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脾虚,想祛湿就喝这款经典汤

夏季,岭南地区气温升高,雨水频繁,湿热较盛。许多人都会出现舌苔厚腻,食欲欠佳,肠胃不畅等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全国名中医 罗颂平教授今天推荐一款经典祛湿汤——“四神汤”,素食者则仅用其中4味中药即可。
健脾祛湿四神汤
【材料】
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各20-30克;可配猪肚一个或猪粉肠200克;可加陈皮5克。
【做法】
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均用水洗过,置汤锅里,加水6碗(约1200毫升),可加入陈皮。煮沸后,可加入清洗干净的猪肚或猪粉肠,慢火熬一小时左右,加少许食盐,即可食用。
药师有话说
· 莲子,性平,味甘、涩,健脾固摄止泻,养心安神。
·芡实,又称“鸡头米”,性平,味甘、涩,有健脾祛湿,止泻止带之功。
·淮山药,即薯蓣,性平,味甘,健脾益气,固摄止泻。
·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和中。
·猪肚,即猪的胃,清洗要先用粗盐刷净,再用食油和淀粉洗刷,并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有补脾胃,止泄泻的作用。
·猪粉肠,即猪小肠吸收营养的一段,要先用水冲洗肠子几遍,再把肠子剪开,用盐、淀粉洗刷。有利水祛湿,健脾和胃之功。
药膳小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后,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当这药方传到台湾之后,由于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 ‘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