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板棍乡:深耕“红色责任田” 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

仲夏时节,走进广西宁明县板棍乡上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这是当地村集体流转群众丢荒地建立的优质稻种植基地,面积有200多亩。眼下绿油油的水稻已经抽穗,再过一个月,这里将是一派收割忙碌景象。
图片
△宁明县板棍乡上松村复垦种植的200多亩优质稻种植基地。
今年以来,宁明县板棍乡坚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与“治撂荒、稳粮安”工作同步抓,达到“三促进”。该乡创新推行“红色责任田”工作模式,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认领集体经济产业责任田,争当“治撂荒、稳粮安、兴集体”工作先锋,促进农业增产、集体增效、农民增收。
以党员立标杆
着力稳价格、保销路
让农民种地有“钱赚”
“以前因为农资成本高,种田基本不赚什么钱,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丢下成片田地没人种。现在村集体统一推广种植优质稻,还引进专业公司收购稻谷,村民回家种田不但能赚钱,还能照顾家庭,真是一举两得”。板棍乡上松村党总支书记胡绍虎说。
板棍乡依托“红色责任田”模式,按照“一人一块,分片管理”原则,鼓励393名党员认领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田”,通过签订保产量责任承诺书,全程负责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打造复耕复垦标杆田。该乡同时引进春来好公司、柳州盛发果蔬种植公司等龙头企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订单式收购当地各类农产品,确保农民群众种地“不愁卖、有钱赚”。
图片
△上松村村民许鸿权在自家优质稻田间除草。
其中,上松村许鸿权一家在集体引领下种了56亩优质稻,按照早稻亩产1200斤、每斤1.1元收益,一季可收入7.39万元;按照晚稻亩产850斤,每斤1.7元收益,一季可收入8万元。目前,板棍乡通过“红色责任田”模式,共带动群众复垦撂荒地730余亩。
以组织盘活资源
着力挖潜能、创品牌
让集体收入有“钱景
板棍乡积极推动各村两委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多渠道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如上松、林贴、国华等6个村集体联合流转出群众丢荒地56亩,每村各投5万元资金发展莲藕种植。各村由党员协助当地经济能人李佩清管理莲藕生产与销售,每村每年可得收益4万元以上。板棍社区、上松村、上蓬村、康宁村4个村(社区)分别利用村集体丢荒土地种植甘蔗,动员党员参与甘蔗田间管理,收入最多的村每年可达13.8万元,最少的村也有2万元以上。
图片
△板棍乡板棍社区集体复垦种植的甘蔗地。
“过去都说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现在各村通过盘活丢荒田地,发展各种特色农产品,一个村一年收入十万八万不是问题”。板棍乡党委组织委员陈景萍说。
以成果助公益
着力惠民生、增福祉
让服务群众有“钱力”
“以前没有钱,村里一个灯管坏了都没钱买,大家都觉得村干部没什么本事,现在发展集体经济有钱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村里修个排水沟什么的,集体出材料大家就投工投劳跟着干”。板棍乡康宁村村民何伟军说。
图片
△板棍乡叫隘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硬化的道路及安装路灯。
板棍乡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话语权,树立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形象。该乡指导各村集体按照比例将部分收入反哺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事业,让群众看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今年以来,全乡硬化村屯道路1146米,总投资17万余元;修缮饮水工程9个,总投资13万元,受益人口8569人等,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该乡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办公条件,花费13.6万元购置村集体办公电脑16台,打印机32台,提升了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工作效率。
以考评促提升
着力强激励、提动力
让干事创业有“钱途”
板棍乡还注重激发农村党员参与“红色责任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红色责任田”考评机制,如由各村级党组织根据早稻、晚稻每块“红色责任田”产量情况,每村每年开展“红色责任田管理标兵”评比活动2次,每次评出“红色责任田管理标兵”10名,由村党总支颁发奖状,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该乡在年度各类评先选优中择优推荐其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并在其家门口悬挂“红色责任田管理标兵户”标识牌。
图片
△板棍乡上蓬村村集体复垦种植的芋檬田。
据悉,板棍乡“治撂荒、稳粮安、兴集体”的工作经验已在宁明县全面推广。目前,全县依托“红色责任田”模式累计复垦种植水稻1200亩、甘蔗850多亩、坚果950多亩、玉米58亩、红薯50亩、莲藕106亩,其他农作物370亩。
通讯员 | 陆振华
编辑 | 冯敏玲
校对 | 胡珊珊
二审 | 农超武
三审 | 黄献山
图片
图片
关于我们
发现崇左视频号|左江日报视频号|左江日报抖音
图片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