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良师成长指南

大国发展,呼唤良师;

民族复兴,呼唤良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唤良师!

《教育家》发起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寻找良师典型,探访良师的感人事迹,呈现其教育教学中的专业与智慧,分享良师的成长经验,传播其身上的动人精神,予其应有的荣光!

良师,担当育人使命;良师,亦当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师成长!

2022年,《教育家》开设“良师成长指南”栏目,面向一线教师征集专业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问题,并从中选出代表性案例,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进行回答。

作为“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参选人,现邀请您参与“良师成长指南”栏目撰稿,针对案例问题分享有效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您的撰稿将作为“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参选人风采展,在《教育家》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部分优质内容在《教育家》杂志展示)。同时,请您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一个让您困惑、期待同行交流的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问题。

本期“良师成长指南”话题: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案例:我即将上校级公开课。对于新教师来说,上公开课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虽然已在网络上搜了很多关于如何上好公开课的资料,也请教了周围的老教师,但还是有些忐忑,怕准备不够。想请大家分享自己上公开课的经验、技巧及注意事项,尤其希望给出一些对新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实现的技巧,希望能进行学习参考,谢谢。

新教师上公开课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深圳市龙岗区扬美实验学校 甘亚锋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最好“训练场”和“磨刀石”。新教师上公开课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模仿与自主的关系。模仿借鉴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初上讲台的新教师,见贤思齐、虚心请教是值得肯定的。但俗语说“师傅多了,容易乱套”,意思是说师傅太多,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指导,容易让学习者无所适从,陷入混乱。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教师备课都应该遵循“自备”为主为先的原则。就是一开始什么参考资料都不看,自己对照课标反复钻研,直到自己满意了再查找资料、请教同事,打磨提升,像学生一样“带着问题学”,针对性会更强,感悟会更深。如果一开始就四处请教,极易导致“听谁的都好,都有道理”“什么经验技巧都想学却什么都没有学到”,课堂搞成了“四不像”,或者早早就把自己框死,永远都在东施效颦。

二是课前与课后的关系。“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追求一节好课永远在路上。下课铃不是一节公开课的休止符,课前的精心准备很重要,课后的反思总结更重要。日常同事间的评课往往以表扬为主,对存在的问题多是轻描淡写或一笔带过。上完公开课后,我们自己一定要反复回看课堂实录,从表情、眼神、口头表达、肢体动作、师生互动、时间把控、环节设置、问题呈现等方面做自我诊断,总结经验教训,写好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谆谆教诲是被无数教师证明了的至理名言。

三是希冀与现实的关系。上公开课既是一次汇报展示,也是一次成长激励。新教师对此内心往往充满着焦虑与矛盾,既渴望通过一节公开课收获领导同事的好评,提升自信,又担心经验不足、不能出彩,影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课堂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新教师要把上公开课当作自己“寻医问药”和领导同事“把脉问诊”的良机,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朝着最好的方向去行动,做着最坏的心理打算,想一想,谁不是从新教师走过来的呢?谁还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呢?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一份光鲜的背后隐含的都是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艰辛过程。新教师不仅要上公开课,更要积极大胆多上。多上才是上好公开课最重要的技巧。

上好公开课的小技巧

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 张玉秀

我是一名教龄24年的老教师,几年前从语文教师转为数学教师。作为一个数学教龄不满一年的“新人”,新学期的第一次亮相课,我充分发挥了老教师踏实肯干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完美展现了这节公开课,课后一个听课的美术老师对我说“讲的真好,听得我都想教数学了”,我觉得这是对我最高的评价了。

如今的我已经是教龄四年的数学老师,每学期的公开课都能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技巧值得和新教师分享。

吃透教材。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完全研究透彻,只有把知识都理解了,课上才不会出现把握不了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三样缺一不可。有些人只知道去网上找一些教学设计,殊不知是在舍本求末。一节课要想讲得精彩,专业知识是最基础的。即使是骨干老师上过的课,教案也不要拿来就用,一定要在自己吃透课标、教参、教材的基础上再去看教学设计。

手写教学设计。我的经验是,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开始,边想教学过程边手写,重点写师生活动,教师每一环节引导语。我一般是用横格纸,右边留出五六厘米的空隙,便于记录所用时间以及评课记录。每一次的公开课,都会有多次的试讲,而试讲后的教研活动最为重要,我会记录下大家的建议后换张纸,再重新手写教学设计。现在我仍然留着这几年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手稿,有一次课竟然留了7次稿。这些磨课手稿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

“过电影”。准备公开课其实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有时明明已经记熟了教学过程,试讲时还会忘词。这就需要利用闲余时间多记忆。我的办法就是“过电影”。午休或晚上躺在床上,眼睛一闭,开始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一步一步按教学过程走。一般这样过两三天,教学过程就印在了脑子里,课堂上也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了。

及时反思。每次公开课后,我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及时反思。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语言和行为是否恰当,对课堂生成解决是否到位,本节课学生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

在“三要”中让公开课出彩

浙江省金华市北苑小学 江美华

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不会否认其是专业成长的“加速器”。究其原因,相对于日常课,公开课还是有其特别之处的。那公开课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又该如何上好公开课呢?

要在教材中找思路。只有备“”出特色,才能上出风彩。公开课时该如何设计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在教材中找思路。而其路径有二,一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如低段应让教学感性化,高段力求教学理性化;又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教学起点,让教学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起航。二是站在编者的角度看教材,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明晰教材的逻辑结构,让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协调发展。

要在教学中显风格。“公”,即面向大众、不留私心;“开”,即开放,大气。公开课该拿什么“好戏”与听者分享呢?我认为应是教学风格。首先,风格应新。站在听者的角度,最期盼的是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从大处讲,其可能是“独家模式”,用独特的教育理念诠释教学内容;从小处讲,可能是“推陈方法、出新举措”,巧法破解教学难点,巧手凸现教学重点。其次,风格应趣。公开课肯定不是单调乏味的课,一定是丰满有趣的课,趣味不应是教学的调味品,应成为教学的主题色。再次,风格应特。公开课要有特色,有让听者拍手叫好的特——妙招,有让听者嚼之有味的特——深解。

要在教学中露真功。就如练武之人,只有盘好基本功,方有可能成为武林高手。同样的,教师也要在公开课中上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真功夫”。公开课的“真功夫”,可以是一手“成家”的粉笔字,可以是娴熟的教育技术,等等。此外,我认为良好的教育机智也应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看家本领。有人说,课堂的精彩在于生成,而我认为,生成的精准把控需要教师慧眼相识、随机应变。

如何上好公开课之“取势”“明道”“优术”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实验中学 邓奇峰

章建跃博士认为,取势、明道、优术就是明确方向、把握规律、办事有方。取势务虚,明道求实,虚实结合,方可行事。根据多次公开课经验,我整理了一些方法与技巧。

在新课标中“取势”——明确方向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备课。好的公开课都来自于好的教学设计,笔者整理了“五备法”帮助备课:备教材和教法、备学情和模式(智慧课堂、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等)、备思想和素养、备亮点和预设、备语言和时间。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积极因素中“明道”——把握规律

①提前和学生沟通交流,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②安排几个好友坐后面,给你微笑鼓励、点头肯定、提醒时间。

③讲课开始时,用计时器计时,调控课堂进度。

④一定要有纸质资料(导学案或者讲学稿)发给学生和评委。

⑤讲课应站在讲台的黄金分割点或者前三排靠旁边位置,切忌频繁走动。

⑥眼神是心灵的窗户,和学生眼神交流,面带微笑,不要盯着某个地方不动。

⑦语言抑扬顿挫,重点处提高分贝,难点处放慢语速,切忌不要出现口头禅。

⑧进度不可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下课铃声响起,立即收尾。

⑨合作时间给充足,讨论5分钟,不要2分钟过去就开始讲课。

在教育艺术上“优术”——办事有方

情境引入,顺势而为。复习图片引入太普通,适当设计游戏、微课、数学史等引入。

合作探究,不拘泥于形式。优生可以下位教授,学困生可以“登门拜访”,小组成员可以交换,讨论小组可以拆散、重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增加创题环节,培养小创客。教师的创新是一种教育智慧,而学生的创新才是教育的灵魂。

思维导图作总结,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善于利用直问、曲问、追问、反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建议参考布鲁姆提问法。

善于抓住课堂中不同的声音,以点带面,迸发教育机智。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若取势、明道、优术并重,则公开课可如愿成功。

家常课与研究课的历练,促成公开课的精彩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谈梅芬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新教师想要获得一些在展示课上比较容易实现的技巧,究其原因是对专业快速跃迁的期待。但很遗憾,一口包子吃不成胖子,一次健身操也练不成刘畊宏,空谈教学技巧,不等于会灵活应用,就等于无用。

我们先扪心自问,课是为谁上的,是备教案还是备学生,是秀自己还是秀学生,是学生收获还是个人自嗨?你觉得答案都是学生,那恭喜你,你的一节好课已经在运行了。教师想上出好课,除了向学生定锚,还需要经历家常课、研究课、展示课的三重历练。

研究课是建立在教师家常课基础上的经验积累与教学思考的产物,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或是对教学策略的改进,亦可是教学技术的更新。由于家常课是“一次性”的、未经雕琢的,显现的经验是表层的,思考是粗糙的,但通过多次打磨,教师可以把经验与思考进行提炼,成为教学的认知取向并得以沉淀固化,从而成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展示课则如满汉全席,教学内容、过程设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语言动作,甚至教师的站立角度、服饰妆容都得“调试”到最佳状态。这样的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单打独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个团队的教学理念与科研成果。

但研究课、展示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更像是用无数个家常课为DNA片段组成的基因链,承载着教师的课堂生命。从教学内容来看,家常课更接地气,也许是接着上次没有完成的任务,也许是师生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活动。从教学策略来看,家常课的环节设计也较粗粝,尤其是在平行班教学中,教师经常是A班出现的问题在B班改进,C班生成的灵感在D班拓展。正是家常课的微小、平淡、质朴、藏拙,才承载着教师为人师的热情,做专业的潜心,敢突破的底气。

家常课、探究课、展示课,能有效促使教师走向更为专业的教学路线,但这其中暗含着一条思想暗流,即教师对课堂的定位,能不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愿不愿做一名精进的老师。否则,依然会有在全国展示课之后痛哭流涕,抱怨太苦太累,觉得太作太假的负面情绪。

上好公开课的五个“前提”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侯艳朝

作为一名从教9年的教师,对于新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浅见。

第一,做好心理建设。对新教师而言,讲授公开课时,需要面对众多学校的前辈、教育领域的专家,紧张不可避免,这时就需要做好心理建设,并对筹备、试讲、实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做好预设,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压力。

第二,拎出课堂主线。一节课全面介绍文章作者、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的教授方式已被时代淘汰,完整而有重点的课堂,应该提出吸引学生深入品读的、一线贯通的主问题。比如学习《祝福》一文,我们可以用一个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与兴趣,达到理解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最终目的。除了在内容上拎出主线,还可以在教学形式上有所设计,如:用朗读贯穿全课,呈现匠心。

第三,设计一个亮点。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或有创新环节(如采用访谈、答辩、演讲、表演、PK等形式),或有圆合结构,或有精巧构思,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但杜绝形式大于内容,冲淡教学主题。

第四,生成大于预设。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合理引导下解读文本、交流合作、自主学习。对课堂的设计应以启发思考为目的,使学生转变思维,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好的课堂,应是生成的内容大于预设的内容,证明教师能够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桎梏,实现角色转换,让出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思考,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五,注意仪表姿态。讲公开课时,教师着装应整洁大方,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授课过程中站姿端正,面带微笑,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信、缓解压力,还能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彰显个人的亲和力与魅力。

一堂好的公开课要做到七个“精”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 陈丽

一堂好课,给教师N次创造和重构的机会。简单地说,要从课前的导入、课堂的语言、教学的过程、课件的制作、教师的示范、板书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来做精、做细。

课前导入要精心。导入是教学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课堂语言要精到。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精到的语言在教学节奏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渡语要顺,陈述语要美,提示语要精,评价语要赏,结束语要全……

教学过程要精密。教无定法,课堂最忌模式化。一堂好课,“景深”要足够深,“景宽”要足够宽。环节要清楚,逻辑要清晰,教法要多变,目标要明确,立意要鲜明。

课件制作要精妙。精妙的课件,逼真的情景,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课件要与教学环环相扣,不能喧宾夺主。

教师示范要精湛。教师示范是集中展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时刻,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科的神奇魅力。

偶发事件处理要精彩。在公开课上,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比较难的。

专业学习要精整。这里的“整”,是指整合。教师可多品读大师的公开课,如王五一、朱敬东、魏瑞江、徐军、于永正、王崧舟、华应龙……观千剑而后识器,悟百课而后成长。

公开课需要落细、落实、落地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刘店子中学 沈付现

作为一名老教师,经常被新教师问及“如何上好公开课”的问题,我回答得最多的,是多思多想,结合具体课例,尽可能地让其思想落细、落实、落地。

思想要落细,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教学思想无论多美妙、多宏大,最终还得从细处着手,以便让老师的思想尽可能地转变成为学生的思想。公开课之公开,说明听的人多,他们普遍会关注整体,也会关注细节,尤其是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看一节课是否成功,常常是看谁的失误更少,细节落实更到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公开课都经打磨过,考虑和准备得较周全,成功与否常常便会由细节决定,高明的执教者常常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见其匠心。

思想要落实,不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门外人可能会告诉教学新手,上公开课时,一定要多注意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但是,经历多了,长了见识,便会洞悉事物本质,返朴归真最美,简单最美。基于此,在有了好思想的前提下,务必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让教学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在课堂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而无效的教学即使看起来再美也是会没有市场的。

思想要落地,让它生根、发芽,有生命力。其实,不管是常态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学,最怕的就是把课教死了,以致教学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接到公开课伊始,就要把这点牢记于心。有合作,有竞争,有活动,有评价,是一节活的课。也许事隔多年,还会有学生记住这节课,受此节课的影响,善莫大焉。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原创

编辑 | 周彩丽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近日启幕。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