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卫生健康委:措施得力求突破 精雕细研促融合——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铸辉煌

关注河北中医药
中医大事早知道
一个实用与格调兼修的公众号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北京中医药的资源优势,2018年10月衡水市政府与北京中医管理局启动了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经过3年多共同努力,各个项目落实落地,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一、品牌越擦越亮,“名片”工程成效显著
2021年在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京衡双方完善政策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创新服务模式,“名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北京10家中医院与我市各中医院1对1的无缝对接合作,组建11个中医重点专科;培养25名中医药学科继承人,建成7个首都名师传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北京名中医团队等定期来衡会诊查房、学术讲座,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培养出126名精英师资、2361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还通过远程医疗网络、开通手机APP,让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实施“名片”工程以来,北京专家团队累计接诊5.68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万人次、会诊疑难病例2506例;转诊北京898人次,手术306例。
二、根基越筑越牢,“名片”工程后劲十足
一方面,筑牢五重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将“名片”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政府重点任务,市政府定期召开调度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政策保障。出台“名片”工程建设项目市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医联体建设激励办法等系列支撑性文件。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全方位、多手段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体系保障。市编办专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在卫生健康部门独立设置中医科(股),目前市县两级编制均落实到位。四是人才保障。在衡水执业的北京专家未成年子女随父母来衡水就读的,可办理转学、入学手续;首都名师在衡水开展“师承”教育的,纳入衡水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规划。五是责任保障。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月月报进度、季度有检查、年底交总账。
另一方面,狠抓四项举措。一是推动首都名医传承工作站在基层扎根结果。支持指导故城、景县中医医院建立首都名医传承工作分站,通过名医带教、整理医案、学术报告等,快速提升县级中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二是推出“互联网+名医”诊疗新模式。建立多媒体诊疗室,开展北京专家线上远程诊疗、查房带教、学术交流等业务,实现“名医带动名科、名科成就名院”示范效应。三是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战略。开展京衡“师带徒”教育,采取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四是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依托衡水湖自然资源优势、衡水中学教育优势、董子故里文化优势,挖掘更多旅游项目列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纳入京衡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
三、道路越走越宽,“名片”工程未来可期
一是推行中医药“三模式”改革。借鉴北京经验,探索推动中医药学术、服务、管理“三模式”改革,实现中医的思维回归、技术升级、效能提高,初步形成中医药学术精致、服务精准、管理精细的新格局。二是强化京衡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搭建京衡中医药交流合作、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北京中医药科技资源,打造产业链条完善、带动能力明显的中医药支柱产业。借助北京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助力衡水传统中医药器械产品提档升级。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推进智慧中医院建设,建立远程会诊、带教查房、智慧服务等中医药服务信息化平台。以创建中医馆信息平台升级试点市为抓手,完善国医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信息化功能,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梦想”。我市将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啃硬骨头”精神抓攻坚,以敢为人先精神抓创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为提升全市中医药服务水平、造福衡水百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2022年中医药工作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