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一健身,骨科医生就笑了

作者 | 吴向娟
来源 | 真故研究室
ID | zhengulab
刘畊宏火了,刘畊宏女孩/男孩们也跟着火了,前者以健身网红的身份出圈,后者以容易受伤的体质上了热搜。
每一波运动风潮兴起的背后,都站着一群加班加点的骨科医生,随时等着迎接那些在不当运动中受伤的小白们。
心血来潮去运动
“抬脚!拍脚!侧边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伴随着周杰伦《本草纲目》的BGM,刘畊宏的毽子操带火了一波运动热潮。
但最近,相继入坑的刘畊宏女孩和男孩们,正在付出“爱的代价”。
自4月以来,跟刘畊宏一样频繁上热搜的,还有在他直播间受伤的粉丝们。
一些人因为运动前拉伸不到位,练完就表示在暴汗后“腰动不了了”,随后被诊断为腰肌劳损。
还有一些人因为运动完没有做好拉伸,第二天出现“刘畊宏效应”——人还在,腿废了,只能用“企鹅步”上下楼梯。
图片
图|似曾相识的企鹅步
各大社交网站瞬间变成大型爆料现场。
一位小红书网友分享自己的滑稽经历,由于跟跳毽子操时拍脚过于用力,结束后左手中指几天都伸不直。
一位杭州女孩跟着刘畊宏跳操时把脚踝扭伤,五分钟后脚就肿得像个馒头,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运动前没有做好相应的热身,基础运动能力太差所导致。
图片
图 | 受伤的刘畊宏女孩们
但随着“爆料”越来越频繁,画风也逐渐紧张起来,从“哭笑不得”过渡到“惊悚后怕”。
一位网友五一假期间跟跳了几天的毽子操后,发现看东西时眼睛发黄,就诊后得知是因为运动时头部剧烈摇晃导致视网膜震荡受伤,从而引发出血。
幸运的是,这次出血点没有在黄斑上,否则她的视力就会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武汉一24岁女孩连跳3天毽子操后,腹痛感强烈,就医后被告知,自己因跳操引发卵巢黄体破裂,导致腹腔出血,好在及时就医,最终转危为安。
事后,不少专业人士开始分析这波“受伤潮”的原因。
刘畊宏的健身操有不少扭胯动作,髋部运动幅度大,运动节奏快,看上去简单、容易上手,但实际上对体能、运动能力都有要求。
有医生提醒,脊柱不稳或存在腰椎伤病的人群,并不适合练习这套健身操。
图片
图 | 看着简单的毽子操
事故发生后,刘畊宏一度遭遇质疑,但清醒的网友知道,其实刘畊宏一直在直播间里普及热身知识和运动后的拉伸,并再三呼吁大家量力而行,没有运动基础的可以放慢节奏。
即便如此,也还是没拦住热情的粉丝们前赴后继受伤的步伐,因为动作不规范、用力过猛、运动过度而“自废武功”的人始终未曾断过。
自信的人最受伤
事实上,每当一股新的运动风潮开始兴起,都是普通人运动受伤的高发期。
就在刘畊宏走红前的两个月,2022年冬奥会上,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们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样子,成了冰雪运动最成功的“广告”,滑雪场、滑冰场、冰球场等地,一时间处充满了拖家带口前去打卡的网民。
运动健儿“毫不费力”的样子,让不少人恍惚以为“是个人都能在半空中翻两圈”,但往往一顿操作之后直接住进ICU,最后徒留一地“雪道尽头是骨科”、“别人是谷爱凌,我是骨爱折”的哀伤。
图片
图 | 初学时期的小白
其实,冰雪运动作为高速户外运动,运动时人们穿衣较为厚重、行动相比平时灵活度下降,如果保护不力非常容易受伤。
根据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最近发布的一项调研,职业滑雪运动员每千次受伤的几率是3.49,职业运动员尚且如此,何况是未接受过专业训练、身体素质一般的普通人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主任医师戴雪松就曾表示,其每年接诊因滑雪受伤的患者起码有十几例,年龄普遍在20—40岁之间。
图片
图 | 雪道上的高危动作
如果说跟风运动只是一时兴起,受伤在所难免,那么平日里陷入运动误区的人,则多少有些“自投罗网”。
由于对运动的系统认知不足,或是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多少立志健身的人“倒在”了入门的不远处。
随着健身房成为年轻人的必争之地,下班健身早已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往往这里才是运动受伤的高发地。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主任任雅春曾感慨道:
“近年来,运动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多,每次出门诊都能碰到好几个,90%是男性,而且以年轻人为主。
我好奇多问了几句发现,就诊的运动损伤病人中大约有25%的人是在健身房里锻炼时受的伤,肩、腰、膝是受伤最多的三个部位。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不少人还是请了私教的。”
图片
图 | 健身房不缺自信的人
不得不说,健身房才是运动误区的集大成者,在这里,从来不缺各种反面教材。
比如,坚信“no pain no gain”,认为训练中或训练后身体不疼就没有效果,以疼痛来检验训练是否达标;
提倡“风雨无阻”的健身哲学,将每天重复性的训练等同于有效的坚持,忽略了“停止”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用心情来取代周期性计划,一兴奋就加多重量或延长时间......
图片
图 | 在跑步机“倒下”的人一直不少
于是,健身房就成了运动受伤的重灾区。
一位在某健康管理公司任职的专业人士在知乎上分享道:
“在健身房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周末勇士’和‘劳模训练者’,前者是一周练一次,一次练得自己第二天都快生活不能自理了;
后者是一周七练,月月全勤,全年无休,去健身房比健身房员工都要敬业。
其实这两种人群是健身房受伤风险最高、取得效果最差的人群,近两年很多健身房猝死、受伤的基本都是这两类人群。”
突然发狠的代价
无论是跟风运动,还是打卡健身,不难看出,“最容易受伤的人”总是那些急于求成的运动小白们。
每当运动会举办期间,或是运动直播火爆期间,都是年轻人容易“自省”的时刻——再不动起来就废了,于是突然决定发狠鞭策自己。
哪怕第一次滑雪,也敢独自上阵;即便快节奏如周杰伦的说唱,也要咬紧牙关“鸡自己一把”。
从而忘记一条最朴素的原则:运动需要循序渐进。
图片
图 | 无处不在的健身偶像
但当人陷进健康焦虑中时,总是顾不了那么多。
一些“争分夺秒”的上班族,为了对抗亚健康忧虑,将午饭时间换成健身时间,或是一下班就空腹去锻炼,自以为平衡了工作和身体,殊不知在疲劳和低血糖的状态下运动,很容易诱发休克。
同样勤奋的还有熬夜健身的打工人,却被专家警告一不小心可能会练就一副“健康的遗体”。
事实上,健身房的运动好歹还有一些“精心策划”的成分,相比之下,“随心随性”的居家运动所蕴藏的风险则要隐蔽得多。
从韩国健身女王郑多燕,到德国健身魔女帕梅拉,再到居家隔离好帮手刘畊宏,一块屏幕就能实现的健身场景,
令许多人产生了运动不需要门槛的美丽误会,而健身网红们的急速修炼手册,往往很容易打动妄图走捷径的人。
图片
图 | 风靡一时的帕梅拉
《筋膜健身塑造优雅体态》一书的作者雷较瘦曾分析帕梅拉走红的原因:
“练10分钟帕梅拉,可以精准地燃烧大腿脂肪!练完48小时,还可以燃烧小腿脂肪!我还没见过如此完美的瘦腿方案,难怪小姐姐们为帕梅拉而疯狂。”
她同时告诫道:
“这类健身网红设计的动作,都是主打局部训练效果的,是孤立的动作,非常容易损伤关节。只要稍弱的人,就会受伤。”
只是轻易被光环和口号吸引的普通人,常常会忘记,那些对健身达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背后往往是日积月累、科学训练的过硬体质在支撑。
而自己那些照猫画虎的姿势,不仅不容易达到效果,反而容易受伤。
这时候,或许不如练一套广播体操来得实在。
*文中部分受访者信息有模糊处理
图片 |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类观察家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