力,并推动天津滨海新区朝着生态旅游型城市的转型。
玉树﹡巴塘河扎西科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杨洋
本项目以高强度的开发所引发的众多城市问题为背景,研究在玉树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紧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特殊区域,如何借助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城市经济、产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结合玉树的现状问题拟定了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和设计框架,借助可持续的经济策略提高社区收入的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以保护当地的脆弱生态系统。基于“共生的思想”,通过生态修复,发展“暗天空”夜晚经济,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建立全新的共生关系,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面向新社会需求的模块化,系统化公共艺术系列装置设计
田久立
图片
本装置设计以作者自疫情中的生活感受出发,透过个人的视角观察疫情对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不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人与人需要保持距离,对于社交既向往又恐惧的矛盾心理渐渐成为一种“隐痛”。本设计通过将社交距离具现化,将个人空间向公共场所延伸。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以充气模块组成的单元房间为模块单元原型,一方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可以在疫情结束后通过新的组合满足新的功能和适用场景需求。
奇思妙想还没看过瘾?
火星博物馆的地址瞒不住了!
和原宝儿一起云观展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