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时间,宁德时代是如何一步登天,成为“宁王”的?

文/朱可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和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动辄几十年上百年历史不同,宁德时代成立才刚刚11年。不过凭借自身的努力、政策的东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规模效应,宁德时代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产业大鳄,上市三年,股价上涨28倍,并因此获得了“宁王”称号。
-1-
每一段历史都应该被铭记,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我们聊聊宁德时代的故事。
这要从它的灵魂人物——曾毓群说起。
图片
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小山村里。1985年,17岁的曾毓群从宁德一中毕业,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1989年大学毕业后,曾毓群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国企。不过在国企待了不到3个月,曾毓群便辞去工作,进入东莞新科磁电厂做了一名工程师。
图片
东莞新科是SAE旗下的生产制造基地,而SAE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独立读写磁头供应商。当时,国内电子产业OEM刚刚起步,曾毓群就这样成为了投身其中的第一批本土人才。他在新科干了十年,31岁成了最年轻的工程总监,而且还是第一位大陆籍总监。
这一年(1999年),曾毓群接到SAE执行总裁梁少康的一个任务,让他考察电池项目。曾毓群在深圳与相关人士讨论了一整天,回来写报告称如果要做电池,肯定是能出来的。
不过当时的曾毓群并没有打算投身电池事业,梁少康又找到了曾毓群的直属领导陈棠华,让他帮忙做思想工作。之后经过认真审视,梁少康、陈棠华和曾毓群三人合伙创立了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注册地在香港,首家工厂设在广东东莞。
图片
这是曾毓群第一次接触电池行业,也是他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伊始,ATL将目光投向了没有固定形态的软包电池,原因是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池规格的要求千差万别,这种电池可以更方便地适配多种产品。于是ATL拿出700万元,从美国贝尔实验室买了一项聚合物锂电池技术专利,准备制造聚合物软包锂电池。
原本以为买了专利就可以顺利造电池赚钱,但这时ATL才发现自己被坑了,电池专利的确是真的,但出售专利的贝尔实验室却隐瞒了一项重大缺陷——生产出来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内部材料分解释放出气体而膨胀,存在爆炸风险。
所以,ATL算是花钱买了个寂寞。
图片
曾毓群他们只能把死马当活马医,开始研究从美国带回来的各种资料,试图解决电池膨胀的问题。甭说,问题还真被解决了,ATL也成功进入了电池市场。
2001年,成立仅两年的ATL,电芯出货量便达到了100万枚。
又是两年后,ATL进入了苹果的供应链体系。虽然当时的苹果公司与今天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对于ATL来说也算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
图片
此后,ATL版图持续扩张,2008年将工厂开到了曾毓群的老家福建宁德,投资15亿美元,打造了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也是在这一年,在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后,曾毓群主导下设立了ATL的动力电池部门。
2012年,ATL成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一细分领域的全球第一,份额接近50%。
期间,ATL的口碑也一直不错。这在三星手机事件中显得更为明显。2016年底,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中国大陆地区的事故却少很多。三星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地区发售的Note7手机采用了不同的电池供应商,而这家供应商正是ATL。
图片
与ATL公司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创业初期急于扩大规模、快速成长,曾毓群等几位创始人引入了过多的风投资金,导致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持续降低。在资本的几次运作之后,2005年6月,老东家新科的母公司——日本TDK集团(东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TL 100%的股权。ATL就这样成了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中国人实际控制,却由日资100%控股的企业。
图片
正是因为ATL的外资身份,2011年,在国家将使用外资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剔除出补贴目录后,ATL动力电池部门的步伐也慢了下来。
这一事件,推动了宁德时代的诞生。
-2-
2011年,曾毓群将ATL的动力电池业务剥离,在他的家乡福建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专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业务,技术路线为三元锂电池,曾毓群出任董事,后来在2017年6月出任董事长。
可以看出,从本质上来说,宁德时代是一家脱胎于日资控股企业ATL的公司,这从宁德时代的简称CATL就能看出来,只比ATL多了一个字母。
图片
不过不管怎样,曾毓群就这样开启了第二次创业。这次,曾毓群吸取了教训,创始团队始终保持了对宁德时代的绝对控股。而且后来在公开场合,他也一直强调CATL完全是中资背景。
也的确如此,2015年10 月,ATL子公司宁德新能源将所持宁德时代15%的股权转让给宁波联创后,ATL便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宁德时代的股权,ATL和CATL从此成了完全独立的两家公司。
但直到2017年,曾毓群才卸任ATL旗下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职务,以及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和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成立不久,华晨宝马就投来了橄榄枝,项目是“之诺1E”(宝马X1油改电)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也成为当时唯一一家进入跨国车企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图片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宝马不仅派出了高级别的工程师入驻宁德时代,还提供了多达800页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严格的要求虽然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但也促使宁德时代提升了动力电池生产水平和检测水平。
图片
这次合作之后,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为其后续发展积累了经验。虽然宝马之诺1E在国内的销量并不理想,但在宝马的背书下,宁德时代依然扶摇直上。
几年时间里,不仅宇通客车这样的商用车企业订单增多,上汽、北汽、长安、吉利、长城、东风、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等也悉数合作。毫不夸张地讲,除了比亚迪,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家都与宁德时代有合作,或寻求过合作。
图片
这当中,宁德时代还迎来了神助攻。2015年3月,相关部门为刺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份文件被业内称为“动力电池白名单”。即新能源车要想获得补贴,必须使用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所生产的动力电池,在这份白名单上,清一色都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
图片
当时的政策不但把采用日韩动力电池的车企拒之门外,还对能量密度不高的磷酸铁锂电池造成了一定冲击。
主推三元铁锂电池的宁德时代,则借着政策的春风飞速发展。2016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48.8亿元,净利润30.2亿元,已经颇具规模。
2017年,宁德时代相继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成立子公司,并以12.0GWh的动力电池销量跃升全球第一,力压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从开始创业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只用了7年时间。
也是在2017年,为了鼓励研发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正式把能量密度调整系数引入到补贴计算公式中,这对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宁德时代又是一大利好。
当时,120Wh/kg的能量密度可以拿到最高1.1的补贴系数,2018年能量密度的最高补贴标准提升到了160wh/kg,补贴系数也随之提高至1.2。
图片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宁德时代的发展速度堪比火箭。
2018年6月,宁德时代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2.17亿股,发行价为每股25.14元。开盘首日,股价大涨44%,报收于36.20元,总市值达786.42亿元。
图片
业绩的高速增长,极具前瞻性的行业布局,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宁德时代很早就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同。在它上市之前,A股市场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宁德时代概念股,这是对其投资价值的最大认同。
2019年6月,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迎来一个重要变化,即对外资电池企业的限制放开。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将逐步告别此前的政策红利时代,直面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那年下半年,受到补贴大比例退坡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跌。
不过到了2020年,宁德时代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光时刻。
2020年1月,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工厂国产。2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订协议,确认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正式进入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名单。
图片
对动力电池厂商来说,能够进入特斯拉的供应商名单,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销量规模有保证。这一年,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销量达到46.84GWh,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接近25%,妥妥的又是全球第一。
在资本市场,宁德时代更是大杀四方。从2021年3月底开始,宁德时代股价持续攀升,6月28日市值突破万亿大关。
当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将与特斯拉签订4年大单,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其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受此影响,6月29日,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达到1.2万亿。而到了2021年12月,宁德时代股价已飙升至每股692元,市值超过1.6万亿。
上市仅三年,宁德时代就登上了A股的巅峰,这是99%的企业都不敢奢望的成就,宁德时代也因此获得了“宁王”称号,还有人称之为“电池茅”。
这与宁德时代的业绩密不可分。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达到96.7GWh,市场占有率达到32.6%。
曾毓群的个人财富也大幅提升。据福布斯富豪榜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5日,曾毓群以345亿美元的身家名列全球第33位,超过李嘉诚,成为新的中国香港首富。
为什么要把曾毓群划到香港呢?原因很简单,2005年时,曾毓群根据香港推出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并待满七年拿到了永居身份。
-3-
不过进入2022年,宁德时代股价开始持续回落,2、3月大都在500元左右徘徊,进入4月更是一路走低,4月27日甚至到了366.74元,与巅峰时期的692元相比跌去了47%。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轮估值回落。三年28倍的疯涨,宁德时代早已令人胆战心惊,市值超越中石油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没超过10%,而2020年时,宁德时代的营收仅为中石油的四十分之一。
从整个行业来看,锂电池龙头企业在2019年大部分时候的市盈率在40倍以下,而如今普遍在135倍左右。这个行业,已经透支了未来很长时间的利润预期。
更重要的是,整车企业与宁德时代的关系也微妙起来。
要知道,动力电池之于电动汽车就像“心脏”,成本占到了一辆车的近40%。而目前为止,宁德时代正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心脏”。这也导致了宁德时代和整车厂的关系比较微妙,属于制约又平衡的关系。站在整车厂的角度,谁都不愿意看到供应商一家独大,那样很容易出现“卡脖子”现象。
图片
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32.6%,而在中国则达到了52.1%。如今,宁德时代这棵大树已拥有福建宁德、江苏溧阳、四川宜宾、广东肇庆、青海西宁等5个国内生产基地,以及1个位于德国图林根的海外生产基地。这6个生产基地将让宁德时代在2025年前具备389.5GWh的自有总产能。如果再算上宁德时代与5家车企分别建立的合资工厂,它在2025年前的总产能将达到486.8GWh。
图片
正是这种一家独大的供应链现状,让车企有了危机意识,一场“去宁化”运动,正在悄然展开。
据了解,在2020年之前,小鹏汽车的电池几乎全部来自宁德时代,曾是宁德时代的第三大客户,而蔚来汽车则是宁德时代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客户。但这些“忠实”客户都已经开始培育“新势力”了。
2022年2月,“蔚小理”共同投资了欣旺达。3月,欣旺达加紧“跑马圈地”,开始在广东珠海建设欣旺达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年产能为30GWh。
图片
3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对媒体表示,埃安电池试制线将于2022年年底投入运营,目标是实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吉利汽车也早已布局。2020年年底,吉利科技与孚能科技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双方约定,吉利系动力电池将优先从合资公司采购。2021年3月,吉利科技开始在江西赣州开发区建设年产42GWh的动力电池项目。
图片
长城汽车也创办了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计划在2025年之前建设100 GWh的产能。其中,中国的产能规划为76GWh,欧洲的产能规划为24GWh。
图片
此外,特斯拉也早已自建电池工厂;大众也曾宣布,到2030年将在欧洲投建6座年总产能达到240GWh的超级电池厂。
除了害怕一家独大被卡脖子,主机厂“去宁化”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一、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更贵;
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技术迭代较慢,跟不上整车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宁德时代的配合度较低,早已没有了早年的踏实肯干。
四、车辆如果发生自燃,宁德时代拒绝承担责任,这让部分车企倍感不适。
宁德时代早就嗅到了这个信号,现在的思路也在开始转变。以前宁德时代是绑定下游主机厂,现在正在逐渐绑定上游资源,这就拓宽了宁德时代的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
从2021年开始,宁德时代加快了在锂、镍、钴等上游资源方面的布局,投资已超百亿规模。仅在锂方面,宁德时代就参股了全球最大锂矿之一的非洲刚果(金)锂矿项目Manono,还在“亚洲锂都”江西宜春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的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
图片
此外,宁德时代还于2022年1月推出了换电服务品牌EVOGO(乐行换电) 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寻求多方面的突破。
不过即便如此,2022年开年后,疫情、战争、上游原材料暴涨,也让宁德时代措手不及。
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它的价格为约5万元/吨,到2022年3月末,则飙升到了约50万元/吨,成为了锂电行业发展的瓶颈,不确定性开始弥漫整个汽车行业。再加上“妖镍”事件的蝴蝶效应,宁德时代出现了部分成本溢出,不能及时传递给下游车企的情况,净利润大概率会被蚕食不少。
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服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早在2008年,比亚迪便坚守磷酸铁锂,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包体能量密度做到了与三元电池相当。这么做的原因,王传福是这样说的,“中国不能从被石油卡脖子,变成被镍、钴等稀有金属卡脖子。”要知道,我国的镍储量仅占全球的3%,钴储量更是仅占全球的1%。而镍和钴,正是三元电池的主要材料。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原材料的持续紧俏,宁德时代也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钠离子电池电量可达80%,而在-20°C的低温环境下,仍然可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图片
宁德时代的规划是,第二代钠离子的电池能量密度要做到200Wh/kg以上,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这也让宁德时代有了新的可以讲的故事。
除了动力电池业务之外,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循环利用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储能系统业务尤为突出,尽管在宁德时代的总营收中,储能业务的比重只有动力电池业务的九分之一,但是6倍的增长速度,足以说明这个市场的潜力。
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主要为表前市场,包括发电侧和输配电侧的储能。宁德时代先后与科士达、星云股份、易事特合作开发了储能变流器和系统集成;与国网综能合资成立了国网时代,面向大规模源网侧储能;与中国能建在大规模储能规划、设计、投建运一体化领域展开合作;与永福股份合资设立时代永福,聚焦勘察设计与储能EPC;与中华煤气合作开拓工商业储能、共建能源互联网。
图片
2021 年,随着国网时代投资的百兆瓦级项目——宁德霞浦100MW/200MWh储能电站和华电大同300MW/600MWh储能电站相继开工,电网侧储能逐步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
而随着宁德时代主推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它的储能业务拓展也将获得不小的助力。另外,CTC以及A/B电芯混搭方案(钠离子电池混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红利,也在逐渐显现。
图片
宁德时代的循环利用业务也日渐规模化。面对上游原材料供需日益紧张的局面,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也终于有了起色。它可以将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电池材料,并将收集后的铜、铝等金属材料对外出售,实现循环利用。据介绍,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循环科技,镍钴锰的回收率已达99%以上。
图片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发展神速,短短11年就做到了众多对手难以企及的高度。意气风发的曾毓群和宁德时代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关于宁德时代和曾毓群,坊间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一个有幸早年投资了宁德时代的朋友说,他当年第一次走进曾毓群那狭小的办公室时就被墙上的几个大字给震了一下——赌性坚强。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时,曾毓群表示: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图片
回过头来看,“赌性坚强”确实贯穿着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前半生——
从国企“铁饭碗”辞职,到南下广东;从新科磁电厂最年轻的工程总监,到合伙创立ATL;从全球最大手机电池生产商ATL,到砸下身家、跑回老家创办宁德时代;从绝大多数企业研发磷酸铁锂电池,到重度押宝研发三元锂电池……曾毓群的履历“赌性”十足,既惊险又惊人。
图片
毋庸置疑的是,曾毓群带领下的宁德时代,依然是全球动力电池的绝对龙头。但隐忧也确确实实存在,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如何赢得车企信任,如何应对“前狼后虎”的局面,都是宁德时代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